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说课稿、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2)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生讲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经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
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第二部分的作者是朱熹;第三部分的作者是曾国藩。
今天,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获取营养。
(出示课件3)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
是知也
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生总结,汇报
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设计意图: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四、拓展。
(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chǐxiàwèn(),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rén bú
juàn()。
不用心sòng dú()对我们来说qǐbúshì()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②2.②3.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
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恒:恒心
自足: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如: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板书: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生总结,汇报
板书: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板书: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
】
板书内容
谦虚
一求实勤奋心到
古人谈读书
二眼到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们做事要有héng xīn(),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quēdiǎn(),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
..读书……()
2.第三要有恒
..。
()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
()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恒心2.缺点
二、1.读书人2.恒心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在sòng dú()诗书的时候,要有héng 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yībùkě()。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诵读恒心缺一不可
二、1.勤勉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我曾经说过: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
四、1.song 决
2.B
3.示例: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第24课《古人谈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由三篇文章组成。
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二、说目标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耻、矣”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把难点确定为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态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有所启发。
四、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形成思路
为了能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我围绕三维目标,引导学生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借助课件展示等方法,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用读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文深入理解,让
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的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这样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2.对于课文的理解,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读的基础上先把握课文内容,然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解决重点词句,从而达到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作者写作意图。
3.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我还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引导学生搜集课外的有关读书的名言,以扩大学生的积累。
4.板书设计:
谦虚一求实勤奋心到
古人谈读书二眼到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从正反两方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面加以论证板书设计我采用结构图的形式。
根据三篇文章各自的主要内容,我用结构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教学效果预设。
这三篇文章都是和读书有关的,对于学生们来说不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动放手,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来把握课文内容,同时,我还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容,开拓眼界。
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