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11课《财富之源》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财富之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以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财富的创造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更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劳动。
二.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财富的概念
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更多地关注财富的获取,而对于财富的创造过程和劳动的价值认识不足。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财富的来源。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财富的来源,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2.引导学生树立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
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财富创造和劳动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提高实践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财富创造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实践任务,让学生能够在课后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具体的财富创造案例,如我国的一位企业家,他的创业经历和努力,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财富之源》。
2.呈现(10分钟)
呈现几个关于财富创造和劳动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财富的创造者是如何通过劳动创造出财富的?
•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财富创造和劳动的认识。
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并回答以上问题。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
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强调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以及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财富的创造过程,发现身边的财富创造故事。
可以
进行记录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再次强调劳动的价值和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观。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道思考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劳动和财富创造的认识。
8.板书(5分钟)
板书本节课的主题《财富之源》以及关键词:劳动、智慧、创造、尊重。
以上是针对《财富之源》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您进行教学参考。
在完成《财富之源》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
反思,同时也对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反思
1.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理解到财富的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物质资源,更多的是
依赖于人的智慧和劳动。
这一点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些抽象,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财富的来源。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在讨论和实践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内向,不敢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针对这一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鼓励他们发现身边的财富创造故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一任务并不感兴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比较肤浅,不能深入理
解财富的来源。
解决办法:在分析案例时,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细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
理解和分析案例。
2.问题: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敢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解决办法:在讨论前,先进行小组内部的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
的观点,然后再进行全班的分享。
3.问题: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身边的财富创造故事不感兴趣。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出发,去发现和了解相关的财富创造
故事。
三、改进措施
1.在案例分析环节,更多地运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财富
的来源。
2.在讨论环节,更多地鼓励和引导内向的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在实践环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的来说,我在《财富之源》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我找到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设计
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劳动和财富创造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深化对劳动和财富创造的理解。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身边的财富创造故事,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并制作成PPT。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从实践中去
发现和了解财富的创造过程。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当前的财富创造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为
我国财富创造提出一些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作业,让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
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专家点评
1.教学内容把握准确,能够深刻理解财富的来源,强调劳动是创造财富
的基础。
2.教学方法运用得当,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等方式,提高了学生
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做得较好,能够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
习热情。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
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在讨论和实践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任务,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财富的来源和劳动的价值,教学方法
运用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