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A4打印版)
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③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认真读一读画“”的句子,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作者的心情。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个句子中的“全年”说明了桂花香的_________________,桂花的香不受季节的束缚,不仅_________的时候香,而且_____________都香。
3.对句子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浇灌和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4.请描述一下生活中你迫不及待地想做的一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根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喝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校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
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
”智深听得,收住禅杖。
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
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
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分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教你。
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
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
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
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
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
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
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妤杀这厮两个。
”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
”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
”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
两个公
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
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
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洒家封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
1.画“”的部分写出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请用“”再画出一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四部分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填序号)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作为文章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个性张扬、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句歇后语说“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知道林冲并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对两个公人欺凌自己的行为忍气吞声,不愿反抗
B.仍然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盏灯下的爱
皮尔斯12岁那年,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他成了孤儿。
无情的车轮不仅夺去了双亲的生命,也碾碎了皮尔斯美好的少年时代。
他不去上学,整天东游西荡,用种种极端的行为发泄愤恨。
就在这时,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出现了。
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当地人都叫她琼斯太太。
琼斯太太第一次闯进皮尔斯的生活,是在皮尔斯痛殴一个小男孩的时候。
从那以后,这个琼斯太太竟然缠上了皮尔斯,经常在皮尔斯做坏事的时候突然出现,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话,这让皮尔斯极为恼火。
有一天,皮尔斯悄悄地跟踪琼斯太太,知道了她家的位置,于是夜里便跑了过来。
他本想扔石头砸玻璃吓吓这个多管闲事的老太太,忽然发现她家的门顶有一盏极亮的灯,于是立刻改变了主意。
一扬手,石头飞出,正打中那盏灯,灯灭了,传来一阵碎片落地的声音,皮尔斯有些兴奋地躲在黑暗中观察着。
琼斯太太出来了,她抬头看了看,便回屋里搬出一张凳子,颤颤巍巍地踩着凳子更换灯泡。
不一会儿,灯又亮了。
皮尔斯又捡起一块石头,想了想觉得这样做容易暴露,便停了手。
第二天夜里,皮尔斯又来到琼斯太太的门前,又轻易地打破了那盏灯。
而琼斯太太依然像昨晚一样,艰难地更换了灯泡。
一场拉锯战开始了。
第五天的夜里,皮尔斯像往常一样打破了灯泡。
琼斯太太在更换灯泡时,不小心被玻璃弄破了手,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挣扎了半天也没能爬起来。
皮尔斯一见祸惹大了,转身欲逃,却听见琼斯太太叫他:“皮尔斯,你过来一下,我知道是你!”皮尔斯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我屋里有灯泡□快去帮我换上□皮尔斯还在犹豫□老太太又说□快去呀□你想让我控告你吗□当皮尔斯换上灯泡,琼斯太太才在光亮中艰难地站起来,她不顾手上的伤,对呆立着的皮尔斯说:“你以为我每天换灯泡是为了和你较劲吗?我可没糊涂到那个程度。
你看,这段路上没有灯,夜里经常有车经过。
你还记得你父母吗?他们就是在这条路上被车撞到的,从那以后我就在门顶装了这盏灯,我不想再有人被撞到,也不想再出现像你这样的孩子!”
那一刻,皮尔斯潸然泪下。
是的,琼斯太太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他的心灵,只是他不愿面对,不愿承认。
而就在这一瞬间,那一点一滴的关爱,如雨水般浸润着他干涸的心田,让他的心田开出了花朵;又如春风般融化了他心底的坚冰,让坚冰融化成清溪。
1.在文中第六自然段方框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碾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皮尔斯对琼斯太太极为恼火的原因是
(2)琼斯太太坚持换灯泡的根本原因是
(3)“那一刻,皮尔斯潸然泪下。
”他流泪的原因是
4.下列三个选项中,能表现短文主要内容的一项是()
A.皮尔斯讨厌琼斯太太,反复用石头砸碎她家的灯泡。
B.皮尔斯从小失去父母,琼斯太太一直包容他的错误,那份关爱,如雨水般浸
润着他干涸的心田,如春风般融化了他心底的坚冰。
C.皮尔斯从小丧失父母,他开始憎恨这个世界。
他把琼斯太太家的灯泡反复打碎,而琼斯太太一直在默默地感化着他。
皮尔斯一直不肯接受。
5.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在这一瞬间,皮尔斯变成了好孩子。
B.就在这一瞬间,老人的举动唤醒了皮尔斯的爱心。
C.就在这一瞬间,在老人的影响下,皮尔斯内心的冷酷变成了温暖。
6.你认为琼斯太太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核心语段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①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到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
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②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jiāo jiǎo)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
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
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pū pù)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阅读第1自然段,请你用“____”画出作者对父亲细节描写的句子。
2.下面哪几项是作者对父亲的细节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____)(多选)A.父亲对儿子殷切的希望。
B.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温情。
C.父亲背我上学,我从不逃学。
D.父亲的丝绸汗巾是母亲的陪嫁。
3.将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用“/”画去。
4.在短文的两个自然段中,作者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场景,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
5.请你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你对于作者所说的“新滋味”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
——节选自《落花生》
1.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希望我们做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下列事物可以形容人具有怎样的品格?(写出关键词即可)
胡杨____________ 荷花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游记(节选)
①却说那怪自把三藏拿到洞中,捆在后院里,派小妖打干净水刷洗,要上笼蒸吃。
忽听小妖来报:“大王,孙悟空、猪八戒来要师父了!”那妖怪赶紧腰束锦绣战裙,赤着脚,手持丈八长的火尖枪,驾着五辆小车出洞应战。
②那怪见到悟空,几句话说不到一起,举起火尖枪就刺。
行者使了一个身
法,闪过枪头,抡起铁棒,骂道:“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那妖精也使身法,让过铁棒道:“泼猢狲,不识时务!看枪!”他两个也不论亲情,一齐变脸,各使神通,跳在云端里,相互厮杀。
③那怪与孙大圣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败。
猪八戒在旁边按捺不住,也举
起钉耙前来助战。
那怪见了心惊,急拖枪败下阵来。
行者喝教八戒:“赶上!赶上!”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那怪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中间的一辆小车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
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那怪连喷了几口,只见大火烧空,火云洞顿时被烟火迷漫。
八戒慌了,回头便跑。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之前更胜。
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率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
④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
1.(理解词语)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自家
..鼻子(________)
(2)那妖精在门首
..(________)
(3)着小的
..排宴奏乐(________)
2.(提取信息)文中“那怪”指的是________。
3.(整体感知)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片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拓展知识)原著中孙悟空最后请来了________________(谁)收服了“那怪”。
请联系原著写出“那怪”的父母:________________。
我还知道西游记中著名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品读句子)第③段中“八戒慌了,回头便跑”一句能不能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练习。
松晨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它们搭窝的时侯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跨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
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
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作者是___国的著名博物学家_____,他的闻名于世的作品是《____________》。
2.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3.根据“地点的选择、搭窝的过程、窝口的特点”,用“‖”将文段分为3层。
4.摘抄描写松鼠搭窝动作的词语,说说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1)词语摘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上写松鼠“搭窝的过程”时用到的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自己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
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_____)安静—(_____)丰收—(_____)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________)颜色(_______)热闹(_______)
生机(________)美不(_______)丰硕(_______)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 夏天:_______
秋天:_______ 冬天: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完成练习。
布鞋
历彦林
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
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娘一生勤劳,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
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
看娘做鞋,就成了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
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
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
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
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
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
看到娘滴血的手指,我很心疼,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挣钱买鞋穿,你就不用吃这苦了。
”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有媳妇做鞋了,我就省心了。
”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我激动不已。
多少次,我听着那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渐渐进入温柔的梦乡。
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咱得跟人家比学习。
识字多了,才有出息,才不愁没鞋穿。
”后来,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无论身在何处,有一双布鞋,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就学会了感恩。
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1.娘有一手好针线活儿,她做的鞋不但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
2.短文以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的往事的深情回忆,表现了母亲__________,表达了“我”____________。
3.“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将鞋面贴在脸上,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母亲的“期待”指的是________,
“贴”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_________。
4.短文第1自然段运用()的手法,突出了布鞋留给“我”的美好记忆。
A.比喻B.拟人C.夸张D.对比
5.“我”为什么对母亲做的布鞋难以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母亲于夜深人静时在灯下缝补的情景,让你产生了哪些诗情画意的联想?写一写你想到的某首诗或是某幅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
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即要准确,又要讯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
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回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
我一愣,正在忧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
爸爸又考了:“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马上说:“一样重。
”
“哈哈……”大家又笑了。
我挠了挠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
“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否则会闹出笑话。
”我点了点头,笑了。
1.请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恍然大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盘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两个自然段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中的“两次教训”是指什么?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是按照的顺序来写的。
请在文末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话。
十一、课外阅读我能行。
想做橡树的比尔·盖茨
董贺
比尔·盖茨是美国微软公司的创建人之一。
他( )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
比尔·盖茨上小学时,一本《世界百科全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了。
他钻到爸爸的书房里,读不懂法律方面的书,就读名人传记。
大名鼎鼎
....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政治家罗斯福、军事家拿破仑以及大发明家爱迪生等人的传记,他都读。
“我的孩子,你为什么喜欢这些人物的传记呢?”老盖茨抚摸着儿子的头,非常和蔼地问。
“为了思考。
”
“为了思考?”
“对,为了思考。
这些伟大人物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我要好好揣摩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样就能找出这些人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
见儿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老盖茨既吃惊又高兴。
一有机会,老盖茨就给孩子买书,买回各种书籍。
比尔·盖茨高
兴极了,他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布置了一个小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放好,还编上了序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有历史人物传记,有法律、商贸方面的书,还有文学作品等。
一天,比尔·盖茨的同学来他家做客,发现比尔·盖茨在读这些书,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怎么买这么多书?”
“在书中可以学到好多好多新的东西。
只有多读书,才能使自己变得与众不
...同.。
”
“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和别人一样生活不好吗?就像绿洲上的小草一样。
”
“( )做绿洲上的一株小草,还( )做荒丘上的一棵橡树,因
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
”比尔·盖茨坚定地说。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众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思想已经走在年龄的前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说说“他从小就立下了一个志愿——要做昂首苍穹的橡树”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读文章,想一想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尔·盖茨小时候的志向是做一棵昂首苍穹的橡树,你的志向呢?用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内阅读。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
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
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
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
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
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
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
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
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半夜里,只听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大吃一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倾盆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____描写。
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试着说说这处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