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就业与失业晋利珍PPT文档共43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大的数目的人。
•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 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
明显的经济利益。
• 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
围的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整 个经济而言,如果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在地区和 企业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劳动力分配,那一定量的摩 擦失业是必要的。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的测量 失业类型 失业原因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 失业问题
2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 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
• 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
指那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 近四周内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 于个人因素如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
• 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
8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 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
• 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
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 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
• 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
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 从业人员统计;
12
3.2 结构性失业
• 产生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生的。
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位置或年龄相关。
• 特点:
• 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
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
• 失业时间相对较长。
• 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
经济运行中实际的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 几方面:
• 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
• 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
劳动年龄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 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 业登记的人。
•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
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 寻找工作的人员。
• 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
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
• 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
9
第三节 失业类型
• 3.1 摩擦性失业 • 3.2 结构性失业 • 3.3 周期性失业 •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10
3.1 摩擦性失业
• 特征:
• 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
• 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整
个经济的范围。
• 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
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14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 纵轴:经济中职位空缺的数目 • 横轴:失业人数 • 45º角的直线:职位空缺数目与寻
11
3.1 摩擦性失业
• 产生原因:
• 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
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 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 间的持续流动过程。
• 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
• 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 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
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 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
• 贝弗里奇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B1、
B2,该曲线表明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怎样在经济 周期中的变化。 • 从任一充分就业状态,如点J开始 • 在经济上升时期,整个经济状态在曲线B1上移至L
点,L点的劳动需求大于劳动供给,说明职位空缺 相对于失业过量,
• 在经济衰退时,J点向右下方的移动,例如移到M点,
找工作的数目相等的线,一般意 义上的充分就业。
• 45º线以上的点:劳动的需求过大,
45º线以下的点:劳动的供给过大。
• 在45º度线上的点:充分就业的点,
但仍然存在一定数目的摩擦性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如图中的J点, 存在着U1的失业人数,K点,存 在着U2的失业人数。
15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第八讲就业与失业晋利珍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第八讲 失业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M点的失业率为U2,
• 如果整个经济是充分就业的(J点),那么失业率应
该在U1点。
• 因此,U2-U1的差值就是测量的周期性失业量,其
他的失业余值可归结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6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 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
• 从J到M点的移动:周期性中失业人数的增加是由于失业
• 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 • 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 • 提供给长期失业者以公共服务工作,这是政府作为最后雇主的
应对措施。
13
3.3 周期性失业
• 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
的工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 周期中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 上升。
者的增加而不是职位空缺的减少造成的。
• 点J向点K的移动: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增加是由
于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增加造成的。如何确定该移动 是由于摩擦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造成的?
• 方法一:考察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分散度。在多个行业和地区
中的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上升将表明是摩擦性失业;而 一个地区的职位空缺集中,另一个地区的失业集中则表示是结构 性失业。
• 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 • 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
接受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 时间的生活。
• 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
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 所测量的失业率上升。
7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 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
• 倾向于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 • 一定量的摩擦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 摩擦失业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会带来一些
明显的经济利益。
• 对单个工人而言,如果短期失业使它能进行更大范
围的工作搜寻,那失业就是一项值得的投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整 个经济而言,如果劳动力流动过程是为了在地区和 企业间进行合理有效的劳动力分配,那一定量的摩 擦失业是必要的。
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失业的测量 失业类型 失业原因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与 失业问题
2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 人们对政府有关就业、失业量的测量的批评意见
• 失业量中不包括丧失信心的工人。丧失信心的工人就是
指那些想得到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找过工作但没有在 近四周内寻找工作,或者是由于缺乏工作机会或只是由 于个人因素如年龄、种族及缺乏技能而找不着工作的人。
• 第二,我国失业人员的范围是不考虑农村的。
8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 第三,失业与就业概念范畴交叉
• 登记失业者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正在打工或从事其
它有酬的临时工作,并不是真正的失业者,存在 着所谓“隐性就业”的情况;
• 国有、集体企业在册职工中有一部分人员并未从
事劳动,如一些下岗及内退人员等,但仍被作为 从业人员统计;
12
3.2 结构性失业
• 产生原因:工作类型与寻找工作的人的不匹配所产生的。
这种不匹配可能与个人的技能、学历、地理位置或年龄相关。
• 特点:
• 倾向于集中在确定的群体,即那些受技术改变,所在企业衰退
或在整个国家内的工作移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群体。
• 失业时间相对较长。
• 减少结构失业的几种公共政策
经济运行中实际的劳动就业状况。反映在以下 几方面:
• 第一,统计上有两个失业率。
• 登记失业率:统计的失业人员指有非农户口,在一定
劳动年龄内(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 力,无业且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 业登记的人。
• 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上,有劳动
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 寻找工作的人员。
• 国有、集体企业存在大量的冗余人员,他们处于
隐性失业或就业不足状态;
• 农村中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
9
第三节 失业类型
• 3.1 摩擦性失业 • 3.2 结构性失业 • 3.3 周期性失业 •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10
3.1 摩擦性失业
• 特征:
• 它影响了跨越所有人口群体、行业和地区中相
• 特点:随着经济的扩张与收缩而变化,倾向于整
个经济的范围。
• 减少周期性失业的公共政策
• 最直接的办法是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确保持续健康
稳定的经济增长率。
• 另一个方法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直接扩大就业。
14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 纵轴:经济中职位空缺的数目 • 横轴:失业人数 • 45º角的直线:职位空缺数目与寻
11
3.1 摩擦性失业
• 产生原因:
• 因为职业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有职位空
缺的雇主和寻找工作的人互相之间,需要花 时间去寻找,产生了在工作和进出劳动力之 间的持续流动过程。
• 减少摩擦失业的公共政策
• 在劳动力市场上增大工作信息的流动
• 1993年实施的美国联邦家庭医疗假期法案,
允许工人在一个有限时期内休假而不是要求 辞退这个人来减少摩擦失业。
• 贝弗里奇曲线: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如B1、
B2,该曲线表明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怎样在经济 周期中的变化。 • 从任一充分就业状态,如点J开始 • 在经济上升时期,整个经济状态在曲线B1上移至L
点,L点的劳动需求大于劳动供给,说明职位空缺 相对于失业过量,
• 在经济衰退时,J点向右下方的移动,例如移到M点,
找工作的数目相等的线,一般意 义上的充分就业。
• 45º线以上的点:劳动的需求过大,
45º线以下的点:劳动的供给过大。
• 在45º度线上的点:充分就业的点,
但仍然存在一定数目的摩擦性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如图中的J点, 存在着U1的失业人数,K点,存 在着U2的失业人数。
15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第八讲就业与失业晋利珍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第八讲 失业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M点的失业率为U2,
• 如果整个经济是充分就业的(J点),那么失业率应
该在U1点。
• 因此,U2-U1的差值就是测量的周期性失业量,其
他的失业余值可归结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16
3.4 失业类型的区别:贝弗里奇曲线
• 若失业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如何识别其原因?
• 从J到M点的移动:周期性中失业人数的增加是由于失业
• 政府对培训项目的提供或资助 • 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 • 提供给长期失业者以公共服务工作,这是政府作为最后雇主的
应对措施。
13
3.3 周期性失业
• 产生原因:经济中总需求不足以为求职者创造足够
的工作。与经济运动的上升和下降周期性变化有关, 周期中上升时期,失业率下降,经济衰退期,失业率 上升。
者的增加而不是职位空缺的减少造成的。
• 点J向点K的移动: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的增加是由
于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增加造成的。如何确定该移动 是由于摩擦性失业还是结构性失业的原因造成的?
• 方法一:考察职位空缺与失业人数的分散度。在多个行业和地区
中的职位空缺和失业人数的大范围上升将表明是摩擦性失业;而 一个地区的职位空缺集中,另一个地区的失业集中则表示是结构 性失业。
• 失业率不能反映潜在的就业者。 • 官方失业率夸大了失业而造成的经济成本。失业保险的
接受者可以因接受失业保险而不工作,并能够维持较长 时间的生活。
• 劳动力人口统计构成发生变化。比如,青少年与妇女频
繁地进出劳动力市场,这两个群体所占比重的增长导致 所测量的失业率上升。
7
第二节 失业的测量
• 我国关于失业现象的统计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