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新版公路桥规有关内容的计算机程序实现方法及应用

合集下载

分析公路桥梁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分析公路桥梁设计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2、各类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2.1计算机优化建模技术
我国在进行公路桥梁设计中会应用到建模技术对公路进行建模。而设计师通常会运用计算机对建模加以优化。建模技术能够帮助设计师合理地设计公路,促进公路设计方案最优化。公路建模能够有效地反映公路的经济、时间等各类因素,促进公路设计的合理化。通常在计算机技术下,公路建模都由以下三方面组成,其分别是施工、设计、基础三大模型。设计师在设计公路桥梁模型时,不能够只考虑某一单方面的因素,而应将多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尤其是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工艺参数,这对于桥梁设计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设计模型与施工模型两者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也会互相作用。
1.2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模型建模的应用
建模在公路桥梁设计中十分重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虚拟场景中对公路桥梁这一实体进行建模。通常在公路建模前,要收集整理相应的建模数据,待数据信息充足以后才能够进行建模。除此之外,在公路模型建模时还要根据实体的正向照片做模型的纹理映射。公路建模绝非凭空建立的,还需要图纸,通常公路模型建立时要用到CAD图纸。在进行公路模型建模时,要重视模型的尺寸与模型的比例。只有比例合适才能够降低线性变化。在进行公路模型建模时,要确保建模的速度与运行效率,及时的修改模型,提升建模品质。
2.3计算机CAD技术
计算机CAD技术以往在军事和航天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CAD技术得以发展,在公路和桥梁设计中也能够得到应用。CAD技术能够制作图纸、辅助机械设计、公路桥梁工程设计。是一项效率极高的计算机软件。利用CAD技术能够在设计公路桥梁时提升设计效率。CAD技术常被与CAE、CAM技术比较,利用CAD技术还能够实现工程并行。利用CAD技术还能够建立起一个共享的公路桥梁数据库,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查询。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提升,计算机设备的质量越来越好,计算机设备处理公路桥梁数据的水平也越来越强,在设计师中也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04版公路桥规应用初探

04版公路桥规应用初探

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规定 于 20 并 04年 1 0月 1日起 实施 , 分别 取 梁设计变得更为科学 、 理 , 合 设计 和计算公 式 中的系数 有了更加 代 了于 18 9 9年和 1 8 9 5年发布 的 J J 2 —9公 路桥 涵设 计通 用 明确 的意义 , T 18 0 也使工程 师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 这些 设计理论和设 规范和 J J 2 — 公路 钢筋混 凝土 及预应 力混凝 土桥 涵设计 规 计公式 的真 实含义 , T 3 5 0 8 对于工程师把握好设计 有很大帮助 。在新桥 范 。这两本新 公路 桥规在设 计理念 、 计方法 、 载及荷载组 合 规 的修订 中, 设 荷 也吸取 了铁路 、 筑工程 等相 关专业 规范 中好 的经 建 等几个方面均有 很大 的 不 同, 外还 补 充或 增加 了一些 新 的 内 验 和内容 , 另 使公路桥梁的设计 更具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 。 容。因此作为公路方面的桥梁工程师 , 由应用 旧规范进行设计 转 1 2 荷载及 荷 载组合 . 变到应用新规范进行设计的过程 中会遇到一些 问题 。 新桥规 中有 关荷 载 的规 定 , 化 比较 大 的有 汽车荷 载 和 收 变
维普资讯

28 ・ 8
第 3 卷 第1 2 6期 20 0 6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 I. ARCHI TECTURE
V0. 2No. 6 13 1 Au 2 0 g. 0 6
文章编号 : 0 —8 5 2 0 )6 2 80 1 96 2 【0 6 1 — 8 —3 0 0
2 3. 施工工艺质量 引起 的裂缝 . 7
距适 当加密 , 同时采用较小的分布钢筋直 径。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 、 构件制作 、 起模 、 运输 、 堆放 、 拼装及 吊装

计算机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已经作为一种支柱性的力量渗透到公路管理工作中。

随着计算机不断地更新进步,它对现代公路管理的影响必然随之扩大,并且将能够促使我国公路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公路管理应用现状质量控制前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施工规模在不断扩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计算机新技术被运用于公路施工管理中,帮助公路施工单位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

一、计算机信息在公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公路管理的整个流程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从招标投标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到工程项目设计软件的应用和自动化办公系统中的体现、以及管理技术的相关软件的使用,均使得公路管理效率大大提升,极大简化了管理程序,规范了管理方式,并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

但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尚短,在具体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1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

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国内公路管理中还主要应用在施工前期的招标投标,以及施工设计和组织等方面,在公路的质量、安全、成本以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目前还较为欠缺。

1.2对计算机信息的应用程度还不够。

首先,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的相关网站,在使用时还主要以最基础的信息发布为主,并没有通过全方位开发工具性软件,实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层次运用。

其次,还没有借助计算机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材料采购、信息发布等方面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本应程序简化并能高效运作的项目浪费了很多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1.3没有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动,系统内部的数据库建立还不够完善,系统内部的网站资源还没有与其他相关行业的网站实现链接,使得公路行业的信息互通渠道相对仍较为闭塞,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现代公路工程的项目管理,是非常繁琐的一个系统工程。

这一工程包含工程投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相关人员、工程风险、工程合同以及图纸文档等许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到非常多的部门,使得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采集、沟通与协调的工作量非常之大。

本文简要介绍计算机技术在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其应用状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公路工程管理;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渗透到各个行业,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进行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此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与传递的问题,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不可否认,在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管理工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重点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 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管理时出现的问题1.硬件问题。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像是计算机、信息网络设备与电缆等硬件设备的购买资金,进行硬件安装配置所需的物力人力。

这些方面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这部分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现实表明,当今的公路工程的项目管理人员倾向于在硬件方面加大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投资,原因有二:第一,项目管理人员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积极作用;其二,硬件的投入能够改进项目形象,使其在各种各样的项目检查与评比中占据有利地位。

2.软件问题。

选取一个符合自身项目管理要求的软件并不容易。

市面上有着种类繁多的相关软件,但这些软件受到从功能到价格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特定的项目。

一般情况下,综合性的项目管理软件会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首选。

3.人员问题。

在项目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需要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

然而,目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仍属于一门较新的技术,加之在技术普及中遇到的问题,导致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人才缺乏。

公路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讨

公路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讨

公路工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讨公路建设项目线长点多面广、规模大,参建单位人员复杂、人数多,文件资料档案多(如图纸、文件信函、通知、合同、各类报告、记录等),信息量巨大,管理难度高。

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

公路建设项目线长点多面广、规模大,参建单位人员复杂、人数多,文件资料档案多(如图纸、文件信函、通知、合同、各类报告、记录等),信息量巨大,管理难度高。

传统的项目信息管理是以纸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费用高,信息处理手段落后,信息反馈速度慢,极易因信息交流沟通失误造成损失。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个成功项目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改善了公路行业的整体形象,提高了行业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使行业和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升。

1.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处理、发布,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

公路项目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如何利用的问题即使各部门都应用了计算机网络.如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仍需要纸介质来进行.就不能说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化。

基于公路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不少项目规模长达数百公里,合同段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工点可达数千个.使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储存、修改、查找、传递及处理大量的工程信息,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的施工进度、质量、费用进行及时跟踪管理。

2.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目前公路行业应用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应用范围较窄.项目施工管理仍然主要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和处理能力,缺乏科学性;在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费用控制方面的应用比较单一.缺乏系统化:未能充分利用Intemet 带来的便利.实现网上材料采购、招标、项目管理、信息交换、信息发布等,电子商务没有真正开展起来:未能充分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传递.缺少信息互动;效率较低;网站大都以信息发布为主,缺少工具类网络软件,软件开发选题雷同。

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

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

公路与桥梁工程施工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析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向前发展,公路桥梁施工规模和数量逐渐增大,对施工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之中,也在公路桥梁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析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公路桥梁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探讨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工程应用。

关键词: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计算机技术前言计算机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各个行业的生产方式。

公路桥梁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建设,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公路承受的压力逐渐增大,以往的技术难以对工程建设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我国的桥梁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1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工作性质而言,道路桥梁工程管理之中有很多内容,施工质量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整个工程的建设有重大的意义。

公路桥梁建设设计上十分复杂,而且专业性很强,各个环节都很难得到控制,如果将现代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施工当中,就会对公路桥梁的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能够对整体规划发挥积极作用,计算机技术在各项工程技术当中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其应用之后可以对安全问题实施监督和管理,也能对费用、进度等方面实施有效控制。

计算机技术应用之后还能节约建设成本,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厂家直接进行联系,可以实现同行业各个厂家价格的对比,进而实现降低成本的作用。

2公路桥梁建设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现状相关调查显示,道路桥梁安全隐患问题常常存在,这些安全事故主要都是由于养护不当或建设质量问题引起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都与信息存在一定的关联,施工和养护信息的不完善都会对这些工程形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施工图纸在交给施工单位之后,图纸价值就失去了作用,想开始进行查询也会存在很多问题。

使用Bently的Bridge Master等方式可以在计算机上创建出道路或桥梁的模拟图。

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

研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现已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且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正在逐步进入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公路运输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汽车、货车等会常常出现在公路上,所以公路运输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有了合理的公路运输管理制度才能使得公路运输中避免发生车祸以及一些碰撞,才能间接地促进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

那么将计算机信息技术融入公路运输管理中可以不断地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减轻交通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因为工作量大而带来的压力。

本文首先介绍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如何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应用的,其次将介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介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运输管理中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公路运输;管理计算机的发明,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1]。

公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公路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在时间的方面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

那么如何将计算机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公路运输管理中提高公路运输管理的效率呢?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自己的一些经验对此进行了如下总结:1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管理运输中的应用1.1 收费的应用现在在公路运输管理中收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在公路中车辆通过的时候都会涉及交费的情景,在还没有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时公路收费是非常复杂的,常常造成交通拥堵的现象,甚至发生车祸[2]。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正式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正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s
2004—09—04 发布
2005—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行业标准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Design of Highway Subgrades
4 路基排水 ................................................................ 20
4.1 一般规定 ............................................................ 20 4.2 地表排水 ............................................................ 20 4.3 地下排水 ............................................................ 22
JTG D30—2004
主编单位: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施行日期:2005 年 01 月 01 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北京
2
前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为满足新时期公路 建设的需要,1996 年交通部颁布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该规范施行以 来,对统一公路工程路基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公路路基设计水平、保证公路路基质量 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近十年来,在公路路基设计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交通部和 各省、市、自治区交通主管部门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材 料、新工艺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积累了较多的山 区公路设计施工经验,这些都为本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计算机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简述

计算机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简述

计算机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简述作者:卢函恩来源:《人民交通》2018年第05期摘要:我国交通事业取得突出的进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需要做好具体管理工作,结合实际管理要求可知,公路桥梁数量增多,对施工质量有一定的要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中有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整体设计水平,保证整体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对如何将其应用到公路桥梁设计中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公路桥梁;应用效果当前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工程设计类型和组织要求等可知,如何做好服务管理成为重点。

在实际设计中兼顾到桥梁、隧道和涵洞设计等,要提前进行调配,实现整体进步。

结合集成计算机系统以及工程图等可知,在后续管理中为施工创造合适的条件,实现整体进步。

1.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现状计算机技术在公路桥梁建设管理中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实际要求可知,如何做好分析指导成为重点,结合实际应用现状可知,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要明确应用优势。

以下对现状分析。

就当前公路桥梁施工现状可知,整体管理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在后续实施阶段要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桥梁数量以及要求等可知,在操作管理中需要做好维护和改造等工作,要想解决问题,要提供完整的数据。

在运行和管理中,提前进行数据收集,结合桥梁整个过程中设计内容和要求等可知,当前设计管理中,需要明确运营类型,结合信息类型以及数据收集等方面因素可知,在后续设计中要做好设计分析工作。

设计人员设计好图纸后,将其交给施工单位,工程技术后,图纸就没用了,没有进行深入的收集和管控,增加了查询难度。

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后,能实现数据的有序化管理,查询和模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和管理,提升工作效率[1]。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保存好对应的数据,建立数据模型,结合设计理念和要求等可知,如何实现数据的有序管理是重点,为了避免出现养护不到位以及异常现象,需要提前进行数据收集,最大程度降低后期养护成本。

公路建设项目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

公路建设项目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

公路建设项目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应用摘要: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中也逐渐引入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公路管理效率,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软件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属于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整体应用及运行会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中主要分析了计算机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具体运用,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计算机技术;软件系统;应用引言在当前公路建设项目中,信息化建设符合我国新时期网络化建设的要求,也是有效促进我国公路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深入完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中探讨了有关计算机软件系统在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公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具有促进意义。

1计算机软件系统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意义计算机软件系统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建设管理方式,使公路建设更加标准化、国际化、规范化。

公路工程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了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征地拆迁、招投标、施工管理及运营管理整个过程。

通过OA办公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共享、强化管理及业务协作,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协作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通过应用软件对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关键环节实施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管理。

通过局域网、INTERNET网实现企业内部和远程网络管理,实时了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方案、实施标准、运作程序、资金流向、成本核算等情况,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信息化,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2计算机软件系统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计算机软件系统能够为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持,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符合新时期公路工程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计算机软件系统对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更为有效地处理数据信息随着公路工程建设里程和规模的不断增大,工程设计的内容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出现更多且非常繁杂的数据,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单凭人工显然是无法有效解决的,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应用各种信息。

[计算机,工程管理,公路]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工程管理,公路]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促进各行业快速的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展示我国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速度。

从目前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就可以知道,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是社会各领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

将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管理中,无异于锦上添花,更有力的促进了公路工程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公路工程管理;应用现如今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同时公路工程的覆盖面积也在持续增加。

从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就可以充分看出,公路工程建设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基于公路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其中施工人员数量必然增加,也就是得管理难度持续上升。

公路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文件资料信息比较多,管理过程较为繁琐,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还会影响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性。

现如今,在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逐渐被应用于公路工程管理中。

在公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公路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并且还会对质量提供一定的保证。

1.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就工作性质而言,公路工程管理包括多项内容,施工管理与质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公路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难以控制的工作。

但是如果能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中将有效提高整个公路工程管理水平。

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公路工程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有助于项目的整体规划。

在各项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属于一项较为突出的工程技术。

在公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的整体实施,还能够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整个项目进行规划[1]。

道路桥梁工程概论 计算机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道路桥梁工程概论 计算机在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路线纵断面设计流程框图
开始
输入纵断面地面线资料
输出纵断面地面线图或屏幕显示地面线图
人工设计纵坡并将设计成果资料输入计算机
修改设计参数
计算各坡段的坡度及坡长
计算竖曲线要素及起终点桩号
逐桩计算设计高程
No
是否满足要求
Yes 输出纵断面设计成果(图表)
结束 图1-2 路线纵面设计流程图
3. 道路横断面设计
1. 道路CAD的发展历程
(1)计算机最初用于道路设计主要是完成繁 重的计算任务:如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计算、 路面结构分析计算等。 (2)纵断面优化优化设计: 从70年代开始, 随着研究的深入,西方国家相继进行了纵断面 优化方面的研究与软件研制工作。
三、实用道路CAD系统简述
1. 道路CAD的发展历程
三、实用道路CAD系统简述
2. 国外道路CAD的发展概况
德国CARD/1软件:勘测、设计和绘图的一体化 ; 英国MXRoad软件 :MOSS软件。公路设计,平面和环型交叉,互通 式立交,山岭地区和沙漠地区道路设计,城市道路设计,路面改建和加宽, 公路景观设计,矿山工程,铁路、机场和港口设计,排水设计,建筑景观 造型设计等;
美国Intergraph公司的InRoads软件。交通规划和设计的全过程实现了 自动化;
美国的Eagle Point软件 :适用于道路规划和设计、测量工程、建筑景 观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测绘等;
挪威的NovaCAD软件 :以交通地理信息系统TrafGIS为基础的多模块 集成系统 ;
加拿大的GWN-ROAD软件 :专事研究开发运用于市政建设和土木工 程场地设计的计算机软件 。
任何一种立体测图仪都可以从航空照片上进行数据采集。 (3) 全站仪、GPS等仪器进行人工野外实测获取。

探讨关于计算机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关于计算机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

探讨关于计算机在道路桥梁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朝着多、重、快的方向发展,对道路桥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确保道路桥梁的安全可靠,计算机在道路桥梁通车前及运营过程中要经常进行结构性检测。

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与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管理。

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是借助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储存、加工、传递、处理、发布,并辅助决策的技术的总称。

将道路项目管理中推广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解决是否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工点可达数千个。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三维动画;道路桥梁设计;软件设计1.中国道路桥梁设计在计算机信息化走过了三个阶段每一座桥梁的建设,都始于勘察设计。

随着常规桥梁建设任务的加重,许多交通勘察设计院处于“5+2”和“白+黑”的超负荷运转状态,而这其中许多时间都花在出图上,而非设计上。

通过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勘察设计院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障了桥梁设计的质量。

我国的桥梁设计目前已经从计算机辅助绘图发展到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

这就是中国桥梁设计信息化的三个阶段。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桥梁设计先是手工描图,然后把纸上的设计图形存进电脑,实现了电子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桥梁参数化出图软件出现,桥梁被分解成多个割裂的部分绘制在电脑上,这是零件化、积木化桥梁设计出图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师无法在电脑上完成设计方案,更无法从整体上对桥梁设计进行把握,软件的主要作用是实现参数化出图。

当前,随着以Bridge Master桥梁信息建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采用,桥梁设计信息化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设计人员通过在电脑上修造一座真实的桥梁,已经能整体地把握一座桥梁。

他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方案的设计和优化上,而不是浪费在传统的出图任务上。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劲松介绍说,年初竣工通车的广西隆百高速道路,长达110公里,桥隧比重超过三成,工期非常紧,如果按照传统的设计与出图模式,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务,得益于大量应用了Bentley的Bridge Master桥梁信息建模等先进技术,保质按期地完成了任务。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决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4]507号)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决算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4]507号)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决算编制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路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由政府或国有经济组织投资的公路工程新建和改建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其他公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决算(以下简称工程决算)是指项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采用的单价和费用支出,以及与批准的概(预)算对比情况。

第四条工程决算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编制工程决算的建设项目,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五条建设项目法人应加强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工作,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公路工程造价人员,做好工程决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工程决算文件的编制应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六条工程决算根据下列资料进行编制:(一)经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文件,以及批准的概(预)算或调整概(预)算文件;(二)招标文件、标底(如果有)及与各有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文件;(三)建设过程中的文件及有关支付凭证;(四)竣工图纸;(五)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凭证等。

第七条工程决算总费用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及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

对于概(预)算编制办法规定的项目及批准概(预)算文件中未列明且不能列入第一、二部分的费用列入第三部分。

第八条工程决算通过工程决算表(见附件1)进行计算,各表格的相互关系见附件2,有关问题说明见附件3。

第九条工程决算文件由项目法人在交工验收后负责组织编制,竣工验收前编制完成,并将工程决算文件及工程决算数据软盘各1份上报交通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工程造价管理部门。

第十条工程决算文件应简明扼要、字迹清晰、数据真实、计算正确、符合规定。

第十一条工程决算文件包括工程决算编制说明和工程决算表。

第十二条工程决算编制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工程决算概况;(二)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说明,其中应说明招标方式、结果及重大设计变更情况;(三)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情况的说明;(四)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使用情况的说明(包括征地拆迁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监理费等);(五)预留费用使用情况的说明;(六)工程决算编制中有关问题处理的说明;(七)造价控制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八)工程遗留问题;(九)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公路桥梁建筑施工当中存在的一些数据不准确、地形勘测不够等问题。

其中GIS技术在对公路桥梁进行设计时,提高了设计图纸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GPS技术在我国公路桥梁建筑施工过程中发挥其独有的追踪定位特性保证了在施工过程当中桥梁数据的准确性。

当然要想我国的公路桥梁设施有进一步的提高,还需不断引进新的技术。

标签:信息技术;公路桥梁;应用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概况现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各项工作之中,该技术将所有信息和资料编码成为数据存储于电脑系统中,对数据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得出所需要的大量资料。

从公路桥梁设计角度来看,传统设计过程需要相关人员提前进行大范围地信息调查和搜集,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极容易受到搜集资料和信息量的影响。

因此,引入该技术提高了设计的效果和质量。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计算机的科技技术应用于公路桥梁的设计之中,借助于该技术有助于节省时间和成本。

公路桥梁设计可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仿真虚拟技术,操作人员将本次设计对象数据输入系统之中,利用内部数据加工方法进行数据精确化处理,得出设计对象的相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建立基础模型,目前设计过程常用的软件有AutoCAD软件,该软件的特点在于能够呈现立体绘画,提供立体图的辅助性使得设计过程的化繁从简。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路桥梁设计中的合理运用(一)计算机新技术介绍计算机是人们目前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在计算机应用当中,人机交互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尽可能的增加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可以更高效率的完成相关数据信息的搜集以及整理分析评估,更好的控制整个建筑的使用以及运营情况。

与传统的计算机技术相比,人机交互技术更加形象化,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只是进行简单的数字信息交流,对于数据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以及保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荷载下的效应类似。求解当前计算大区 NST 收缩徐变自
由位移的方法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nst
△uo=i∑= 1△φnst×eui
(4)
△φnst=φ(τ,t2)- φ(τ,t1)
(5)
其中△φnst 为 NST 大区的徐变系数增量。eui 为第 i 个时 间大区的所有位移增量。τ为混凝土受力龄期,t1,t2 为时间大
对于不允许开裂的预应力构件, 可以将所有单项应力 输出到临时文件, 按规范规定的各种组合系数进行线性组 合,在短期和长期组合中扣除冲击效应,在长期组合中不计 间接荷载效应, 并注意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中线性温度和 非 线 性 温 度 梯 度 的 组 合 系 数 也 不 同 。对 于 主 应 力 的 组 合 ,则 较为复杂, 对于每一组合都考虑每一活载的 6 种状态,即 Nmax、Qmax、Mmax、Nmin、Qmin、Mmin 相 应 的 N 、Q 、M 状 态, 进 行 比 选 , 若 有 n 种 活 载 则 要 考 虑 6n 种 状 态 进 行 比 选, 先计算每一状态下的各自的剪应力和相应的正应力并 进行组合计算各种状态下的主应力, 从中选出最大和最小 主应力,不能先计算出主应力再将主应力进行组合。
不同的发展变化曲线,且该效应有 10%的折减。
由于该项内容的计算较复杂, 往往是各个程序的计算结
果 差 异 的 集 中 体 现 。对 有 体 系 转 换 的 结 构 来 说 ,影 响 很 大 。在
此把计算收缩徐变的有关过程描述如下。
收缩徐变二次力的计算可采用如下的步骤: 将施工阶段
分为 N 个时间大区,在计算机内存已不是问题的现在,一般可
бs(y)=- E△ε(y)=- E(ε0+φ.y- αt(y)) (1)
α
φ= I ∫ht(y)b(y)(y- yc)dy
(2)
ε0=αA ∫ht(y)b(y)dy- φ.yc
(3)
通过计算表明,就自应力而言,降温时截面上缘会出现较
大的拉应力, 该项应力会给设计增加较多配筋。图 1 为一个
1.8m 高的单项单室的混凝土常规匝道箱梁,在采 用 C50 混 凝
在 程 序 中 根 据 N,Q ,M 及 反 力 的 影 响 线 对 集 中 载 和 均 布载进行最不利布载后将两种效应叠加即可。在计算影响 线加载时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最大弯矩对应的剪力 时, 由于在弯矩影响线最不利点对应的剪力影响线存在突 变 台 阶 , 计 算 I 端 的 Mmax 或 Mmin 对 应 的 Q 时 要 取 影 响 线 突 变 点 左 边 的 值 , 而 计 算 J 端 的 Mmax 或 Mmin 对 应 的 Q 时要取影响线突变点右边的值, 否则计算出的活载集中 力最大弯矩对应的剪力在 J 端结果会不正确。 1.3 非线性温度梯度效应
根据终止应变和初始自由应变的几何关系可得应变变 化,根 据 物 理 关 系 可 得 出 式( 1) 所 示 的 应 力 分 布 , 由 于 应 力 以 压应力为正,应变以拉应变为正,所以式( 1) 中含负号。根据截 面 上 N 、M 的 平 衡 方 程 可 解 出 梁 底 的 轴 向 应 变 ε0 和 截 面 变 形曲率 φ,如式( 2) 和式( 3) 所示,进而可求得超静定固端力,最 后将超静定效应和自应力叠加。在程序中 ε0 和 φ 的计算采 用 数 值 积 分 求 解 。若 用 手 算 求 解 ,凡 是 截 面 变 宽 点 或 温 度 二 者 之一有不同的函数解析表达的区段就得划分为一个独立的积 分区间,沿整个截面高度进行分段积分。
1. 4 钢束的二次力效应 新 桥 规 承 载 能 力 计 算 时 ,所 有 的 二 次 力 (包 括 钢 束 二 次 力 ,
收缩徐变二次力)都要 作 为 荷 载 效 应 参 与 计 算,而 老 规 范 不 计 算该项效应。
有两种计算钢束二次力的方法, 一种是将含全部约束条 件的预应力引起的超静定约束反力作为外力反加到基本结构 体系上求解得出的效应即为钢束二次力效应; 另一种方法是 用总的预应力效应减去钢束的一次力效应。由于钢束一次力 计算比较简单,建议采用第 2 种方法。各种软件计算时一般都 采用了张拉钢束当前阶段将钢束单项效应一分为二直接输出 钢束一次力和二次力的方法,作为一种近似的计算,它少了后 期收缩徐变损失引起的钢束二次力, 及在发生后期体系转换 时钢束的一次二次力也会继续发生转换, 但由收缩徐变损失 引起的钢束二次力部分占总的二次力的比例很小, 对于没有 体系转换的常规结构仍然可以满足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
区首尾点的时间数值。 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的计算过程和收缩徐变二次力的计
算过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只是后者先计算徐变变形,前者则 先计算初应力, 即计算当前计算大区前各个大区的初应力增 量在本大区产生的徐变效应, 及计算本计算大区的收缩效应, 可以归结为如下的步骤:将施工阶段分为 N 个时间大区;计算 当前大区的应力增量及产生的收缩徐变效应; 计算当前计算 大 区 的 初 应 力 或 初 内 力 ,为 下 一 个 计 算 大 区 用 ;读 取 当 前 计 算 大区前各大区的初应力, 并计算它们在当前计算大区的收缩 徐 变 效 应 并 累 计 。其 中 的 初 应 力 为 考 虑 了 计 算 阶 段 自 重 ,预 应 力等所有发生荷载的效应引起的钢束中心处的混凝土应力。 并且要注意徐变在后继阶段会产生连锁效应而收缩则只要将 各个阶段的效应累计一次。
0 前言
《 公 路 钢 筋 混 凝 土 及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桥 涵 设 计 规 范》 (JTG D62- 2004) 及《 公 路 桥 涵 设 计 通 用 规 范 》(JTG D60- 2004)(以 下 简 称“ 新 桥 规 ”)已 于 2004 年 颁 布 并 实 施 , 和 85 规 范 相 比 , 新 桥 规 在 计 算 和 构 造 方 面 都 有 较 大 变 化 , 尤其是在计算方面,不仅原有的内容作了较大改进,还增加 了许多新内容。所以, 许多桥梁设计计算软件都需要在计 算内核上作很多工作来适应这种情况。本文从新桥规在正 常使用阶段应力状态计算和承载能力计算上发生变化的 主要内容来具体阐述它们在计算机程序中的实现方法及 其应用。
在承载能力计算时,老规范不考虑该项效应,而新规范考 虑钢束二次力, 由于钢束的预应力效应和自重效应在结构中 占了很大的比例, 所以计及该项后会给强度计算带来一定的 差异。 1. 5 收缩徐变效应
收缩徐变对结构的影响包括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和收缩 徐 变 重 分 布 的 二 次 力 两 个 方 面 。但 其 核 心 是 相 同 的 ,即 收 缩 徐 变变形的计算。新桥规中对于收缩和徐变计算采用了全新的
116
成果应用
2006 年 5 月第 3 期
2004 新版公路桥规有关内容的计算机程序 实现方法及应用
阴存欣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 100045)
摘 要: 该文从刚颁布不久却已广为应用的新桥规的有关计算内容出发,从原理上给出了各种有关重点内容的计算方法,包括荷 载效应组、汽车活载效应、非线性温度梯度、钢束二次力、收缩徐变损失及二次力、频率、振型与冲击系数,以及承载能力计 算 时 的 内力组合计算方法,钢束进入受压区的非线性求解过程等,并给出了新规范应用中的一些相关结论。 关键词: 公路桥梁; 非线性温度梯度; 振型与冲击; 二次力; 承载能力; 受压区钢束; 计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 U44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7716( 2006) 03- 0116- 04
由于平截面假定条件的采用, 非线性温度梯度下的自 由变形将受到纵向纤维之间的约束而强行恢复到平截面 状态,在静定体系下将产生温度自应力,在超静定体系下还 有不同于线性温度下的超静定温度应力。该自应力与结构 约 束 条 件 无 关 ,只 与 截 面 形 状 有 关 。在 简 支 梁 等 静 定 体 结 构 或超静定结构的梁端, 在非线性温度梯度下也会在梁的截 面上产生非线性分布的自应力。
1 荷载效应计算有关内容的程序实现方法 及应用
1.1 荷载效应组合 若在系统地理解新桥规时具有一定的难度, 只要抓住
以 下 三 条 主 线 便 可 纲 举 目 张 :一 是 承 载 能 力 极 限 状 态 计 算 , 即 通 常 所 说 的 正 截 面 抗 弯 、斜 截 面 抗 剪 、斜 截 面 抗 弯 强 度 计算,该部分内容在各种结构规范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较旧 桥规而言, 新桥规在该部分变化不小; 二是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的应力 (包括短 期 和 长 期 效 应 的 拉 应 力 和 主 拉 应 力 的 抗裂验算)和变形计算,此处应力计算时活载不计冲击, 短 期效应组合时活载考虑频遇值系数, 长期效应组合时活载 考虑准永久值系数, 长期效应只包括直接作用的荷载, 其 中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组合的正应力验算及短期效应组 合下的主应力验算已列入强制性条文; 三是短暂状况和持 久状况的应力验算, 包括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大主压 应力验算,以及钢束的应力状态验算,此处的活载效应含冲 击系数,且采用标准值进行组合。
将 汽 车 荷 载 根 据 公 路 等 级 归 类 为 公 路 I 级 ,公 路 II 级 荷 载 。 该 汽 车 荷 载 模 式 在 车 辆 荷 载 即 横 向 布 置 间 距 上 和 超 - 20, 城 A 相同,但车道荷载采用了集中载加分布载的形式,采用 该模式对活载效应的计算带来了一定的简化。由于城市桥 梁荷载在荷载模式上和新桥规的活载具有相似性, 笔者认 为完全可以在采用统一的荷载形式和不同的数值或荷载 等级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的统一,以简化桥梁的设计。
土,采用新桥范规定的梁顶 - 7℃降温梯度模式的条件下,求得
的温度自应力呈明显的非线性分布,梁上下翼缘同拉,中间受
2006 年 5 月第 3 期
成果应用
117
压。跨中上缘的降温自应力为 1.455MPa(见图 2),采用相同轮 廓的支点上缘的降温自应力已达 - 1.657MPa(见图 3)。当和支 点负弯矩的效应叠加后将使支点上翼缘变得很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