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1中工作面采后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41工作面采后地质总结
一、工作面概况
0341工作面一采区西翼的南部,井下标高为-360~-405.8米,设计走向长340米,倾向长130米,面积m2,工业储量吨,可采储量吨。
该面北邻131西一分层采空区,留10米区段煤柱,南邻FD5(∠70°H=50~180m),留30米保护煤柱。
下顺槽中部内侧有一285钻孔,东部边界为FD5-2(∠70°H=0~10m),西侧为未采区,以FD5-1(∠70°H=0~16m)相隔。
附近无其它工作面或采空区。
对应地表位置为:位于工广南部偏东约1000m,283钻孔以北。
地面标高+40~+42.00m,地表为农田,无其它建筑物,无常年地表水。
二、煤层及其顶底板情况
煤层:本工作面所采煤层为3煤,整体为一单斜构造,煤层走向变化不大,为 20~30º,倾角平均13º,煤层厚度均匀约5.65米;煤层节理、层理、内生裂隙发育,瓦斯涌出量较低,灰分较低。
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基本一致。
本区段为分层开采,本工作面为一分层,原则上沿煤层顶板开采,采厚2.3米。
煤层顶板:主要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西部(起采侧)东侧(停采侧)直接顶为细粒砂岩,厚3.41~17.99米,渐变为直接顶为粉砂岩,厚2.7米。
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基本一致。
煤层底板:主要为厚层状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西侧(起采侧)直接底为泥岩,厚0.64~0.95米,向东(停采侧)渐变为直接底为粉砂岩,厚约0.87米。
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基本一致。
三、地质构造情况
经实际揭露知,本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整个工作面内基本上没有出现断层,除个别地方伪顶变厚造成顶板起伏外,没有其他影响生产的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
据精查报告知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三煤顶底板砂岩裂隙水为工作面的直接充水源,由于顶板砂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以静储量为主,为弱承压含水层,且补给条件差,对生产影响不大;三煤底板距三灰约50米,底板采动裂隙带距三灰较远,对生产无影响;下侧距DF5断层30米以外,且断层为不易导水断层,对生产无影响。
1321中工作面实际揭露水文地质条件与精查报告提供资料一致,没有出现涌水异常现象。
五、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321中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放炮落煤,金属交接顶梁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工作面布置:
1321中工作面为开采顶分层工作面,沿顶板布置。
下顺槽沿DF5断层保护煤柱线掘进,上顺槽与沿上区段采空区掘进,留10米区段煤柱。
工作面走向长430米,切眼沿DF5-1断层布置,,切眼长25米,工作面向中部逐渐加长为150米。
平均面长130米。
回采工艺:
采用电煤钻湿式人工打眼,装药放炮落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爆破自装与人工攉煤相结合;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及铰接顶梁相配合,中悬梁支护,切顶支护为戗棚、丛柱。
上、下端头为4对8架大板梁,回柱方式“见四回一”,人工掐梁回柱,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六、储量变动情况
本工作面于 2003年7月开始生产,至2004年1月结束,设计工业储量为65.5万吨,可采储量52.4万吨,工作面回采率80%。
工作面结束后重算,实际共采出煤量47.1万吨,损失量11.8万吨,动用储量58.9万吨,工作面回采率79.5%。
工作面在生产中,对采高、浮煤严格管理,严禁丢失顶煤,
七、经验总结
1、1321中工作面的成功回采锻炼了队伍也给我矿启示:面对我矿的复杂地质构造,断层多,规律性差,应加强生产勘探,及时探明断层性质、落差及延伸方向,综合评价断层构造对生产的影响,并结合回采设备灵活处理断层,优化工作面布置,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开地质构造之害,多回收煤炭资源。
我矿顺利实现了由132东综放工作面小面变大面,再由大面变小面工艺,在处理复杂地质构造多回收资源方面成功做了尝试,必将对今后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回采工作有借鉴意义。
2、在今后的综放工作面生产中应加强起采15米范围及上下端头四个支架处的顶煤回收工作,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多回收宝贵的煤炭资源。
唐阳煤矿技术科
2004年7月25日132东综采工作面采后总结
编写:科长:总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