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化学人教必修二同步导学案设计:3.4第一课时 糖类【分点突破、对点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二同步导学案:
——糖类
【分点突破】
葡萄糖
1.糖类的组成及其分类
(1)糖类组成:糖类是由1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
成大多可以用通式C n(H
2
O)m表示,过去曾称其为2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不同,划分为3单糖、4双糖、5多糖。

(3)重要糖类
类别代表物分子式相互关系
单糖6葡萄糖、果糖7C
6H
12
O
6
8同分异构体
双糖9蔗糖、麦芽糖C
12H
22
O
11
同分异构体
多糖10淀粉、纤维素(C
6H
10
O
5
)n
不属于同分异构

2.
正常人的血液里约含0.1%(质量分数)的葡萄糖,“血糖”指的就是血液里的葡萄糖。

(1)葡萄糖的结构
葡萄糖的分子式为11C
6H
12
O
6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12CH
2
OH(CHOH)
4
CHO,在
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两个决定葡萄糖化学性质的原子团,它们分别是13—OH(羟
基)和 (—CHO醛基)。

(2)主要化学性质
①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写出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
的化学方程式:C
6H
12
O
6
+6O
2
―→6CO
2
+6H
2
O;
②与新制Cu(OH)
2
悬浊液反应。

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现象:
14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15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如16新制Cu(OH)
2
悬浊
液氧化,生成砖红色17Cu
2
O沉淀。

【归纳总结】
(1)葡萄糖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2)常用新制的Cu(OH)
2
悬浊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

糖类的水解及用途
1.蔗糖的水解反应
(1)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最终有1砖红色沉淀生成
实验结论蔗糖水解生成2葡萄糖,3葡萄糖和新制Cu(OH)
2
悬浊液共热生成4砖红色沉淀
2.淀粉的水解反应
(1)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将0.5 g淀粉放入试管,加入4 mL
水,水浴加热;加入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将0.5 g淀粉加入试管中,加入4
mL 20%的H
2
SO
4
,水浴加热。

①用NaOH溶液中和H
2
SO
4
后,取其
少量溶液加入碘水;
②另取少量溶液,加入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实验现象5无银镜出现
①6加碘水未出现蓝色;②7有
银镜出现
实验结论在稀H
2
SO
4
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淀粉发生水解,生成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
(2)淀粉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几种糖的存在与用途
存在用途
葡萄糖水果、蔬菜工业原料、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补钙药品及维生素C
蔗糖甘蔗、甜菜做白糖、冰糖
淀粉植物的种子、块茎食物,生产葡萄糖、酒精纤维素植物的茎、叶、果皮促进胃肠蠕动
【归纳总结】
1.糖类水解
(1)水解规律
(2)水解条件
蔗糖、淀粉的水解均用稀H
2SO
4
作催化剂,并且水浴加热。

2.检验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现象A 现象B 结论
①溶液呈蓝色未产生银镜未水解
②溶液呈蓝色出现银镜部分水解
③溶液不呈蓝

出现银镜完全水解
【对点训练】
1.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且其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糖类是( )
A.葡萄糖B.麦芽糖
C.蔗糖D.淀粉
解析:选B 葡萄糖能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但不能发生水解;麦芽糖为还原性糖,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水解产物为葡萄糖,也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水解产物为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2.下列各糖能发生水解,且属于还原性糖的是( )
A.葡萄糖B.蔗糖
C.麦芽糖D.纤维素
解析:选C 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双糖、多糖能发生水解反应,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3.(2019·钦州高一检测)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

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 )
A .淀粉―→蔗糖―→葡萄糖―→酒
B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酒
C .淀粉―→麦芽糖―→果糖―→酒
D .淀粉―→蔗糖―→果糖―→酒
解析:选B 家酿米酒是以淀粉类物质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成:淀粉――→酶麦芽糖――→酶葡萄糖――→酒化酶酒(乙醇)。

4.通过实验来验证纤维素水解后生成葡萄糖,其实验包括下列一些操作过程,这些操作的正确排序是( )
①取一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 ②小火微热,变成亮棕色溶液 ③加入几滴90%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团搅成糊状 ④稍冷,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并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氢氧化铜沉淀 ⑤加热煮沸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②⑤④
D .①②③⑤
解析:选B 纤维素水解要在酸性条件下加热进行,水解后用氢氧化铜验证葡萄糖的存在,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完成。

根据题示四个选项,只有B 正确。

5.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导致人发胖
C .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 .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答案:A
6.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②甲酸甲酯(HCOOCH 3)、③淀粉、④甲醛(CH 2O)、⑤丙酸、⑥乙酸,其中符合C n (H 2O)m 的组成且不属于糖类的是( )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①⑤⑥D.①③⑤
解析:选B 纤维素、淀粉都为多糖,不符合题意,排除①③;②的分子式
为C
2H
4
O
2
,符合C
2
(H
2
O)
2
,但不是糖类,符合题意;④分子式为CH
2
O,符合C(H
2
O)
组成,但不是糖类,符合题意;⑤分子式为C
3H
6
O
2
,不符合C n(H
2
O)m组成,不符
合题意;⑥分子式为C
2H
4
O
2
,符合C
2
(H
2
O)
2
,但不是糖类,符合题意;所以②④
⑥符合,选B。

7.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为碳水化合物,分子式可表示为C
6(H
2
O)
6
,即1个葡萄糖分子中
含6个水分子
B.糖尿病人尿糖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C.食物中的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D.控制高热量食品的摄入和增加体育活动,可预防或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解析:选A 葡萄糖的分子式可表示为C
6(H
2
O)
6
,但葡萄糖分子中不可能含
有水分子。

8.某学生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将4 mL 0.5 mol·L-1的CuSO
4
溶液和4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1.0 mL的10%的葡萄糖,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砖红色沉淀生成。

这是因为( )
A.葡萄糖浓度太大B.加热时间不够
C.CuSO
4
溶液的量不够D.NaOH溶液的量不够
解析:选D 葡萄糖与新制Cu(OH)
2
反应时,NaOH必须过量,而本题中n(CuSO4)=n(NaOH)=2×10-3mol,NaOH的量不足,故看不到砖红色沉淀生成。

9.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
放入0.5 g 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 后,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A .完全水解 B .部分水解 C .没有水解
D .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完全水解 B .部分水解 C .没有水解
D .不能准确判断
解析:(1)学生甲的错误是用银氨溶液检验前未先加碱中和硫酸,因为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不能与葡萄糖反应。

(2)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选A 项。

(3)学生乙的错误是向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碘水与NaOH 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完全水解也有可能部分水解。

(4)根据乙的现象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反应发生,故选D 项。

答案:(1)加银氨溶液前未加碱中和硫酸 (2)A (3)加碘水前加入过量的NaOH 溶液 (4)D
10.A 是面粉中的主要成分,C 与E 反应可生成F ,D 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下图是A 、B 、C 、D 、E 、F 等几种常见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A
――→充分水解B ――→发酵C ――→氧化D ――→氧化E ――→酯化F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A 的化学式为________,B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F 在稀硫酸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E 与小苏打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其中能与新制Cu(OH)
2
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的物质除D外还有________(填字母代号)。

解析: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C
6H
10
O
5
)n],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H
2OH(CHOH)
4
CHO],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发酵生成乙醇(CH
3
CH
2
OH),乙醇发
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CH
3CHO),乙醛氧化生成乙酸(CH
3
COOH)。

乙酸与乙醇
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
3COOCH
2
CH
3
),乙酸乙酯在
稀硫酸催化下可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部分盐反应。

凡是含醛基(—CHO)的有机物都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

答案:(1)(C
6H
10
O
5
)n CH
2
OH(CHOH)
4
CHO
(2)CH
3COOC
2
H
5
+H
2
O
稀H
2
SO
4
△CH3COOH+C2H5OH
(3)CH
3COOH+NaHCO
3
―→CH
3
COONa+CO
2
↑+H
2
O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