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习题:主题一阶段质量检测(一)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一)错误!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虎兕.(sì)后羿.(yì) 木铎.(yì) 弄巧成拙.(zhuō)
B.荷.(hé) 匏.瓜(páo)韫.椟(yùn)三年之丧.(sānɡ)C.忝.居(tiǎn) 觚.哉(ɡū) 怃.然(wǔ)煊.赫一时(xuān)
D.僭.越(jiàn) 亟.待(jí)击磬.(pán)买椟.还珠(dú)
解析:选C A项,“铎”应读duó;B项,“荷”应读hè;D 项,“磬"应读qìnɡ。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之以刑齐:整治,整顿
B.必.不得已而去必:一定
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归:赞许
D.涅.而不缁涅:染黑
解析:选B B项,“必"表假设,如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有若对曰:盍彻乎
B.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C.公山弗扰以费畔
D.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解析:选A B项,“错"通“措",放置;C项,“畔”通“叛”,叛乱;D项,“知”通“智",聪明。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②君子之.德风
B.①明日,子路行,以.告
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C.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②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D.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解析:选B 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的;B项,均为介词,把;C项,连词,表目的关系,来/连词,表转折关系,却;D项,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
5.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文:拿出自己的力量去就任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B.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译文:冉求不是我们自己人了,后生们尽可以敲起鼓来攻打他。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译文:日月流逝,年岁不等我们啊。
解析:选B B项,“攻”是“批判,指责"的意思,译成“攻打”错误。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_______________.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
(3)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无道则隐。
(5)道不同,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答案:(1)有耻且格(2)虽令不从(3)本立而道生(4)天下有道则见(5)不相为谋(6)往者不可谏
二、文言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5分)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
7.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的是____________.(1分)
答案:南宫适(1分)
8.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政治主张:崇尚以德服人(答“为政以德"“德治"等亦可),反对以武力得天下(答“以力服人”“武力侵暴"等亦可)。
(1分)评
析略(要求言之有理)。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5分)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
(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9.由材料(1)可知____________正是为政者必须遵循的规律,未富先教,实为本末倒置。
(2分)
答案:先富后教
10.同样是冉有:在材料(1)中,孔子告诉他要让百姓富起来,而在材料(2)中,冉有在增加季氏的财富时,孔子却让“小子鸣鼓而攻之".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
材料(1)是说要增加百姓的财富,材料(2)是说冉有通过搜刮民财来增加季氏的财富,这实际上是在损害百姓的财富,所以孔子让“小子鸣鼓而攻之"。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2题。
(5分)
①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
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第二章》)
③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泰伯》)
11.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
12.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加以探究.(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儒道两家的异同。
儒道两家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然后再结合当今的竞争社会,作个性化的解读。
答案: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儒道互补”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
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参考译文:
①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这件事。
②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③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仕,政治昏乱就隐居。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4题。
(5分)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子墨子自鲁即齐,即过故人。
(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①.”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
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
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②劝③我者也,何故止我?"(《墨子》)
[注]①不若已:不如停止。
②如:应当。
③劝:鼓励。
13.根据上面两段文字,概括孔子和墨子所具有的共同精神。
(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坚定地为理想而奋斗、献身(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1分)
14.根据上面两段文字,评述孔子和墨子在实践道义过程中情感的差异。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充满着深深的怅惘.虽然“为义"的人很少,但墨子对实现自己的理想充满信心,乐观而自信.孔子更具人情、人性,墨子更具英雄气。
(4分)
附《墨子》译文: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去,去拜访一位老朋友。
朋友对他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自己苦苦行义,不如就此停止.”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他有十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那一个人不能不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要制止我呢?"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
(19分)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也。
安帝时,举孝廉,稍迁冀州刺史。
州部多豪族,好请托,雄常闭门不与交通.奏案.贪猾二千石,无所回忌.
永建初,公车征拜议郎。
时,顺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阙政,雄数言事,其辞深切。
尚书仆射虞诩以雄有忠公节,上疏荐之曰:“臣见方今公卿以下,类多拱.默,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为,容容多后福。
’伏见议郎左雄,数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难厄,以为警戒,实有王臣蹇蹇之节,周公谟成王之风。
宜擢在喉舌之官,必有匡弼之益。
”由是拜雄尚书,再迁尚书令.上疏陈事曰:“臣闻柔远和迩,莫大宁人,宁人之务,莫重用贤,用贤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对禹,贵在知人。
‘安人则惠,黎民怀之。
’分伯建侯,代位亲民,民用和穆,礼让以.兴。
……臣愚以为守相长吏、惠和有显效者,可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丧不得去官。
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
若被劾奏,亡不就法者,徙家边郡,以惩.其后.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清白任从政者,宽其负算,增其秩禄,吏职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如此,威福之路塞,虚伪之端绝,送迎之役损,赋敛之源息。
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土之民,各宁其所。
追配文、宣中兴之轨,流光垂祚,永世不刊.。
”
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伪,详所施行。
雄之所言,皆明达政体,而.宦竖擅权,终不能用.自是选代交互,令长月易,迎新送旧,劳扰无已,或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永建四年,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卿子弟为诸生。
有志操者,加其俸禄.及汝南谢廉,河南赵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经,雄并奏拜童子郎。
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
是时,大司农刘据以职事被谴,召诣尚书,传呼促步,又加以捶扑。
雄上言:“九卿位亚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节,动有庠序之仪。
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
”帝从而改之,其后九卿无复捶扑者。
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迁司隶校尉。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
雄悦曰:“吾尝事冯直之父而又与直善,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韩厥之举也。
”由是天下服焉..明年坐法免。
后复为尚书。
永和三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一左雄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奏案.贪猾二千石案:查办
B.类多拱.默拱:拱手,表恭敬
C.徙家边郡,以惩.其后惩:惩戒
D.流光垂祚,永世不刊.刊:改变
解析:选B B项,拱:拱手,不办事。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民用和穆,礼让以.兴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B.宰府州郡乃.得辟举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而.宦竖擅权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由是天下服焉.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解析:选C A项,介词,因/连词,表修饰;B项,副词,才/副词,就;C项,连词,但是;D项,代词,他/句末助词,不译。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雄担任地方官的时候,作风正派,廉洁自律,不与地方豪强交往;刚正无私,打击贪官污吏无所畏惧。
B.左雄在朝廷任职的时候,不受朝中时俗的影响,有忠诚公道的义节,敢于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警戒皇上,因匡扶有功,被擢升为尚书。
C.左雄认为九卿的官位仅次于三公,他们的行为举止自有威仪,捶打九卿的行为不合古时的法制。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了捶打九卿的做法.
D.本文写作上的重要特点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论和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善于通过左雄献策前后朝政的得失比较,来突出左雄的高瞻远瞩,显示左雄的思想风采。
解析:选B B项,“因匡扶有功”有误。
“必有匡弼之益"是说(如果让他任谏议官)一定会有匡扶辅弼的收效。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
答案:初/雄荐周举为尚书/举既称职/议者咸称焉/及在司隶/又举故冀州刺史冯直以为将帅/而直尝坐臧受罪/举以此劾奏雄。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其不从法禁,不式王命,锢之终身,虽会赦令,不得齿列。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自雄掌纳言,多所匡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些不依从国法禁令,不为皇帝所用的人,终生禁锢不能做官,即使遇到赦令,也不能按资格录用。
(2)自从左雄执掌纳言之任,对朝廷多有匡扶肃理。
每次他上表章奏议,台阁都把他的表章内容作为施政的成例。
参考译文:
左雄字伯豪,南阳涅阳人。
汉安帝时,被推举为孝廉,不久升迁为冀州刺史。
州部有很多豪门大族,喜欢相互请托,左雄经常把
门关着,不与他们来往。
左雄奏查拿办贪污狡猾凶狠的二千石官员(郡守),没有什么回避忌讳。
永建初年,朝廷征召左雄入朝,封任为议郎。
当时,汉顺帝刚刚即位,大臣们懒散懈怠,朝廷政事有好多缺失。
左雄几次上书言事,其言辞深刻恳切.尚书仆射虞诩认为左雄有忠诚公道的义节,给皇上写报告推荐他说:“我所见现在公卿以下的百官,大多数是拱手不行,缄默自守,认为得到皇帝恩宠就是贤能,为皇帝尽忠尽节就是愚蠢,甚至互相告诫说:‘像白璧那样纯洁的人不可以做,与众人能相互融合的人多有后福。
’我见议郎左雄,多次上封言事,甚至引用皇上身遭困厄的事实,以之作为警戒,确实有帝王之臣的忠贞的节操,有周公规劝成王的风范.应该擢升左雄为喉舌进谏的官,一定会有匡扶辅弼的收效。
”于是朝廷封任左雄为尚书,再次升迁为尚书令.左雄上书言事说:“臣听说怀柔安抚远方之邦,协同调和近处的老百姓,没有比安定人心更重要,安定人心最大的要务是任用贤能。
用贤人的方法,必须要有考升废黜的制度。
所以皋陶对于夏禹可贵之处在于有知人之明。
‘安定人民就要施加恩惠,黎民百姓就会感激怀念他.'裂土分封,赐爵侯伯,代代继位都是为了亲近人民,人民因此和平安定,礼义谦让的风俗因此兴旺起来。
……我虽然愚陋,却认为太守国相等长吏,仁惠、和顺有显著成效的人,可给他们增加俸
禄,不能随意使他们转任调动,除非是父母大丧,不能无故去职离任。
那些不依从国法禁令,不为皇帝所用的人,终生禁锢不能做官,即使遇到赦令,也不能按资格录用.如果有被弹劾、亡命而不服国法的人,应将他全家流放到边境州郡,用来惩戒他们的后任。
乡部直接与百姓接触的官员,都用儒生中身世清白而能够从政的人,宽免他们欠下的赋税,增加他们的俸禄,要他们在职任上干满一年之后,州郡府县方可征召推举他们.像上述这样办,那作威作福的官吏的路子就堵塞了,弄虚无耻的弊端也就杜绝了,送往迎来的劳役也减省了,以赋税聚敛的源头也止息了。
依法循理的官吏,得以成就他的教化;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在各方土地上得到安宁。
追念依循汉文帝、汉宣帝中兴国家的轨迹,留下的光芒和福泽,永世不会改变。
”
汉顺帝被左雄上书中的言辞感动了,申令有司考察奏书的真伪是非,再给以具体施行。
左雄说的话,都明白地传达了为政的大体,但是宦官执掌朝政,最终还是不能采用.自此以后,选举替任交错频繁,县令县长月月更换,迎新送旧,劳耗骚扰没完没了.有的官府空旷无人办事,每当某人选任为局面混乱的州县乡部时,以至于拒任而逃跑。
永建四年,左雄又奏请征召海内有名的儒生为博士,使公卿的子弟为学生。
有志气有操行的,增加他们的俸禄。
有汝南郡的谢廉、
河南郡的赵建,年龄才刚刚十二岁,都能通晓经典,左雄都奏请封他们为童子郎。
因此背起书包来学习的,云集于京师。
当时,大司农刘据因本职事务被谴责,下诏送尚书府查办,一路上传呼催赶,又用捶敲打他.左雄上书说:“九卿的官位仅仅次于三公,在大臣之列,行走时有身上的佩玉响着音节,举止间有庠序礼教的风仪。
孝明皇帝的时候才有用捶敲打的处罚,这都不合于古时的法制。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并下诏改正做法,从此以后九卿再也没有受到过用捶敲打的处罚。
自从左雄执掌纳言之任,对朝廷多有匡扶肃理.每次他上表章奏议,台阁都把他的表章内容作为施政的成例.之后,左雄升迁为司隶校尉。
当初,左雄曾推荐周举担任尚书,周举到任后干得很出色,议论的人都称道这件事。
等左雄升任为司隶校尉时,又推举前冀州刺史冯直担任将帅.而冯直曾经因为接受赃款获罪,周举因为左雄举荐冯直一事上奏弹劾左雄。
左雄和颜悦色地说:“我曾经侍奉过冯直的父亲而又与冯直交情深厚,现在周举拿这件事弹劾我,这是春秋时晋韩厥那样的义举啊!"因此,天下人对左雄的奉公之心都很敬服。
第二年,左雄犯法免官,后来又担任尚书。
永和三年(公元138)去世。
三、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
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
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消沉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这是一个关于人与自我的话题,直指人的心灵,符合高考命题的趋势.写好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这则材料透露出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当今时代存在着精神生活平庸化的现象;二是每个人都有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三是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精神的缺失要靠自救来完成。
理解了这三层意思,
就可以进行立意了。
可从以下几方面构思:
(1)什么是“精神的自救”。
简单地讲,“精神的自救”,就是从精神的层面对自己进行思考、反省、修正和调整,从而加强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
(2)为什么要进行“精神的自救”。
可列举现象,阐述当代人精神的缺失。
如缺少应有的信仰和信念,精神颓废,萎靡不振,人心浮躁,功利至上,以“自我”为中心,或缺少应有的基本道德,如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注水肉、苏丹红、漂白剂等事件屡禁不绝。
或缺少应有的基本文明行为,如乱吐乱扔、破坏环境、毁坏公共设施等行为屡见不鲜.
(3)怎样进行“精神的自救”。
可阐述“精神自救”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如多读书,吸收前人的精神营养;多思考;经常自省;多学习,补充精神给养。
(4)“精神自救”的艰巨性、复杂性.“精神自救”,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努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5)只有进行“精神自救”,才能成为人格完善的人。
要明确表达自己对“精神自救”的理解,力求把见解说深说透,但也要注意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辩证思考,注意论证的全面性与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