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策略探析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1~2],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其主要目标就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011年3月30日,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式启动[3~4]。

“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编制质量直接影响到“卓越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力度,本文将结合多年积淀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要求,对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 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特色,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制定石油工程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5]。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石油工程系统理论,获得石油工程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意识以及结合石油工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能在石油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技开发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2 基本思路
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在多年积淀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以及行业和社会影响基础上,以“石油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为试点[7],依托国有超大型企业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等。

通过深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培养“开发-钻井-采油”相结合的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探索面向石油行业的卓越
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国家输送合格的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藏工程、采油工程、钻井工程设计的施工和管理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3 培养模式
本专业按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四年制本科,按照“3+1”模式进行培养,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实习、实训和做毕业设计。

3年学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以培养“开发-钻井-采油”相结合的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地质学、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及与石油工程有关的基本知识,受到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和基本的科技开发能力。

1年企业培养是针对石油企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工程技能的要求,在企业主要完成认识实习、地质实习、石油工程生产实习、石油工程设计、油藏工程实训、采油工程实训、钻井工程实训、毕业设计共8项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增强大学生毕业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提早进入工程环境,为培养适合企业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工程师人才奠定基础。

4 师资队伍建设
4.1 校内师资队伍
引进工程专业师资时,优先引进有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人才,特别加强从企业引进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学校工程专业师资队伍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选送教师到企业轮训和挂职,与企业签订教师工程实践培训协议,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功能,进一步完善训练项目、内容和方式,制订短期培训、长期挂职等相应制度,分期分批安排我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轮训,以拓展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工程教育视野为目的,深入开展工程教育教学体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培训与交流,通过承担和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提高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

4.2 兼职教授聘请
以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和大庆石油管理局为依托,聘任企业高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教授和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参与工程师培养目标、
规格、课程体系与内容制定与修订;作为企业指导教师开设相关课程并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聘任具有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技师作为学校专职教师,负责校内实验、工程实训等内容的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支持,聘任人员由学校工程教育中心统一管理与考核。

5 实施双导师制
即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教师身上博采众长,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和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中,发挥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课题研究、企业现场实践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参与企业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开发,有机会提出、审查、选择为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工艺、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 结语
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推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对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目的是在新形势下,为石油工程专业教育的发展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安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56~59.
[2] 龚克.转变观念、大胆实践、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12.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