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的异想天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待孩子的异想天开
人的成长是渐进的,但幼儿阶段是基础的;基础教育是多方面的,其中开发思维,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却是十分重要的。

想象力在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

《纲要》中也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

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

所以,幼儿教育中善待孩子的想象力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它来源于生活,幼儿非常喜欢和感兴趣。

案例描述:
同是一次美术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画苹果,他们发现有一位幼儿把苹果画成方苹果。

其中一位老师却指责幼儿苹果都是圆的,为何画成方的,还问大家幼儿,有没有方的苹果?而另一位老师却是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的。

你为什么要画成方苹果呢?”幼儿回答:“有一次我的妈妈买了许多苹果回家,放在桌上,一不小心滚到地上摔坏了。

我想要是苹果是方的,那该多好啊。

这样就不会滚到地上摔坏了!”老师立即给予鼓励:“你真会动脑想办法,老师祝你能早日培育出方苹果。


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粗略一看,这个幼儿在绘画苹果时没有把苹果画成圆的。

她的画与众不同,有违常规。

细细了解,她有对世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幼儿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也不喜欢循规蹈矩的艺术。

在绘画活动中可以超越常理和常规,也能超越时空。

幼儿的作品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干净、归整固然不错。

但若是孩子有创新,教师应该及时鼓励给予幼儿创造美的机会。

教师的任何形式的评价和指导都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两位老师的做法无疑会影响这一小朋友。

第一位教师的做法对孩子的作品给与否定,导致她惶惶不安、不知所措。

第二位教师首先的了解幼儿的真实意图,并加以引导,使她在内心形成进行创作的积极动机。

由此可见,同一类问题,但经过了老师的细心了解发现了全然不同的原因,采取了不同的教育策略。

反思:
绘画作品是我们观察和评价儿童心智发展的重要途径。

儿童都是天生的创造家,他们通过活动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是对现实生活理解的再现。

而幼儿的想法,做法都富有个性、新创意。

他们不断地探索,化解心中的一个个为什
么,再提出一个个为什么。

这些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需要教师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去接纳,去欣赏,并加以珍视。

才能使其将来向特殊才能的创造力过渡。

教师在活动中如何善待幼儿的“异想天开”。

一、树立新型的教育创新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

老师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标准衡量孩子,而且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允许孩子的异想天开。

教师首先应明白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想象是创新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创造。

1、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进行的创新重点是培养创新意识和重新建构能力,确切的说是为发展创新能力和建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一般意义上的“创造”只是把着重点放在作品或产品上。

一般意义上的“创造”和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的“创造”只倾向于活动的结果;而创新教育更注重活动的过程。

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美术活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其次教师应了解幼儿想象的特点。

幼儿的美术想象具有多种童稚性和儿童特有的浪漫性:
1、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

他们较少受各种陈规旧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话,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怪异,幼儿的新奇想象与现代的美术教育是相通的。

2、自主性是幼儿的想象之魂。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是自发的行为倾向,不受教师的限制,教师的鼓励性激励和引导性启发是培养幼儿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

3、幼儿的想象的超越性表现为:对表现对象的超越,超越常理和常规,以及幼儿的自我超越。

二、营造教育中的想象创新氛围
1、多给幼儿想象创新的空间。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给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形式的自由;反对教师强加的内容和形式。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育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轻美术想象和创作能力的培养。

如美术活动中老师常常出示范画,要求幼儿照葫芦画瓢,照抄示范。

老师评价标准是:是否与示范画相同。

这样大大桎梏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幼儿的美术想象和创造力也泯灭了。

教师应适时对幼儿的创造性行为给予干预,不妨做个“懒老师”,对于幼儿不必包办太多,多让幼儿进行命题性绘画,允许幼儿运用儿童自由施展自己的绘画能力,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进行引导。

而不会因为受教师控制而惶惶不安、不知所措。

2、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环境,维护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尊重感和接纳感,反对教师过多的限制和强加的精神压力。

有的幼儿进行的创新活动是成人不可能理解,甚至觉得可笑。

教师不应该对其嘲笑、讥讽,应重视和尊重他们的想象和创新。

案例中幼儿苹果是方形的而不是圆形的。

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眼光和尺度去衡量幼儿的作品,对其进行指责、嘲笑,这使幼儿的自尊心大大受损。

这就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创新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三、注重幼儿的想象创新的苗头
童年一直被认为是发展创造性的黄金阶段。

每个幼儿都有美术能力方面的闪光点。

若不受外界的影响与干涉,幼儿会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自由的表现出来。

这就需要教师仔细观察、正确对待。

教师发现幼儿想象创新的新苗头时不能一味呵斥。

案例中的第一位教师的言行“你看你画的什么?有没有方形的苹果?……”这样幼儿的刚萌发出来的创新苗头立刻被扼杀在摇篮里,从此幼儿再也不会越雷池。

教师应保护幼儿的这一想象创新倾向,对于幼儿近乎“异想天开”的想法应换一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幼儿的想法。

四、注重与幼儿的平等对话
多与幼儿进行交流。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很多怪异现象发生,教师不必忙于指责。

而应该多与幼儿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他们的话。

这样在与幼儿交谈中,你将不难发现幼儿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在案例中,第二位老师发现幼儿的画与成人的审美要求发生了距离时,与幼儿进行交流,给予了幼儿说的机会,了解幼儿的想法,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幼儿的想象得以发展。

因此,教师,家长应该大胆的面对孩子的想象,不要把孩子的“异想天开”看作是“怪癖”挫伤他们,更不要加以限制和否定。

而应该加倍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孩子,充分挖掘他们“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创新。

就让孩子们在他梦想的大海中畅游,在他梦想的蓝天上飞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