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个阶段:阅己,越己,悦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三个阶段:阅己,越己,悦己
01阅己:审视自己,认清方向
人生如同万里长征,低谷和迷茫在所难免,抱怨的人会被困在原地,审视自己的人会获得重生。
晚清名臣曾国藩起初信奉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因此他为人便是直来直去,不给人留颜面。
1857年,太平天国势头正盛,而曾国藩训练出来的湘军能与之对抗。
可此时,曾国藩父亲却去世了,按规定曾国藩要丁忧三年,咸丰想要挽留他。
可曾国藩却向咸丰说:“皇上,您要不给我督抚大权,我就回家。
”
咸丰怒极,笔一挥:“你回家吧。
”
这当头一棒差点把曾国藩打昏。
回家后,曾国藩一直在想:到底哪里做错了?
他把目光落在了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上。
有了人生阅历的他,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
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
想到这里,曾国藩大彻大悟,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
正是在事业低谷期做了充分的反思,有了思想上的转变,才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
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则是真正的智者。
失败的经历,是为了让我们于自省中获得经验,化不足为优势。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唯有拥有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收获新生的惊喜。
因为那些反思后的领悟,都会变成为自己铺的路。
02越己:超越自己,先破后立
季羡林在读高中时,有一位老师是前清的秀才,《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所有知识信手拈来。
然而所有的学生都不喜欢他。
在人人都追求自由的时代,他依旧活在“大清国”的世界里,张口闭口都是八股文章、科举制度。
学生们若答题时稍微违背了标准答案,就会被他认为是叛逆。
一个人越是封闭、固执己见,就越容易被自己所局限,看不见他处的风景。
所谓越己,就是先破后立,打开自己。
打开心态,睁眼看世界。
有些行业大牛,即使已经处于被人仰望的位置,却仍然葆有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
不要总是怀有偏见,更不要盲目抗拒。
抛开己见,打开心态,才能突破自己的固有认知,始终立足于这个大江奔流的时代。
打开边界,拓展人生可能。
03悦己:愉悦自己,身心自在
人在社会上打拼,难免会为人情名利所累,但是懂生活的人,会把身心的自在和愉悦放在首位。
人生到最后,一定要懂得取悦自己。
断掉费力的关系,卸下沉重的伪装,不再为别人的指点而苦恼伤神,也不再为无能为力的事情劳心费力。
身心自在,才见本来面目,才觉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