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态、部位、回声及血流动力学特征。
结果:67例患者共72条
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发病62例,双侧5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48例(66.67%),右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33.33%),其中完全栓塞42例(62.69%),部分性栓塞25例(37.31%)。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无创、
可重复、实时等优点,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血栓形成,是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
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1-0104-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周围血管阻塞性疾病中较为常见。
其形成原因主
要有静脉内膜损伤、血液淤滞及血液高凝状态[1]。
临床严重的并发症是栓子脱落
形成的肺栓塞,所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有助于临床及时干预治疗,
提高患者预后。
本文对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声像
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深静
脉血栓患者6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6例,年龄27~87岁,平均年龄(64.31±9.44)岁。
其中长期卧床31例,外伤制动8例,手术或分娩后28例。
患者临床症状均为患肢肿胀、疼痛伴行走不便等。
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及影
像学检查确诊。
1.2 仪器使用
SIEMENS S2000、SIEMENS ACUSON Antares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凸
阵3~5MHz、线阵5~10MHz,常规采用线阵5~10MHz探头,选择下肢静脉条
件进行检查,当患者皮下脂肪较厚或下肢肿胀明显,图像显示不清晰时,换用凸
阵3~5MHz探头,以清晰显示血管声像及彩色血流情况。
1.3 检查方法
患者充分暴露下肢,采取平卧位、侧卧位及俯卧位,皮肤涂布耦合剂,探头
轻放皮肤上,自髂外静脉起沿下肢深静脉走行自近心端向远心端顺序探查,探查时,纵切和横切扫查相结合。
二维图像观察血管走行、内径、管壁及血栓的位置、大小、回声、管腔栓塞程度等。
彩色多普勒调整血流方向与血管夹角至<60°,观
察血流充盈情况,血栓处血流充盈缺损表现,必要时加压探头或压迫患者肢体远
端观察彩色血流变化。
PW检测静脉血流速度及反流时间。
2.结果
2.1 本组67例患者,共计72条患肢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单侧62例,
双侧5例;左侧48例,占66.67%,右侧24例,占33.33%,血栓分布位置以股
静脉与腘静脉同时累及为最多,共41例,占56.94%,以髂静脉及股静脉同时累
及者最少,共2例,占2.78%。
其中完全栓塞42例,占62.69%,部分性栓塞25例,占37.31%。
血栓分布情况见表1。
2.2 诊断标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声像图表现为急性期(2周内)血栓处管腔内径增宽,管腔内血栓
显示为无回声或低回声,血栓与管壁分界清晰(图1);亚急性期(2周至6个月)管腔内
径正常或变细,血栓与管壁分界模糊,静脉管壁可见局部增厚(图2);慢性期(6个月以上)管径变细,血管内见强回声,与管壁分界不清,静脉管壁增强增厚(图3)。
探头加压
时病变处管腔不能被压闭或仅能部分压闭。
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处完全栓塞时无彩色血流通过,部分栓塞时可见细线状彩色血流通过,附壁血栓形成时可见局部彩色血流充盈缺损,慢
性血栓时可显示病变血管邻近开放的侧支血管。
当有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时,Valsalva试验显
示反流信号,反流时间>1S。
本组病例中,有42例(62.69%)为急性血栓,17(25.37%)例
为亚急性血栓,8例(11.94%)为慢性血栓。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长期卧床、外伤、手术后或分娩后患者[2],长期卧床患者,由
于肢体活动减少,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流缓慢,于瓣膜窦处形成涡流,导致深静脉瓣局部缺氧,引起细胞黏附因子表达及白细胞在局部的黏附迁移,导致血栓的形成。
外伤、手术或分娩后
的患者,血液往往处于高凝状态,血液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同时抗凝血因子的活性下降,凝血系统被激活后,在深静脉内发生异常凝结时形成血栓。
深静脉血栓严重的并发症有
血栓脱落导致的肺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3]。
所以,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于患者的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左侧髂
总静脉前方有左侧髂内动脉和右侧髂总动脉通过,使得左髂总静脉受压迫,同时伴有后方的
腰骶部生理性前凸推挤,导致左侧髂总静脉远心端的血液回流受阻,较右侧更容易形成血栓,所以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中以左侧为多,本组病例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共48例
(66.67%)。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症状如患肢肿胀、疼痛并不显著,且与外伤、炎性反应所引起
的下肢肿胀、疼痛也难以鉴别。
临床上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样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的疾病
还有很多,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下肢淋巴水肿、血肿、肌肉损伤等,此时
应注意仔细沿下肢深静脉走行探查,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结构,排除深静脉
血栓以进行鉴别。
尤其是急性期血栓未完全堵塞管腔时,患者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血栓声像
图上往往显示为无回声,扫查时需加大二维图像增益,利于血栓显示,彩色多普勒同时观察
有无彩色血流充盈缺损,此时加压探头或挤压远端肢体时需谨慎进行,以免新鲜血栓脱落形
成肺栓塞。
有研究指出,血管加压超声用于血管显示的检测,敏感性88%~98%,特异性97%~100%,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目前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常规检查方法[4]。
但对于患者过于肥胖、下肢肿胀严重时,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内的衰减,膝关节以下的深静
脉血栓难以检出。
对于不能配合检查、骨折后下肢固定的患者,往往难以进行下肢深静脉检查。
以往,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金标准为深静脉造影检查,深静脉造影检查在确诊下肢深
静脉血栓的同时可实施介入治疗清除血栓,并可于血管内放置滤器,在溶栓的同时,避免肺
栓塞发生[5]。
但深静脉造影由于有创及放射性原因,对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损伤,难以进行重
复性检查;且对于部分对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处于妊娠期不能接受放射线
检查的患者,不宜进行深静脉造影检查。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具有诊断率高,无创,可
重复性高等优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血栓大小、形态,确定管腔梗阻程度,并判断
血栓处于急性、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利于临床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并可对临床治疗效果进
行评估。
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下肢深
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志强,李炎,廖荣宗等.下肢闭合骨折术前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骨
伤,2010,23(1):52-54.
[2]林凌,杨炳昂,唐海霞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PICC上肢静脉血栓[J].中国普通外科杂
志,2012,21(6):671-674.
[3]高磊,刘昕,周朋哲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关系的超声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6):16-17.
[4]何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615-616.
[5]印建国,刘晓红,石新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性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
志,2011,20(10):78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