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奉新一中2023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
试卷
命题人: 2020。
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48分,第Ⅱ卷52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H:1 C:12 O: 16 S:32 Cl:35。
5 N:14 Na:23 Ca:40 Fe:56 K:39 He:4
1.三国时期曹植在《七步诗》中这样写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
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文中“漉”涉及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 )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升华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Ⅰ分离苯与四氯化碳溶液
B.用装置Ⅱ蒸干硫酸亚铁溶液制备FeSO4·7H2O
C.用装置Ⅲ将硫酸铜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胆矾晶体
D.用装置Ⅳ可从草木灰中提取可溶物质
3、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保问题.下列实验方
法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①在制取氧气中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②进行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
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③水和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
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④进行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
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⑤酒精着火时可用湿抹布或沙土
扑火()
A.①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
4.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可作为CO 2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D.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5.下雪时,常用融雪剂清理路面,醋酸钾(CH3COOK)是效果较好的融雪剂,下列关于1 mol CH3COOK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B.CH3COOK的摩尔质量为98 g C.1 mol CH3COOK含有3×6.02×1023个H D.1 mol CH3COOK含有2 mol 氧
6、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2 gO2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2N A
B.0.5 mol O3与11。
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22.4 L的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氧原子
7。
通过加入适量的化学药品,采用恰当的分离提纯方法,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A KCl溶液(CaCl2)加K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
B NaNO3溶液(AgNO3)加适量NaCl溶液,过滤
C NaCl溶液(I2)加酒精,分液
D KBr溶液(Br2)加CCl4,分液
8、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金属离子,现用NaOH、Na2CO3、NaCl 三种溶液使它们分别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过滤出一
种沉淀,所加溶液的顺序正确的是( )
A.Na2CO3NaCl NaOH B.NaCl NaOH Na2CO3
C.NaOH NaCl Na2CO3 D.NaCl Na2CO3NaOH
9、同温同压下,A容器中H2和B容器中NH3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则两个容器的体积比是()
A.3∶2 B.1∶3 C.2∶3 D.1∶2
10、同温同压下,下列关于氢气和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等体积的氢气和氧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②氢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和氧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③氢分子与氧分子大小相同④氢分子和氧分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体体积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
比较1mol N2和1mol CO中的下列物理量:①分子的物质的量;②原子的物质的量;③质量;④电子数;⑤质子数.其中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8.96L以任意比混合的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数都是0.4NA
B.同温同体积时,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C.已知M为二价金属,16.4g该金属硝酸盐中含有1.204×1023个硝酸根离子,则该金属为Ca
D.由0。
2gH2和6。
4g O2及5。
6gCO组成混合气体,其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空气密度的0。
5倍
1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③28 g CO的体积为22。
4 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
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14、在同温同压下,a g气体A与b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与B两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a∶b
B.相同条件下,同体积A气体与B气体的质量之比为a∶b
C.同质量的A、B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b∶a
D.在同温同压的条件下,A与B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为b∶a
15.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
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 A
B.常温常压下,53 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6.02×1023N A
C.通常状况下,1 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大于22.4 L
D.1.7g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8N A
16.O2在放电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O22O3,如有60%O2转化为O3,则放电后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g/L)约是()
A. 1.79 B. 1.6 C.20 D.17.8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17 、(共20分,每空2分)Ⅰ下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在装置A和装置B中都用到玻璃棒,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装置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
(2)装置C中①的名称是_____,此装置中冷凝水进口方向是_____。
(填a
或b)装置D中的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应该_____,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滴下,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
Ⅱ我国青海查尔汗盐湖蕴藏着丰富的食盐资源。
经分析知道,该湖水中含有高浓度的Na+、K+、Mg2+及Cl-等。
利用盐湖水可得到某些物质。
其主要工业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湖水得到晶体(A)的方法是________结晶法(填“降温”或“蒸发”).
(2)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此操作适用于分离________。
(3)本流程中分别采用条件1和条件2获得不同晶体,所依据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a.摩尔质量 b.溶解度 c.挥发性 d.熔、沸点
18.(12分)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回答下列问题:
(1)0。
3mol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2)含0。
4molAl3+的Al2(SO4)3中所含的SO42—的物质的量是_____
(3)-定条件下,16gA和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
04molC和31。
76g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
(4)0。
4molSiH4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____gHCl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5)两个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X、Y,在25 ℃下,X中充入a g A气体,Y 中充入a g CH4气体,X与Y内的压强之比是4∶11,则A的摩尔质量为
________。
(6)在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氢化物AH3,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
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容器的体积变为原来的7/4,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_______。
19、 (共8分,每空2分)现有8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4。
48 L.
(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_____(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装置,最后收集在气球中(实验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①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②气球的体积为________L。
20.(共12分,每空2分)Ⅰ室温下。
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由可移动的活塞隔成A、B两室,分别向A B两室充人H2、O2的混合气体和2mol空气,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1)A室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总数为
(2)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4 g,则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条件下氢气密度的倍.
(3)若将A室H2、O2的混合气体点燃,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最终活塞停留的位置在处
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燃料之一是某液体化合物X2Y4。
16 g X2Y4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Y4(l)+O2(g)===X2(g)+2Y2O (l)。
冷却后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 X2的体积为11。
2 L,其密度为1.25 g·L-1,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___,其物质的量为
________mol。
(2)X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