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章抛体运动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1粤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本节教材分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能在具体实例中找出分运动的合运动和合运动的分运动。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3)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等时性。
(4)理解合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分运动合成的。
(5)由分运动的性质及特点综合判断合运动的性质及轨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有关教学软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总结概括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处理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研究船渡河运动,假设水不流动,可以想象出船的分运动;又假设船发动机停止工作,可想象出船只随水流而动的另一分运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运用物理学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对于一个具体运动确定哪个是合运动以及合、分运动的关系(矢量图),并能用矢量合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合运动的理解。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演示实验、例题、对运动合成和分解轨迹的分析、思考与讨论,但都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层层深入,由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至最后对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关于演示实验所用的器材、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实验也容易成功.此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一些重要的结论规律都是由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的.观察红蜡块的实际运动引出合运动,并分析红蜡块的运动可看成沿玻璃管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一起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得出分运动的概念.着重分析蜡块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两个分运动之间是不相干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关系,在演示中比较直观.而明确了它们的同时性,就容易得出合运动和分运动的速度关系.因此,课本在这里同时讲述了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的关系.即找到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工具,所以在处理一个复杂的运动时,首先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某一时刻的合速度、分速度、加速度,某一过程的合位移、分位移.课本中合运动的定义是: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合运动,即实际发生的运动,也理解为研究对象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运动,再给学生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确定合运动.如:
1、风中雨点下落表示风速,表示没风时雨滴下落速度,v表示雨滴合速度.
2、关于小船渡河(如图):表示船在静水中的运动速度,方向由船头指向确定.表示水的流速,v表示雨滴合速度.
在研究雨滴和船的运动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雨滴、小船实际运动(合运动).注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合矢量在对角线上,问题马上得到解决.
新课导入设计
导入一
【播放视频录像剪接】体育运动中的投掷,足球等运动项目。
【设疑激趣】体育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你知道怎样才能投掷更远吗?如果你是足球运动员,你知道怎样才能准确射中球门?
导入二
教师:(设问)爷爷给你6元钱,奶奶又给你5元钱,你所得的钱总共为11元;若爷爷给你6N的力,奶奶给你5N的力,那么你所得的合力也是11N吗?(引导学生得到答案)
学生:不一定,因为力是矢量,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师:(设问)除了力这一矢量外,我们所学过的矢量还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位移、速度、加速度。
教师:(反问)位移和速度是如何来合成和分解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测,弥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双星的运动是产生引力波的来源之一,假设宇宙中有一双星系统由a、b两颗星体组成,这两颗星绕它们连线的某一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得a星的周期为T,a、b两颗星的距离为l、a、b两颗星的轨道半径之差为Δr(a星的轨道半径大于b星的),则( )
A.b星的周期为B.a、b两颗星的质量之比为
C.a、b两颗星的半径之比为D.a星的线速度大小为
2.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水平外力F,F随时间t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在第1s末和第3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质点在第2s末和第4s末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在1s~2s内,水平外力F的冲量为0
D.在2~4s内质点的动能一直减小
3.如图所示,一个各短边边长均为L,长边边长为3L的线框,匀速通过宽度为L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线框沿纸面运动,开始时线框右侧短边ab恰好与磁场左边界重合,此过程中最右侧短边两端点a、b两点间电势差U ab随时间t变化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B.C.D.
4.如图所示,小球从斜面的顶端A处以大小为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恰好落到斜面底部的B点,且此时的速度大小,空气阻力不计,该斜面的倾角为()
A.60° B.45° C.37° D.30°
5.某单摆由1 m长的摆线连接—个直径2 cm的铁球组成,关于单摆周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等大的铜球代替铁球,单摆的周期不变
B.用大球代替小球,摆长会变化,单摆的周期不变
C.摆角从5°改为3°,单摆的周期会变小
D.将单摆从赤道移到北极,单摆的周期会变大
6.如图所示,真空中等量同种正点电荷放置在M、N两点,在MN的连线上有对称点a、c,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对称点b、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大于在a点电势能
B.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小于在a点电势能
C.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O点电势最高
D.负电荷-q从d点静止释放,在它从d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再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
7.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物理学家高锟,以表彰他在光纤通信研究中的突出贡献。
光纤通信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的原理,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外套两层组成。
下列有关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全反射
C.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发生折射
D.内芯的折射率与外套相同,外套的材料有韧性,可以对内芯起保护作用
8.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按如图连接电路,在闭合S1瞬间发现灵敏电流计G指针向左偏,则将L2从L1中拔出,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迅速右移,电流表指针_______,断开S2,电流表指针_______________(填“左偏”、“右偏”或“不偏”)。
从该实验的探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竖直杆上安装一个光滑导向槽,使竖直上抛的小球通过导向槽能改变方向做平抛运动。
不计经导向槽时小球的能量损失,设小球从地面沿杆竖直上抛的速度大小为v,那么当小球有最大水平位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向槽位置应在高为的位置
B.最大水平距离为
C.小球在上、下两过程中,在经过某相同高度时,合速度的大小总有v下=2v上
D.当小球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
10.如图,轰炸机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到达山坡底端正上方时释放一颗炸弹,并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A。
已知A点高度为h,山坡倾角为θ,由此可算出
A.轰炸机的飞行高度
B.轰炸机的飞行速度
C.炸弹的飞行时间
D.炸弹投出时的动能
三、实验题
11.如图甲所示,滑块与长木板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均处于静止状态。
作用于滑块的水平力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s时撤去力,已知滑块质量,木板质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10 m/s2。
(已知滑块在2.5s内没有滑离木板),求:
(1)在0-0.5s内,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2)在2.5s时,长木板的速度和滑块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12.有一个电压表V,其内阻为30kΩ、量程约25V~35V,共有30个均匀小格,但刻度已经模糊。
为了测量其量程并重新刻度,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标准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为3kΩ
标准电压表V2:量程12V,内阻为3kΩ
电流表A:量程0~3A,内阻未知
滑动变阻器R:总阻值1kΩ
稳压电源E: 30V,内阻不能忽略
开关、导线若干
(1)根据上述器材,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图。
你认为此电路设计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 。
(2)请设计一个合理的电路图,画在答题卡的方框内,将所选用的器材用相应的符号表示(要求V表指针的偏转过半,并能测量多组数据)_________。
(3)若某次测量时V表指针所指格数为N,写出计算量程的表达式Ug=______;式中字母的意义是_______。
四、解答题
13.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C=30°,AB边长度为d.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束单色光线从AB边中点O垂直AB边射入棱镜,已知棱镜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求:
①光线第一次从BC边射出时的方向与BC边的夹角;
②光线从AB边射入到第一次从BC边射出的过程中在棱镜中传播的时间t.
14.假设两个氘核在一直线上相碰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的同位素和中子,已知氘核的质量是m1,中子的质量是m2,氦核同位素的质量是m3,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
①写出核聚变反应的方程式;
②求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ΔE.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D D B A C
二、多项选择题
7.A;
8.右偏左偏不偏穿过闭合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则会产生感应电流
9.AD
10.ABC
三、实验题
11.(1) 2N (2) 9m/s 14.25m
12.电流表 A 的量程太大,而电压表与其串联时实际流过的电流太小,即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不明显;
如图所示;
300 U1/N 其中 N 为 V 表指针所指格数,U1为 V1表读数四、解答题
13.(1)(2)
14.①核反应方程式为②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
1.汤姆生用来测定电子比荷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从真空管中K极发射的一束电子初速度近似为零经KA间的电场加速后,穿过中心的小孔沿中心轴的方向进入到两块平行极板P和P间的区域最后打在荧光屏的中心O点处,形成一个亮点。
已知KA间加速电压大小为U,电子电荷量大小为e、质量为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到达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B.若在PP间加向下的匀强电场,则亮点将出现在点下方
C.若在间加向下的匀强电场,则电子通过间的时间比不加电场时长
D.若在间同时加向下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则亮点仍可能出现在点
2.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线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小球以恒定速率在竖直平面内由最低点A运动到B点,OB与竖直方向成角在此过程中
A.小球所受合外力一直增大
B.外力F一直增大
C.小球重力势能增大
D.拉力F做功为
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A1与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上电键S接通电路时,A1先亮,A2后亮,最后一样亮
B.合上电键S接通电路时,A1和A2始终一样亮
C.断开电键S切断电路时,A2立刻熄灭,A1过一会儿才熄灭
D.断开电键S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4.甲、乙两辆汽车沿同一平直路面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相遇
B.若乙车在前,则可能相遇两次
C.在第10s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D.在第10s末,甲、乙两车相距150m
5.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下午15时36分,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轨道上运行的质量为
(连同燃料)的“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控制下发动机点火。
在极短的时间内以4.92km/s的速度(相对月球表面)向前喷出质量为50kg的气体后,卫星减速。
只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下落,最后成功撞击到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的丰富海区域,实现了预期目标,为中国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已知月球的半径,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1.8m/s2。
则“嫦娥一号”喷气后的速度约为()
A.1.10 km/s B.1.56km/s C.2.88km/s D.3.78km/s
6.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周围某点的磁感应强度B=KI/r,即磁感应强度B与导线中的电流I成正比、与该点到导线的距离r成反比.如图所示,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R,通以大小、方向均相同的电流.规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正,在0~R区间内磁感应强度B随x变化的图线可能是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一火箭中固定有一水平放置的压力传感器,传感器上放有一个质量为m的科考仪器。
火箭从地面由静止开始以的初始加速度竖直向上加速运动,火箭通过控制系统使其在上升过程中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保持不变。
当火箭上升到距地面的高度时(地球的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此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B.此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C.此高度处火箭的加速度为
D.此高度处火箭的加速度为
8.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2.5Ω,流过副线圈的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电阻R1和R2消耗的功率相等,则()
A.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
B.流过变压器原线圈的电流有效值为1A
C.流过电阻R的电流有效值为
D.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5W
9.从高度为125m的塔顶,先后落下a、b两球,自由释放这两个球的时间差为1s,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A.a球接触地面瞬间,b球离地高度为45m
B.b球下落高度为20m时,a球的速度大小为20m/s
C.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的速度差恒定
D.在a球接触地面之前,两球离地的高度差恒定
10.如图所示为牵引力F和车速倒数的关系图象若汽车质量为,它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且行驶中阻力恒定,设其最大车速为,则正确的是
A.汽车所受阻力为
B.汽车车速为,功率为
C.汽车匀加速的加速度为
D.汽车匀加速所需时间为5s
三、实验题
11.在电场中将点电荷的由A点移到B点,克服静电力做了的功,再将该点电荷由B点移到C点,静电力做了的功。
(1)试求A、C两点间的电势差U AC;
(2)若A点的电势为,试求C点的电势.
12.如图所示,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5 Ω,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
四、解答题
13.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1=180km/h。
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
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
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2=36km/h,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0=5m,道口宽度x=26m,汽车长l=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
14.(题文)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m/s2,它在某1s内通过的距离是15m,问:
(1)物体在这1s初的速度是多少?
(2)物体在这1s以前已运动了多长时间?
(3)物体在这1s以前已经通过了多少路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B D B B C
二、多项选择题
7.BD
8.AC
9.AC
10.AD
三、实验题
11.(1)-1V(2)2V
12.2A
四、解答题
13.230m;
14.(1)14m/s(2)7s(3)49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