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语文第7课《大雁归来》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导学案
7、大雁归来
一、回顾复习
1、题目解读: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首先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其次“归来”一词从表面上理解是指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归来,但透过文章的实质,我们应该感受到,“归来”二字还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一种感情──喜爱,希望人们能够关心、珍爱像大雁一样的野生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2、作者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生在美国衣阿华州伯灵顿市的一个德裔移民之家。

他是一名大地的观察者与思考者,他的《沙乡年鉴》被美国人视作是与《瓦尔登湖》同样具有伟大影响力的经典。

他提出“大地共同体”概念。

他说:“大地伦理学只是扩大了共同体的边界,把土地、水、动物和植物包含在其中,或把这些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集合:大地。

”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二、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熟练朗读课文,能描述文章主要内容。

(基本要求)
2、能够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线索整体把握课文,学习运用拟人手法。

3、能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三、合作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雾霭.()迁徙.()缄.默()窥.探()狩.猎()凋.零()滑翔.()顾忌.()
2、解释并积累词语
凋零:迁徙:
缄默:窥探:
雾霭:狩猎:
顾忌:目空一切:
3、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大雁哪些个性特点?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四、精讲点拨
1、概括作者笔下大雁的特点:
2、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有何用意?
3、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
4、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五、学生小结
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
第 2 页
第 3 页
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与动物和谐共处。

一言以蔽之,即人类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四、精讲点拨
1、概括作者笔下大雁的特点:
(明确:①来得季节是三月春天。

②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⑤爱寻食玉米粒。

⑥常常六只列队飞。

⑦四月的夜间,大雁会一阵阵喧闹。


2、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有何用意?(明确: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首先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其次“归来”一词从表面上理解是指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归来,但透过文章的实质,我们应该看到,“归来”二字还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一种感情──喜爱,希望人们能够保持、珍爱像大雁一样的野生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3、为什么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明确:课文中说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规,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动,觅食。


4、有人说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请同学们选择这三点中的一点进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评定。

(1)探究知识性:
明确:飞行路线之直,雁队的数字分析等知识都是作者自己苦心孤诣的发现,为人们闻所未闻。

(2)品味形象性:
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

如:春雁归来时的热情低语,向水洼池塘问好,觅食前后鸣叫,似乎先有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泽集会,发言,激烈地辩论,深沉地总结,稀疏地谈论,形象地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另外,衬托手法的运用也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衬托大雁的坚定不移,乌鸦衬托大雁飞行路线笔直。

(3)感受抒情性:
体会下列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明确: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第 4 页
明确:古来的大雁让香蒲乃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③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

明确:这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珍视。

④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

明确: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⑤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明确: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到愤恨。

⑥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明确:春风后大雁回归,它离开了食品丰足、冬季温暖的南方,最后来到阳光充足,夏季僻静的北方,生育小雁,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2、积累有关“雁”的诗句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②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③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⑤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⑥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李益
⑦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唐]李世民
第 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