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剧相较于电视剧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注重用户体验。
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网络剧的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利用网络调查问卷实现与创作者的互动,甚至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而实现这一愿望的重要途径就是已在欧美日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国家成为主流的“边拍边播”的周播模式。
然而,几年过去了,我们好像只学到了皮毛,未学到精髓。
当下的大部分国产网络剧虽然表面上采用国际流行的周播制,但相较于国外秉持的那种从拍摄、制作到播出一系列操作流程皆有别于日播的“周播”概念,中国的“周播剧”只在播出周期上做到了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
很多创作者完全按照传统的电视剧思维方式去创作,把作品拍成低配版的“电视剧”,着实令人遗憾。
为什么要在网络剧中推广周播模式?以美国电视剧产业为例,一部美剧在正式播出前,一般要先播出讲述整部剧人物关系和主要矛盾的先导集,然后播出平台凭借先导集的观众反馈情况决定是否订购。
如果被订购,创作者还要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分析受众的年龄、性别以及喜欢原因,作为拍摄后面剧集时调整情节和风格的依据。
这样可以预防一次性制作播出时遭遇收视率不理想、投资血本无归的情况。
当然,先导集获得好口碑不代表受众一定会继续收看该剧。
在制作播出中了解受众的意见,及时作出调整,成了美剧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同时,“边拍边播”还使剧目很难被盗版,无形中也保护了制片方的权益。
周播模式优点多,为何偏偏中国网络剧玩不转?首先,长期以来,中国观众形成了每晚连看两集电视剧的收视习惯,一时间很难调整得过来。
其次,在过于看重商业利益的浮躁氛围影响下,制片方一时间很难适应“周播”模式。
以往一部二十多集的网络剧只需两三个月即可完成拍摄制作。
但若按照周播模式,则需要半年以上的周期,投入产出比急速下降,想要挣快钱的从业者根本没有那份耐心和情怀。
最后,周播模式无形中缩短了剧本的创作周期,创业者需根据制作机构搜集的网民意见以“星期”为单位完成每集的创作拍摄任务。
无论从经验、能力还是合作模式上,国内现有的影视人才队伍要实现这种生产方式,都需要一个学
习、磨合、提升的过程。
一些影视制作机构近两年仍在坚守,但更多地采取“边剪边播”的“曲线救国”模式,试图在“拍完再播”和“边拍边播”之间走出一条结合国内网络剧客观情况的平衡之路。
这种做法无疑为今后网络剧对周播模式的探索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信随着网络剧产业日趋成熟,更多积极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的创新和互动元素、注重受众观赏体验的精品力作将涌现出来。
网络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周播模式,指日可待。
(摘编自龚禹霖《网络剧也需精耕细作》,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剧最大的优点是注重用户体验,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与创作者互动,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
B. 当下国产网络剧虽然开始学习欧美日韩的“周播剧”,但只学到了周播剧的外在,其本身完全是在用传统的思维创作电视剧。
C. 美剧正式播出前会先出先导集,根据先导集播出时的调查数据及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并作出相应调整,就可以避免收视率低的情况。
D. 中国网络剧玩不转周播模式,与观众收视习惯难以调整、从业者没有精耕细作的耐心和情怀、创作者经验能力不足等不无关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引出问题,点明中国网络剧发展至今与当初的预想差距较大,令人遗憾。
B. 文章以举例论证的方式,阐述网络剧推广国际流行的周播模式的原因及该模式的优点。
C. 文章通过国内外网络剧制作流程方面的对比,论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 对于中国网络剧,文章先交代现状,再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最后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体的改进方案。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国产网络剧的周播模式发展得不顺利有很多因素,我们可以积极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作新思路。
B. 只要能改掉用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创作网络剧的惯常制作模式,国产网络剧精品就能大量涌现出来。
C. 虽然“边拍边播”这种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执行起来比较困难,但它能很好地保护制作方的权益。
D. 国产网络剧的发展缓慢,只有借鉴国外周播剧模式剧模式的经验,注重受众的观赏体验,
才能健康发展。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未然当作已然,原文是“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命运的设计”;B项,以偏概全,“其本身完全是在用传统的思维创作电视剧”错误;C项,“就可以避免收视率低的情况”过于绝对。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C项,“论述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具体改进方案”错误,文章只是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的原因,没有指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只要……就……”过于绝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奔丧
江岸
王魁还是在他娘升天的那一年回的老家。
屈指算来,他已经整整五年没有回故乡黄泥湾了。
爹虽然老了,但没有老到犯糊涂的份儿上。
就这几个手指头,他掰得过来。
爹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给宝儿打电话,让他快回来。
”
“怎么跟他说呢?”
“就说我不行了,要见他最后一面。
”
王魁的几个姐姐分别叫王凤、王琴、王芳,爹叫了她们半辈子王凤、王琴、王芳。
王魁有大号,可爹偏不叫,他都三十多岁的人了,爹还宝儿宝儿地喊他。
王魁出生之前,爹和娘
已经生了八个女儿,送人的送人,丢崖下的丢崖下,还放木盆里顺河水漂走一个,只留下王凤、王琴和王芳。
王魁出生的时候,爹已经四十七岁了,娘四十五。
这么大年龄结出个老秋瓜,怎么不是个宝儿呢?
王魁快速从广州赶回来。
一进院子,他就丢了行李,长嚎一声,“爹啊!”救火似的往爹的卧室冲。
爹这两天被女儿们汤汤水水地伺候着,身体本已无大碍,加上得知王魁正在往家赶的消息,病就全好了。
他想起床,到村口去接接王魁,硬是被女儿们按了回去。
王魁半蹲半跪在爹的床前,大哭着说:“爹,宝儿回来了。
”按照女儿们事先的安排,王魁进来以后,爹只能缓缓地睁开眼睛,气若游丝地哼几声,然后在女儿们的搀扶下慢慢坐起来……可是爹憋不住。
爹双手一撑,竟然呼啦一下直起腰,一把抱住王魁,大声地说:“宝儿,俺的宝儿……”
这个戏至此彻底演砸了!
王魁从爹的卧室走出来的时候,脸色比锅底还黑。
王琴递给他一杯茶,他劈手接过来,掼了个粉碎;王芳递给他一块馍,他也摔在她脚边;一条老黄狗飞快地冲过来,叼起大些的馍块;一群鸡咕咕叫着围过来,啄食四分五裂的馍渣;他一脚踢跑那条狗,又一脚踢飞一群鸡。
整个小院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王凤也黑了脸,喝道:“王魁,你疯了吗?”
王魁吼道:“我疯了,我就是疯了。
你们知道吗?我们厂现在正是生产旺季,忙得吃饭放屁的工夫都没有。
老板死活不批假,我是赌气辞职回来的。
”
王芳嘀咕:“不就是打个工吗?以后再找活儿,还能找不到?”
王魁一下子蹦到王芳面前,手指着她的鼻尖,说:“我在这个厂干了十三年,从小工到主管,我容易吗?小工拼死拼活干一个月,才三千元,主管一个月一万多,你知道吗?你去给我找个主管的活儿试试!”
王芳吓哭了,躲到了王凤身后。
王琴气恼地说:“爹五年没见你,能不想你吗?”
王魁说:“想我,看看照片行不行,打打电话行不行,把他送广州去一趟行不行,非得让我回来?我哪个月不给他汇钱,他缺吃缺喝缺穿了?”
王凤重重叹了一口气,说:我们以后不哄你了。
”
王魁冷笑着说:“还提以后?以后不到那一天,你们休想让我回来!”
王凤想再说些什么,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她们鱼贯走进屋,走进爹的卧室,
围坐在爹的床边。
显然,院子里发生的一切,爹尽收耳底。
爹浑浊的眼泪像雨天屋檐滴水似的纷纭落下来。
王凤给爹擦眼泪,爹的眼泪没擦干,她自己的眼泪反倒流了出来。
吃晚饭的时候,王魁说:“我已经给老板打电话了,想收回辞职报告。
老板同意了,让我尽快赶回去上班。
顿了顿,王魁又说,明天一早,我就走。
”
爹一口饭含在嘴里,不嚼了,呆呆地看王魁,嚼得半碎的饭粒一点一点从嘴角掉出来。
三个姐姐都低下了头,默默吃饭。
第二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王魁就背着行李,要离家远行。
王魁向爹辞行,院内院外,却没有爹的影子。
姐姐们簇拥着他,把他送出村庄。
回到家,天大亮了。
王芳清扫爹的卧室,王凤和王琴去厨房准备早餐。
王芳发现,爹床边的桌子上,放着一个打开的烟盒,背面歪歪扭扭写了一行字:宝儿,爹对不起你,今后不再拖累你了。
王芳还发现,爹的床上,堆着一摞红彤彤的百元钞票,钞票下面,也是几张打开的烟盒。
她把烟盒抽出来,只见每张烟盒的背面,都写着一行行日期和几百、上千不等的金额。
王芳凄厉地喊:“大姐,二姐!”
王凤和王琴应声而入,接过烟盒一看,都慌了神儿。
王凤哽咽着说:“快,快,给王魁打电话,让他快回来。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小说开篇写王魁还是在他娘升天的那一天回过老家的情节,主要是说明王魁在外打工很久没有回家了,侧面表现王魁的爹对儿子的强烈思念之情。
B. 王魁父亲对年已三十多岁的王魁仍叫着小名,而对王魁的三个姐姐从未叫过她们的小名,体现了父亲重男轻女的思想。
C. 王魁回到家,他父亲一下子就坐了起来,“撑”“呼啦”“抱”这些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王魁父亲见到儿子时的激动心情,这也让装病的事被戳穿。
D. 王凤在行事风格上符合家里老大的特点,她批评了发脾气的弟弟,也明白弟弟在外打工的难处,看到爹的留言就赶紧让妹妹们打电话告诉王魁。
E. 小说通过一个老父亲因思念儿子而装病骗儿子回家的故事变现了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状
态的关注,也表现了年轻人与父辈思想观念的冲突。
5. 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王魁的形象特征。
6. 小说设计王魁的爹留言出走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7. 你认为王魁父亲装作生了重病要王魁回来的事情是否妥当?请联系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
自己的看法。
【答案】4. BE 5. ①孝顺却不知道该怎样孝顺。
王魁听到父亲病重的消息辞职回家说明他是孝顺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五年里只往家寄钱而没有回家,忽略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孝顺年迈的老人。
②脾气暴躁。
知道父亲是骗自己的,就黑了脸,对姐姐们乱发脾气。
③能干、对工作负责。
作为一个打工者,十三年间从小工升到主管,时刻惦记着厂里的生产,说明他是一个能干、对工作负责的人。
6. ①情节结构方面,王魁千里探父,没想到父亲是装病,王魁再离家,父亲却离家出走。
小说以此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给读者心灵以震撼。
②人物塑造方面,王魁父亲出走时留下了道歉字条和王魁寄回来的钱,说明他不愿给儿子添麻烦,疼爱儿子,使王魁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
③主题表现方面,父亲留下钱离家出走,这一情节能引发人们对行孝方式的思考。
7. 观点一:妥当。
①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思念是痛彻心腑的,何况儿子王魁五年没有回来了,这并非是恶意欺骗。
②王魁以工作艰难忙碌、要挣钱养家为借口不回家,王魁父亲不采取这种办法无法让王魁回来,这也是无奈之举。
③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往往忽视了长辈的情感需求,认为让父亲衣食无忧就是对长辈尽孝,其实父母等长辈要求的不多,只不过是常回家看看而已。
观点二:不妥当。
①父亲没有理解王魁。
作为父亲,应该理解儿子在外的辛苦,没有实在无法解决的困难,怎么能因为亲情的需要而影响孩子的工作?②王魁还是富有孝心,每个月都会寄钱给父亲,而且父亲有王魁的几个姐姐陪伴,若是想儿子,还可以如王魁所说采取多种方式聊慰思念之苦,完全没有必要他回来。
③现实中老人自己、子女以及社会可以从多方面丰富老人的情感生活,减轻老人在子女不在身边时的痛苦,减少类似事件或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任选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语言,D项考核形象,D项考核主旨,其中B项,“从未叫过她们的小名”不妥,文中只是说“叫了她们半辈子王凤、王琴、王芳”,不等于从未叫过她们的小名;“重男轻女的思想”错误,只是晚年得子比较疼爱而已。
E项,“表现了年轻人与父辈思想观念的冲突”错误,本文主要关注的是行孝方式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农村老人生活现状的关注,但没涉及两代人思想观念差异的问题。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的题目,要求简要概括王魁的形象特征,答题时注意梳理情节,然后根据情节进行概括,此题注意根据“听到父亲病重的消息辞职回家说明他是孝顺的,但是因为工作忙,五年里只往家寄钱而没有回家,忽略了父亲对自己的思念,说明他不知道如何孝顺年迈的老人”“知道父亲是骗自己的,就黑了脸,对姐姐们乱发脾气”“作为一个打工者,十三年间从小工升到主管,时刻惦记着厂里的生产,说明他是一个能干、对工作负责的人”等情节,概括其“孝顺却不知道该怎样孝顺”“脾气暴躁”“能干、对工作负责”等形象特征。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此题要求分析小说设计王魁的爹留言出走的情节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此题从情节结构方面,小说以此结尾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给读者心灵以震撼;从人物塑造方面,说明他不愿给儿子添麻烦,疼爱儿子,使王魁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从主旨的角度看,父亲留下钱离家出走,这一情节能引发人们对行孝方式的思考。
..................
二、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
父顺,安定太守。
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
晚而
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
..》,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①,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
..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
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
..,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
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
..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②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③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桉④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
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劝.劳勤。
”延燕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傳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注】①功曹:汉代辅佐州、郡长官办事的官吏,掌管考查记录功劳等。
②擿:(tī),揭发③醊:(zhuì),祭祀时用酒酹地。
④槃桉:“槃”即盘,“桉”即碗。
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晚而改节,敦.儒学敦:推崇
B. 悉.诛之。
悉:全、都
C. 京师称.叹称:称赞
D. 以劝.劳勤劝:劝说
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对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B. 豪右,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文中指权势盛大的豪族大户。
C. 永元,是年号,可做纪年之用。
帝王登基或朝廷遇到大事,往往会更改年号。
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年号。
D. 茂才,是汉代的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茂者,美也。
茂才,即优秀人才。
10.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焕年轻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武力,后来才改变志向,研究儒学,入仕为官,曾任兖州刺史、侍御史、洛阳令等职。
B. 王涣任温县县令时,严惩奸猾之徒,使境内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C. 王换任洛阳令时,严格要求自己,办事公平,处理案件宽严适宜:同时又善于斗争,多次揭露潜藏的奸恶。
D. 王涣去世后,邓太后认为王涣为国为民辛勤劳作,任命他的儿子王石为郎中,并为他设立祠堂。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2)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答案】8. D 9. C 10. D
11. (1)我任用功曹王涣来选用贤明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镡镡显来弥补过失,我不过是奉命宣读诏书罢了。
(2)官吏向他们询问原因,他们都说平时带粮食去洛阳,被士兵和官吏掠夺,经常损失一半。
【解析】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D项,勉励。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中国古代帝王都有年号”错误,年号始于汉武帝。
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题中D项,“并为他设立祠堂”错误,是百姓为王涣立的祠堂。
1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
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简:选用;贤、能:贤明有才能的人;拾遗补阙:弥补过失;而已:罢了;故:原因;咸:都;钞:掠夺;恒:经常;为……所……:表被动,被动句。
参考译文:
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
王涣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
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力气和武艺,多次与勇猛矫健的少年往来。
后来他改变了自己的操行,推崇儒学,学习《尚书》,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
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敢于决断,不回避豪强。
陈宠治政的名声广泛流传,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
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任用主簿镡显来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
王涣从此出了名。
州府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
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
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部消灭。
县境内安定太平,商人可以在外面停宿。
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
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兖州所属郡县的过失,声名大震。
后来由于审查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
过了一年多,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
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
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
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
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
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神机妙算。
元兴元年,王涣病死。
无论是城市的居民还是行旅之人没有不叹息的。
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多达数千人前去祭奠。
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
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掠夺,经常要损失一半。
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
王涣的政治教化使百姓怀念感激到如此地步。
百姓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了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
永初二年,邓太后下诏书说:“原洛阳令王涣,守持清廉的节操,遵循《诗经•召南•羔羊》阐述的含义,尽心奉行公事,一心使百姓得到好处,功业没有成功,就不幸过早逝世,百姓对他追忆怀念,为他修建祠堂。
要不是他忠心仁爱到了极点,谁能够达到这样的境地!现在任命王涣的儿子王石为郎中,以勉励辛勤操劳的人。
”延熹年间,桓帝尊奉黄老学说,将所有的祠堂全部毁去,唯独专门下诏书要密县保留原太傅卓茂的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