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_中考物理阶段检测卷(二).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安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阶段检测卷(二)
第七章~第十二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30分。
以下每题各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对得2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8·咸宁中考)现在全市各校都在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
关于同学们在足球比赛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B.足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运动员的脚对它的力的作用C.用头顶足球攻门时,头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守门员一下子抱住射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2018·桂林中考)如图所示,骑自行车出行郊游,是一种时尚、环保的生活方式。
当我们在平直路面上匀速向前骑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自行车停下,惯性就消失了
B.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自行车受到的阻力C.路面受到的压力与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和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3.(2018·威海中考)下列实验不能在太空舱中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是( )
A.测量平均速度
B.用液体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C.探究物体是否具有惯性
D.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2018·江西中考)2018年5月,一架正在高空中飞行的飞机,风挡玻璃突然爆裂,此时副驾驶整个上半身被“吸”出舱外,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副驾驶受到的重力突然减小
B.舱内气压变大,舱外气压变小
C.舱内空气流速小压强大,舱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D.舱内温度降低,压强突然增大
5.(2018·贵阳中考)人们应用不同的简单机械来辅助工作,正常使用下列简单机械时说法正确的是( )
A.筷子可以省距离B.所有剪刀都一定省力
C.定滑轮可以省力D.撬棒越短一定越省力
6.(2018·长春中考)下列实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B.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
C.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D.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7.(2018·桂林中考)小关与同学们去游览桂林两江四湖,登上游船后,船会下沉一些,那么( )
A.船的重力将减小B.水对船的浮力将减小
C.水对船的浮力将增大D.水对船的浮力将保持不变8.(2018·玉林中考)2018年世界杯正在俄罗斯举行,如图所示,是正在加速下降的足球,在此过程中,对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9.(2018·广安中考)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杯内盛有密度不同的盐水。
将同一小球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待静止时,两杯盐水液面相平,则( ) A.甲杯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盐水的密度
B.盐水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盐水对乙杯底的压强
C.小球在两杯盐水中的浮力相等
D.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10.(2018·哈尔滨中考)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将重力为
2 N的物体,以0.2 m/s的速度提升0.1 m,拉力F为
1.2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6 m/s
B.这个滑轮组是费力机械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D.F所做的有用功为0.24 J
11.(2018·徐州中考)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沿直线向前行驶,途中经过一段泥泞路面,如果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始终保持不变,则汽车行驶路程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
12.(2018·兰州中考)高度、材料相同的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大小如图所示。
它们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A、F B,压强分别为p A、p B。
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F A<F B p A=p B B.F A>F B p A=p B
C.F A>F B p A>p B D.F A=F B p A<p B
13.(2018·自贡中考改编)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中与之相同的是( )
①通过小方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④通过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来比较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③④14.(2018·阜新中考改编)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物体A不受摩擦力
②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④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15.(2018·武汉中考改编)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
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0 N、2.8 N和2.5 N。
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 kg/m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物体A的密度为4×103 kg/m3
②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3 N
③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 N
④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 N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③④ D.只有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分)
16.(2018·邵阳中考)打篮球是许多同学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投出去的篮球由于________继续在空中飞行。
17.(2018·黑龙江中考节选)小华去商场购物,站在匀速上升的扶梯上,她的机械能将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18.(2018·菏泽中考)2018年5月13日早晨7时,中国首艘国产航母驶离码头进行海试,若该航母排开海水的体积为7×104m3(ρ海水=1.03 ×103 kg/m3,g=10 N/kg),它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19.(2018·绍兴中考节选)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重均为20 N。
若物体A、B在15 N的推力作用下以3 m/s的速度在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此时A对B的推力为__________N。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20.(2018·贵港中考)如图所示,A处于静止状态,B在拉力作用下向右运动。
请在图中画出A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
21.(2018·菏泽中考)如图所示,杠杆O A在动力F1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你画出阻力F2及阻力臂l2。
四、实验题(第22题8分,第23题7分,共15分)
22.(2018·怀化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小吴有如下猜想:
A.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为此,小吴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需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____________运动,根
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______(选填“>”“=”或“<”)拉力大小。
(2)由图甲和图乙比较,可验证猜想____(选填“A”或“B”)正确。
并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和图丙比较,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3.(2018·黑龙江中考)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F1/N l1/cm F2/N l2/cm
1 1 10
2 5
2 2 10 1 20
3 2 15 3 10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再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______个钩码。
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一格,杠杆会_________(选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五、计算题(第24题6分,第25题11分,共17分。
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4.(2018·仙桃中考)在某次河道治理的行动中,发现了一块重为2×104 N的花岗岩沉在河底,为了把它打捞上来,先用滑轮组将这块浸没在水中的花岗岩以0.5 m/s的速度匀速提起,动滑轮重为4×103N,如图所示。
花岗岩没有露出水面时,绳端的拉力为8×103 N。
不计绳重、摩擦及水的阻力。
求:
(1)花岗岩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拉力的功率;
(2)花岗岩完全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结果保留到0.1%)
(3)花岗岩的密度。
25.(2018·广元中考)关于深海的探究,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和经济建设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如图甲所示是我们自行研制的水下智能潜航器,其外形与潜艇相似,相关参数:体积 2 m3,质量 1 500 kg,最大下潜深度 5 000 m,最大下潜速度10 km/h(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密度ρ海水取1.0×103kg/m3,g取10 N/kg)。
求:
(1)某次执行任务,当潜航器下潜到最大深度时所受的海水压强。
(2)潜航器以最大下潜速度匀速竖直下潜至最大深度所用的时间。
(3)潜航器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的体积。
(4)当潜航器漂浮在海面时,由起重装置将其匀速竖直吊离海面。
起重装置拉力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P3=3P1。
求t1时刻起重装置对潜航器的拉力。
(不考虑水的阻力)
参考答案1.B 2.D 3.B 4.C 5.A 6.D 7.C 8.A 9.C 10.C 11.D 12.B 13.A 14.C 15.B
16.惯性
17.增加
18.7.21×108
19.7.5
20.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
22.(1)匀速直线=
(2)B 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当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控制变量法23.(1)右
(2)便于测量力臂
(3)F 1l 1=F 2l 2 (4)6 左侧下降 (5)变大
24.解:(1)绳端移动的速度:
v 绳=2v 岩=2×0.5 m/s=1 m/s ,
花岗岩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拉力的功率:
P =Fv 绳=8×103 N×1 m/s=8×103 W 。
(2)花岗岩完全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W 有W 总=G 岩h (G 岩+G 动)h =G 岩G 岩+G 动=2×104
N 2×104 N +4×103 N
×100%≈83.3%。
(3)花岗岩的质量:
m 岩=G 岩g =2×104
N 10 N/kg
=2×103 kg ,
花岗岩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 浮=
G 岩-(2F -G 动)=2×104 N -(2×8×103 N -4×103 N)=8×103 N ,
花岗岩的体积:
V 岩=V 排=F 浮ρ水g =8×103
N
1.0×103 kg/m 3
×10 N /kg
=0.8 m 3, 花岗岩的密度:
ρ岩=m 岩V 岩=2×103 kg 0.8 m
3=2.5×103 kg/m 3。
答:(1)花岗岩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拉力的功率为8×103 W ; (2)花岗岩完全露出水面后,匀速上升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3%;
(3)花岗岩的密度为2.5×103 kg/m 3。
24.解:(1)当潜航器下潜到最大深度时所受的海水压强:
p =ρ海水gh =1.0×103 kg/m 3×10 N/kg×5 000 m=5×107 Pa 。
(2)由v =s
t
可得,潜航器以最大下潜速度匀速竖直下潜至最大深度所用
的时间:
t =s v = 5 km 10 km/h
=0.5 h 。
(3)潜航器任务完成后,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所以潜航器受到的浮力:
F 浮=
G =mg =1 500 kg×10 N/kg=1.5×104 N ,
由F 浮=ρ液gV 排可得,排开海水的体积:
V 排=F 浮ρ海水g = 1.5×104 N 1.0×103 kg/m 3×10 N/kg
=1.5 m 3
,
潜航器露出海面的体积:
V 露=V -V 排=2 m 3-1.5 m 3=0.5 m 3。
(4)由图像可知,在t 3时刻潜航器离开水面,由于潜航器匀速运动,所以此时起重装置对潜航器的拉力等于潜航器的重力,即F 3=G =1.5×104 N ,由于起重装置将潜航器匀速竖直吊离海面,所以速度v 保
持不变,
由P =Fv 可得,两次拉力的功率:
P 1=F 1v ,P 3=F 3v ,
又P 3=3P 1,即F 3v =3F 1v ,所以F 3=3F 1,则 F 1=13F 3=1
3
×1.5×104 N =5×103 N 。
答:(1)当潜航器下潜到最大深度时所受的海水压强为5×107 Pa 。
(2)潜航器以最大下潜速度匀速竖直下潜至最大深度所用的时间为0.5 h 。
(3)潜航器任务完成后,变为自重时静止漂浮在海面上,此时露出海面的体积为0.5 m 3。
(4)t 1 时刻起重装置对潜航器的拉力为5×103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