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课件 24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分 权而 设、 各司 其职、 分工 明确、 效率 较高;
(三)朝议制度
1、内容: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 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是皇帝裁决的依据。
2、评价: ①君主专制下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 ②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议遭到破坏。
认识: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君主专制 制度下,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开凿灵渠, 平定岭南, 设三郡
(二)秦朝统一意义
1、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3、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 4、符合历史、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想一想
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秦始皇该 如何来统治他强大的帝国呢?
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里记录秦统一六国后群臣进行的一场宫廷辩论: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 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延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 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 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①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北至长城
西





பைடு நூலகம்
西

南到南海
中央





郡守(分掌行政)
制 的
郡 郡尉(分掌兵事)
内 容
监御史(分掌监察)
方 组 织 系 统 表
县 道(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
乡、里、此传外递:的“还亭有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 方绝对服从中央。
[易错易混]
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皆曰:“……命为‘制’,令为
‘诏’,天子自称曰‘朕’。”……制曰:“可。”
材料二 秦代以前,玺皇并帝非独尊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
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
分封制
郡县制
朝代
西周实行
秦朝推广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中央政府垂直管理地方,郡县 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长官由皇帝任免,官吏只有俸
禄没有土地
影 响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三、百官公卿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 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 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 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 ‘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制等原因,激化了社会矛盾,短命而亡。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损益
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2、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 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
小 结 皇帝
太丞 尉相
御 史 大

郡(守) 县(令)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含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皇帝集国家 最高权力于一身,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商鞅变法,秦国国力上升。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远在诸
侯之上,历经多年战争,秦国已经具备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实
力。
(3)秦国策略的成功。为了瓦解六国对秦国的联盟,秦国采取远
交近攻和连横的策略,从而使得六国自相倾轧,逐渐衰落,无
力抵抗秦国进攻。
(4)秦始皇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
第二阶段:四海一
1、前215 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2、修长城、通直道
如何评价秦朝 “挟书律”
本质:思想文 化专制
焚书 专制统治与思想自由是不可克服的矛盾。专制统治不仅要把体制、规
范、设施等“硬件”纳入整齐划一的轨道,而且要禁锢人们的思想自
由,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坑儒
“挟书律”虽有利于从思想上巩固秦朝的统一,但这对古代文化的延
续和保存是一种劫难,同时开了思想专制之先例。秦朝也终因文化专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e
一 “六王毕,四海一”(秦朝的统一)
(一)秦朝统一过程
第一阶段:六王毕
1、时间:前230-前221 2、策略:远交近攻 3、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知识点拨]
秦国统一六国的原因
(1)民众期望,人心所在。经历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民众
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
2、特点 (1)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2)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3、影响 (1)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想想议议: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异同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他们争论的焦点是在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②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他采取“求其宁息”的措施是什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他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
二、海内为郡县(郡县制——地方行政区域制度)
1、内容 见课本第9页
[易错易混] 郡县制形成于春秋后 期,并非形成于秦朝,秦始皇不是 郡县制的创立者,其主要功绩是将 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三、百官公卿
(一)皇帝制度
1、特点: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本质: 君主专制
(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的职责是什么?
2、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
皇帝 特点?
①皇帝任命、不得世 袭,皇权至高无上;
三公
③丞相位高权重;
御史 大夫
丞太
相 尉 九卿
奉 郎丞负相责卫助监手察 廷 典协处助理皇 政宗帝 事 治 主少管军事太 常中尉尉客正粟府仆






蒙恬


第二阶段:四海一

向 南
1、凿灵渠




2、平定岭南,设三郡 (桂林、象郡、南海)
灵渠
第二阶段:四海一

1、开辟五尺道 2、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进入中 原统一政权版图
第二阶段:四海一
北击匈奴,收回河套, 修筑长城和“直道”, 设郡迁民
在西南夷开辟 “五尺道”,部 分地区任命官吏
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
“受命材于料天三,既天寿下永之昌事”无。小大皇权皆至决上于上。
材料四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
皇位世袭
请回答: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教材,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其本质。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
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