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唐诗五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唐诗五首》
【学习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

【重点难点】
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学习方法】讲授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以情真意深、清新自然见长的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中的名篇佳作千古流传,魅力无穷,时至今日,仍被人们广为传诵。

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或一种深入心灵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世界,从中采撷几朵多姿多彩的花朵。

一、预习自测
1.借助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

徙倚
..( ) 萋.萋( )单.车( )
征蓬.( ) 燕.然( ) 荆.门 ( )
仍怜. ( ) 贾.亭西( ) 啄.春泥( )
没.马蹄( ) 白沙堤.( )
2.文学常识填空。

(1)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诗人,常居东皋,号。

(2)崔颢(?—754), 诗人。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其边塞诗,。

有《崔颢集》,《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3)王维(701—761),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有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观摩诘之画,。

(4)李白(701—762),字太白,号。

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唐代诗人。

有之称,与杜甫并称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5)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

有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3.背景链接
(1)《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2)《黄鹤楼》: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 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

(3)《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4)《渡荆门送别》:李白青少年时期是在蜀中度过的,这一次从三峡出蜀,面对江汉平原,眼界大开,心旷神怡,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5)《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年(823)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自己对西湖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二、合作探究
1.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

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3.颔联和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如何理解诗中的徙倚欲何依?
5.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句中的动词。

6.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7.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8.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9.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三、解难答疑
(一)感知大意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二)品读语言
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和萋萋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致?
(三)研读技巧
1.第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第七、八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颈联和尾联。

(四)悟读情感
1.诗中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
3.诗歌的首联、颔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这首诗究竟美在何处?
四、反馈拓展
(一)感知·通大意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请你分别简要概括每一联的内容。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颔联和颈联的画面。

3.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二)品读·赏语言
1.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

2.尾联用典故流露出作者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3.赏析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孤长二字。

(三)研读·识技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的认识。

(四)悟读·知情感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反思】
【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两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

一、预习自测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的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二、合作探究
1.颈联的描写有何妙处?
2.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
3.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

?±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的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解难答疑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草没马蹄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3.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中,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请赏析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拓展延伸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习反思】
【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