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鉴赏评价)第05课模拟考试(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5课模拟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间之旅
林清玄
在李维的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神秘的老妇人送给李维一只金表,并对他说:“我在等着你。

〞便自人群中消失,经过多方查访,李维找到该老妇的住处,老妇却已在他毕业典礼当晚逝世。

八年后〔一九七九年〕,李维成为剧作家,有一天他前往一座老式的旅馆度假,在大厅里,他看到一张摄于一九一二年的女明星肖像。

李维查询之下,才知道这位六十年前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是八年前送他金表的神秘老妇人。

为了理论八年前“我在等着你〞的誓约,李维用自我的意志催眠,终于回到一九一二年与年轻时代的珍西摩儿发生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超越了六十年的时空,爱情随着时空的转换散发出震慑人的光辉。

结局是,李维无意间从衣袋中掏出一枚一九七九年的银币,光阴即刻向前奔驰六十年,风流云散,一场以真爱来超越时空的悲剧终于落幕。

这一段故事是电影?似曾相识?、〔 Some where in Time〕的本领,情节单纯动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就是“爱情〞与“时间〞的问题,故事一开场几乎是肯定“真爱〞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让观众产生了期待;结局却是,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

“爱情是可以打破时间而不朽的吗?〞这是千古以来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大疑问,可是在历史中却没有留下确切的解答。

我们每个人顺手拈来,几乎都可以找到超越时空之流的爱情故事,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与林黛玉,小仲马笔下的亚芒与玛格丽特,沈三白笔下的芸娘,歌德笔下的夏绿蒂,甚至民间传说里的白娘娘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以说是熙熙攘攘,俯拾即是。

问题,这些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几乎展现了两种面目,一种是悲剧的面目,是迷人的,也是悲凄的;一种是想像的面目,是空幻的,也是绝俗的。

人世间的爱情是不是这样?答案自然是否认的,我们假设人间有“美满〞与“破碎〞两种情爱,显然,美满的爱情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而能一代一代留传下来动人热泪的情爱那么常常是悲剧收场。

这真应了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

留传后世的爱情故事都是瞬间闪现,瞬间又熄灭了,惟其如此,他们才能“化百年悲笑于一瞬〞,让我们觉得那一瞬是珍贵的,是永久的。

事实上“一瞬〞是否真等于“永久〞呢?千古以来多少缠谴的爱侣,而今安在哉?那些永世不移的情爱,是不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用来说骗向往爱情的世人呢?夏夜里风檐展书读,读到清朝诗人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对于情爱有如此的注脚:
紫陌眷情,漫额裹春纱,
自饷春耕,小梅春瘦,细草春明。

春日步步春生。

记那年春好,向春莺说破春情。

到于今,想春笺春泪,都化眷冰。

怜春痛春春几?
被一片春烟,锁住春莺。

赠与春依,递将春你,是依是你春灵。

算春头春尾,也难算春梦春醒。

甚春魔,做一场春梦,眷误双卿!
这一阅充满了春天的词,读起来竟是娥眉婉转,千肠百结。

贺双卿用春天做了两个层次的象征,第一个层次是用春天来象征爱情的瑰丽与爱情的不可把捉。

第二个层次是象征爱情的时序,纵使记得那年春好,一转眼便已化成春冰,消失无踪。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都像盂郊的诗一样,希望“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到终结之际那么是“还卿一钵无情泪〞,“他年重检石榴裙〞〔苏曼殊〕。

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都使我深自惕记,假如说情爱是一朵花,试问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假如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假如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
在渺远的时间过往里,“情爱〞竞仿佛一条河,从我们自己的身上流过,从我们的周遭流过,有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双手将它握实,稍一忽略,它已纵身入海,无迹可循。

这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凄怆经历,即使我们能旋乾转坤,让光阴倒流,重返到河流的起点,它还是要向前奔泻,不可始终。

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这种悲观乃是和“时间〞永久流变的素质抗衡而得来。

由于时时存着悲观的底子,使我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既然“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一是乐天安命,不以爱喜,不为情悲;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将来。

“会心当处即是;泉水在山乃清〞。

①只要保有当处的会心,保有在山的心情,回到六十年前,或者只是在时序推演中往前行去,又有什么区剐呢?“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一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九日
注①弘一法师赠会泉法师联语,刻在厦门会泉墓地
1.以下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电影?似曾相识?的本领以单纯动人的情节,提醒了“爱情〞与“时间〞的问题,
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

B.中国古老的名言“恩爱夫妻不久长〞显示爱情就是一出悲剧,古今中外的无数爱情故事证明了这个结论。

C.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借春天为爱情注脚:爱情是无法超越时序的。

作者认为要保持平静之心,活在当下是根本,光阴倒流也无济于事。

D.“情爱〞和“时间〞不能并存,我们有两个方法可以对付:是乐天安命,不以爱
喜,不为情悲。

二是就在当时当刻努力把握,不计将来。

“时间与爱情〞的解读?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时间之旅只是人类痴心的一个幻梦吧!〞
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引用。

作者为了说明观点,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词,既有利于说明道理,又使
语言优美,缠绵感人。

②排比、反问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假如说情爱是一朵花,世间哪里有永不凋谢的花朵?假如情爱是绚丽的彩虹,人世哪有永不褪色的虹彩?假如情爱是一首歌,世界上哪有永远唱着的一首歌?〞比喻贴切,句式优美,生动形象。

③比照。

?似曾相识?故事开头和结尾的反差,情爱故事美满与破碎的比照,普通人情爱幸福开场悲剧收场的矛盾,在比照中得出时间之旅的不可逆性。

3.①从电影?似曾相识?结局来看,真爱终于敌不过时间的流逝,留下了一个动人心魄的悲剧。

②从古破空而来的不朽情爱往往在时空的洗涤下消失无形,常常是悲剧收场。

每个人在情爱初起时到终结之际都伴随着种种空间的变迁和时间的考验,情爱是会凋谢褪色的。

③“时间〞永久流变的,在冲击里能保持平静的心灵,乐天安命,努力把握当下,生命才会充实有意义。

3.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中找到“对于人世的情爱我几乎是悲观的〞所在的语段,结合着详细语境,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分析作答。

答题区域可参照第7 段、第14段组织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天从一棵树开场
①又一个春天随着温润的小南风漫过树梢,燕子们越过山川河流,乡村都市,在大地上跳跃,鸟翅划出优美的弧线,呢喃在清醒的屋檐下。

②回想蛰伏一冬的困惑和隐藏,真如冬眠的蛇一样、我需要—次小鸟破壳般的突围,一声惊雷或一场大雨,即便是一场见血封喉的箭雨;
③日子和岁月贴着我的生命,像一场梦,像一次毫无准备的情感盛宴,直奔我的胸怀,把我打得一个踉跄接着一个踉跄、假面具的生活和伪饰的情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场的,把自己躁躏或驯化为哈哈镜中的变形人,甚至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假话像水雾中的塑料花摇曳多姿,矫情被包装成各种各样的面目招摇过市,以适应活得舒适的本能需求。

心中想长出一片绿叶或属于自己的一扇窗口,却吞没在都市人肉物欲的丛林里。

除了仰天长叹,就只能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从一堆肉和又一堆肉中伸着血脖子挣鹿逃开,在回望祖先的心路历程中或在线装古装的书本里寻找一点过去、因为,当下的书本抒情也在迅速地干涸化,假情假意像子弹一样吼叫在我们的耳边,一切都在激素的催生下疯狂地生长,并开出恶之花、在星空下漫步,与树木、云朵待在一起,看看那些柔软、缓慢的炊烟已成生命和心灵的奢望、工业化城市化覆盖了一切,它几乎像一条条强迫装配的流水线,不知不觉中就把我们搅进、吞没,甚至连骨头渣也不吐、柔软的躯体已失去人生的弹性和光滑,血液粘稠成果冻状,不是堵住心脏就是栓塞大脑,放支架的人越来越多,走路摇摇摆晃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眼泪少了,少得想硬挤都挤不出来、都市的心在盐碱化,硬且苦涩,不相信眼泪,更缺少动情而怜悯的眼泪。

④我看见一棵树,一颗春天的风中之树。

⑤风来了,从我的身旁刮过,也刮过树的身旁,我被风吹得摇摇摆晃,我抱着树,紧紧抱着。

风越刮越大,雨也来了,一群鸟猛的钻入树冠中,树成了我们的天和地、我们不走,树却像有急事般,把头摇得呼天抢地,它从雨中汲取营养,直到夜色苍茫,一群鸟叽叽喳喳飞离,犹如后山坡上的果园里黑色的山雀一哄而起。

雨停了,树止住了脚步,我们却该回家了、月牙儿出来了,遥远的星河泛着白光,树在星光下闪烁,它的根躲藏在被雨水浸泡的大地中,挺拔的躯体在夜的神秘中,一片昏暗,仿佛传说中一尊令人敬畏的神。

⑥当阳光在天空中绽开,两只鹿或羊在树下或山坡上悠闲地采摘着叶片或啃着青草,你一生有漫长的光阴,可以读点闲书,喝点小酒、直到后来,暮色漫进衣襟,你永远躺在那棵树下合上永不睁开的眼,树已成林,林里传来天堂的风声。

⑦一棵树在雨中走动,你不动,却和这棵树擦肩而过。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这棵树,一颗在雨中走动的树。

它树干挺拔宏伟,浑身披满了青苔,湿漉漉的仿佛水浸过一般,虽然被数以万计的人注目和抚摸,它仍然冠盖群芳,呼风唤雨。

即使许多年后它倒下了,在地下,在水中,风化为煤或重生为风,它仍然保持这种天然得有点傲慢的姿态、水在它的周围静静地流着,它用身躯改变了水的姿势。

假如有流水从它身上滑过,在它的胸部,可能又会长出一棵小树,那小树颤颤地站了起来,临风起舞,搅动起叮咚的水声,风铃般在山坳回荡。

当人们踏水匆匆而过,一个趔趄,弯腰或伸手想去抓住那颗小树时,老树和小树就被人们所记忆,所牵挂。

⑧我怀想着沉在水底的那些树。

我觉得它们真正的气韵和美就是沉静,沉静得一睡千年也不喧嚣浮华、它们巧夺天工或大气磅礴,行走在哪儿就和那里的山水,花草鱼虫融在了一起。

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山浓了又淡,淡了又密,而那些风干或沉在水中的树,总是藏静于心,大智假设愚,只被风和水亲昵着。

风和水永远活着,大树和小树就永远活着,老树生花,树真的是成精成神了。

水声淙淙,树影婆娑,瀑布雷鸣,一切都像一个纵情的少年把性情拨弄得如四季的风,树在风中旋转和奔跑,活一千年,死一千年,朽一千年,再生,永远不死!
⑨我不是一棵树,我不能。

⑩我真的不能吗?当生命仅仅被活着所用,漫长的光阴又有何用?而当暮色漫进衣襟,谁在风雨里懊悔。

金色的红狐爬上树梢,一切消失得无影无踪,漫山的树林里只传来孤单的风声。

1.以下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一开头就着力表现燕子的欢快与自由,既点题扣题,又为树的出现营造气氛,设置背景,还与现代人的病态形成了鲜明比照。

B.作者希望“突围〞,甚至想来“一场见血封喉的箭雨〞,表现出一种为了改变自
己的都市生存状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魄力。

C.文章以“春天的风中之树〞“沉静〞的气韵和美为核心,凸显它挺拔宏伟,浑身
披满青苔,从雨中汲取营养,在星光下闪烁的风采。

D.“水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山浓了又淡,淡了又密〞,写光阴匆匆;“暮色漫进
衣襟〞,“红狐爬上树梢〞,言人生短暂,语言极其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人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春天从一棵树开场〞? 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戴着面具生活,假话充满,情感矫饰;②人们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没有了个性;③身体多病,情感麻木。

3.“春天〞,既指自然之春,更喻作者所向往的充满活力的、精彩的人生、社会状态。

而这
“一棵树〞在风雨中成长,倒下了,那么与自然相融,精神永远不死。

作者借“一棵树〞表达
自己强烈的愿望:改变麻木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人生真实而有意义。

⑥段中“树干挺拔宏伟,浑身披满了青苔,湿漉漉的仿佛水浸过一般,虽然被数以
万计的人注目和抚摸,它仍然冠盖群芳,呼风唤雨。

一种天然得有点傲慢的姿态。

即使千年它倒下了,在地下,在水中,风化为煤或重生为风〞,第⑦段中“我怀想着沉在水底的那
些树。

我觉得它们真正的气韵和美就是沉静,沉静得一睡千年也不喧嚣浮华〞,这些关键句子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春天〞,既指自然之春,更喻作者所向往的充满活力的、精彩的人生、社会状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停顿与开场
彭程
①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日夜兼程的时代,有谁肯逆风而行,想一想有关停顿的话题么?
②停顿,和躲避、放弃、失败等字眼一样,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贬抑的色彩,不怎么讨人喜欢。

然而停顿却是宇宙间的节奏。

在广泛的意义上,停顿包含了回绝、关闭等涵义,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埋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

从自然物事到社会人生,停顿划出了一道分界限,分隔开两种明显区别甚至是极端对立的状态。

③黑夜停顿之时是白昼,陆地停顿之处是海洋。

狂热的运动停顿之处是安定正常的生活。

放下屠刀,才可能立地成佛。

隔了数百年的遥远间隔的两个哲人都曾仰望天空,帕斯卡尔感慨: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

康德读出了启示,由“头上的天空〞联想到“心中的道德律〞,在他眼里,二者是同样的庄严整饬。

他倒是说了什么,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顿。

语言停顿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恍兮惚兮〞的“精〞或者“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予欲无言。


④停顿每每意味着变化,至少是变化的前夕。

停顿的落脚点是在新与旧的结合处,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

想一想夏天骤雨前的天气吧!树叶突然纹丝不动,万籁俱寂,安静得乖僻,然而即刻就会电闪雷鸣,将世界重新安排。

⑤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生活的生动活泼才有可能,那是外界声色形相在灵魂之门前的停顿。

去一趟新疆西藏,置身高天远地的风景和蔼良淳朴的人们中,会有一种生命更新的感觉。

那是拥挤喧嚣冷漠狭隘的都市生活的暂时停顿。

当追名逐利的脚步停歇时,才有心境欣赏大自然的美,体会月色溶溶,杨柳依依,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

停下来也才能返归内心,与真实的自我对话,才能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能考虑千百年来哲人的考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⑥在歌德笔下,一生求索的浮士德博士最后喊道:美呵,请为我停留!对于今天的我们,
一种加以改动的表述也许更为恰当: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
⑦即便目的明确,停顿也是必要的。

毕加索一生顶峰不断,齐白石老年艺臻极境,微妙之一,便是他们在绘画艺术之外,还不断复习停顿的艺术。

在停顿中才能反省,才能酝酿着突变,完成对自我的超越。

⑧现代生活的一大弊端是匆促。

欲望太多,同时又太急迫。

快速成为时代的美学,于是生命遭到异化荼毒,目的为手段所交换。

日子仿佛一辆狂奔的马车,然而驾车人在哪里?快并不是唯一目的。

假如方向错误,越快只能是越远。

“梯子应该搭对墙壁〞,西方一位管理学大师这样比喻。

我国一位诗人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

要给这件事定位,找到它的坐标,算出其半径和周长,停下来是必不可少的。

此时,停顿是一种调整和校正。

在新世纪的喧嚣纷乱中,守护什么?放弃什么?我需要和众人一样么?即便没有资格议论对时代负责,总该对自己负责吧。

不再有救世主和导师,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立法者。

试一试停顿吧,停顿是为了重新上路。

在现状与超越之间,停顿是一座桥梁的名字。

⑨据说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口立着这样的标牌,提醒人们留意两侧的风景:“渐渐走,欣赏呵!〞渐渐,也就接近停顿了。

只有停下来才能欣赏到、读懂一些好的东西,试一试停顿吧!假如我们瞩望于新的开场的话。

〔有删改〕
〔1〕以下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1.以下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本文开篇引出论题,提出观点,然后阐述“停顿〞的人生意义,结尾两段立足现实,劝导人们尝试“停顿〞。

B.第④段中,作者以“夏天骤雨前的天气〞为例,既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观点,又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C.第⑥段中,“美呵,请让我为你停留!〞一句意在提醒我们应当停下追名逐利的脚步,去发现和欣赏美。

D.阐述中,作者旁征博引,从自然谈到人生,从古代谈到现代,从国内谈及国外,纵横驰骋,阐述有力。

“停顿〞的意义,结合全文看,分条概括“停顿〞的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段中,作者使用帕斯卡尔、康德和孔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
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停顿是当下生活的暂时中止,埋伏着新生长的可能性。

②停顿总是意味着变化,充满了辩证法的精神。

③停顿可以帮助人们返归内心,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

④停顿反省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⑤停顿是对人生的一种调整和校正。

⑥停下来能欣赏到、读懂一些好的东西。

3.从内容上看,这些例子阐述了“无言〞只是表达上的暂时停顿,内里蕴蓄着思想上的顿悟和升华的道理,有力地证明了停顿是“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埋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这一观点。

从表达效果看,这些内容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的哲理色彩。

〔语意相近即可〕
③段中,作者使用帕斯卡尔、康德和孔子的例子的作用,结合上下文,例子的作用要从
文章内容、主旨和效果等方面分析。

在内容理解:帕斯卡尔感慨:这无边苍穹的无穷寂静使我战栗!灵魂都颤抖了,语言只能遁隐,于是试图解释的动机最终让位给了皈依。

康德读出了启示,他倒是说了什么“心中的道德律〞,但前提是一定也沉默过,而沉默当然是语言的停顿。

语言停顿处,是“道〞的边界,是老子“恍兮惚兮〞的“精〞或者“真〞,因此连一向信奉实用理性的孔子都不禁表示:“予欲无言。

〞三位一样点是“暂时无言〞,但其后都有思想上的升华。

在主旨上,结合上文得知,作者使用帕斯卡尔、康德和孔子的例子的作用是有力地证明了停顿是“是当下生活的中止,同时也埋伏了新生长的可能性〞这一观点。

例子在效果上的作用是,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内容,哲学大师的例子更增添了文章的哲理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