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2.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
A.华盛顿 B.路易斯维尔
C.迈阿密D.洛杉矶
2.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 )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B.冬季气温低
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D.冬半年日照时数少
3.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
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故A正确。
第2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3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2021·河北邯郸模拟)以下图是沿40°纬线所作某大陆1月、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
C.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D.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枯燥少雨
5.图中B、C两地相比,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
B.B地1月平均气温比C地低5℃左右
C.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
D.B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C地大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图中7月气温高于1月,加之该大陆跨经度多,说明该大陆是亚欧大陆;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40°N,90°E)附近,是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很少。
第5题,由图可知,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 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于冬季;B地气温年较差比C 地大,且B地1月均温比C地低10℃以上。
(2021·湖南十四校联考)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读图答复6~7题。
6.由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北纬40°,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分布
C.北大西洋暖流 D.盛行西风
7.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
以下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
A.罗马突尼斯的黎波里B.突尼斯的黎波里罗马
C.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D.罗马的黎波里突尼斯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与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地中海北岸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因地中海分布在两大陆之间,其分布范围有所不同。
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的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使地中海气候区向北拓展;冬季地中海的水温比陆地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大大加强西风的势力,使地中海气候区向东延伸。
第7题,在地中海气候区,各地受西风影响的时间与其纬度的上下呈正相关。
三个城市中罗马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冬季的那几个月,故其冬雨率最小;的黎波里纬度最低,受西风影响时间最短,冬雨率最高。
以下图为“欧洲南部沿42°N纬线局部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答复8~9题。
8.图示②地气候( )
A.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多雨
B.冬暖夏凉,降水均匀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
D.全年高温,干湿清楚
9.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大气环流 C.地形 D.纬度位置
【答案】8.A 9.C
【解析】第8题,材料显示该地位于北半球,那么夏季为6~8月。
图中显示②地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那么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第9题,图中显示①地年降水量明显小于②地,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图示地形可知,①地位于背风坡、②地位于迎风坡,故地形是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10.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 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
如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8分〕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6分〕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
【解析】(1)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
(2)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3)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上下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4)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枯燥气流。
(2021·江西上饶一中模拟)以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分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假设该地最冷月均温约为18℃,那么其最不可能位于(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D.北美洲
12.据图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那么该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
B.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那么典型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C.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那么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D.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那么水汽主要来自西南风
【答案】11.B 12.A
【解析】第11题,假设该地最冷月均温约为18℃,那么其气候为热带气候。
结合世界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欧洲纬度较高,主要为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的分布,应选B。
第12题,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那么7月份气温高,降水量大,雨热同期,适宜开展水稻种植业,A对;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典型植被不会为常绿硬叶林,B错;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那么冬季降水量大,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水汽主要来自西北风,D错。
(2021·湖北省武汉第一中学模拟)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本月均温累加值=本月均值+上月均温累加值)。
据此完成13~14题。
13.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可推测甲地( )
A.位于南半球B.河流有冰期
C.年温差较大D.不适合谷物生长
14.甲、乙两地( )
A.河流夏汛显著B.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旱涝灾害多发D.乳畜业兴旺
【答案】13.D 14.B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甲地降水各月较均匀,且月均温变化不大,气温年较差较小,即甲地气候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不适合谷物的生长,C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甲地月均温累加值可知, 1月份气温较低,该地位于北半球,A项错误;甲地1月份气温在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B项错误。
第14题,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河流径流全年较稳定;乙地7、8月气温高且降水多,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农业为种植业,河流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
(2021·甘肃兰州实验中学模拟)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答复15~16题。
15.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16.三个测站局部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15.D 16.A
【解析】第15题,从三个气象测站的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三个地方平均气温最高月份为1月份,所以三个地方应该位于南半球,清楚显的干、湿季,且气温高时降水较多,是热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是气温低时降水多,应选D。
第16题,三个测站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在南半球夏季时,赤道低气压带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半球,给热带草原气候区带来丰富的降水,故A项正确。
(2021·广西南宁二者模拟)2021年1月7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38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2021年和2021年)。
当地气象局解释,本次降雪是欧洲的高气压迫使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
以下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图〞。
有关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
据此完成17~19题。
17.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B.地处迎风坡
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18.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
D.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
19.以下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
A.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全球气候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
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升高,湿度增加,气压降低
D.全球气候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冷空气强盛
【答案】17.B 18.C 19.D
【解析】第17题,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1 000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正确;小镇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气候应干旱,与题目不符,A错误;该地濒临地中海,没有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错误;该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是形成降雨的有利条件,D错误。
应选B。
第18题,该镇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错误;冬季,该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B错误;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正确;该地冷空气来自北方,由图可知北侧是地中海,D错误。
应选C。
第19题,由材料可知,该镇冬季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欧洲的高气压迫使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
全球气候变暖,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
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量,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D正确。
极端天气有冷有热,天气变冷时海冰不会融化,A错误。
冬季海平面上升会使气温升高,气压变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缩短,对北非影响小,B 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升高,温度增加,气压降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缩短,对北非影响小,C错误。
应选D。
20.读“甲、乙两国简图〞,答复有关问题。
(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局部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
〔6分〕
(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
〔6分〕
(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
〔6分〕
(4)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第(1)题,甲国东北部阴影地区,由于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第(2)题,由于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乙国(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
第(3)题,乙国(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西北风。
第(4)题,全球变暖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答复即可。
【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乙国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
(3)西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
(4)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
1.〔2021年江苏卷〕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答复以下问题。
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D.④地北风酷热
【答案】A
【解析】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枯燥,冬季温和多雨。
有第一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拟枯燥,②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错误。
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气较少。
④地陆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拟凉爽,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2.〔2021年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
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
读图,答复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不直接影响降水量,A不对;从图中看,平顶山南部和北部的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不对;降水多少影响地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不是影响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C不对;根据材料,“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市南部是山地,对海洋水汽抬升明显,降水多,北部为平原,降水少,D对。
应选D。
3.(2021·课标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以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答案】A
【解析】区域定位可知,毕节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较重庆高,故7月份气温较低,A项正确;毕节的纬度较重庆低,假设因纬度影响气温应较高,B项错误;两地均远离海洋,均受季风环流影响,因此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不是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因素,C、D项错误。
4.〔2021年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开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答复下面小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 对如下图地区1936~2021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5. D 6. D
【解析】此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
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5. 从图示信息看,2021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那么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
D对。
6.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
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
选D。
5. (2021·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答复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冰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1.据图文信息判断,以下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根底稳定性变差
【答案】D
【解析】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应该是7月份(气温最高月)0℃等温线。
全球气候变暖,该界线下降,活动层变厚、永冻层上界下降,A、C项错误;全球变暖,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项错误;活动层增厚,建筑根底稳定性变差,D项正确。
6.〔2021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开展。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8分〕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