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香满园——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香满园——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纪实
作者:李宝军
来源:《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17年第2期
【摘要】为使心理健康教育从理念层面走向操作层面,以更加深沉的方式存在,江苏省徐
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把学校当成一个整体,从关注师生心智成长的角度努力实践与思考,整合
成果、完善体系、建设团队、深化实践、明确蓝图,让心理健康教育扎实落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智;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6-0028-04
【作者简介】李宝军,江苏省徐州大屯矿区第一小学(江苏徐州,221611)校长,高级教师。

一、满园“心”香,源于心育课程的发展与融合
1.清晰的心育课程体系。

2001年起,学校各班每周一节心理辅导课,课堂模式日趋成熟。

经过多年的摸索,学校心
理健康教育形成清晰的课程体系,分为环境适应、人格养成、自我认识、潜能开发、人际交往
5个板块,6个年级共120个主题。

2011年,共6册的《小学生心理自助成长读本》由江苏少
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在徐州市范围内推广使用。

2.丰富多元的心育课程内容。

“五色花”校本课程是心理辅导课的有效补充,其中“蓝色心育课程”以育心护心为直接
目标,即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全面主动
发展。

依托集咨询、训练及自助发展于一体的学校心理社区,充分运用专业场地,开设包括校
园心理剧、沙盘游戏、感统训练、思维训练等课程,丰富的课程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得以拓展,时间得以保证。

教师们借助器材、运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每次上课都是一次心智成长之旅。

3.神奇的“快乐剧场”。

快乐剧场课程的性质是“关注体验”,带着心理剧的理念,形成结构性团体,并且每一次
的课程都是全新不可预设的,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喜欢新奇的探索,在课程中获得的知
识来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自我探究。

在“快乐剧场”,学生可以演出自己的生活,呈现自
己解决问题的“个人知识”,而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组织者。

在“快乐剧场”,“大导演”先简单介绍自己的剧本并选择演员进行排练。

虽然是三五分
钟的小剧本,但学生的演出、导演的排练相当认真。

排练中,演员可以告诉导演自己的好想法,从而不断完善剧本,直到能够完整展现整个剧本的内容。

排练当中,随时可以听到学生的互相
提醒,如“不能偏台”“声音要响亮”“增加道具”等,个个都很专业。

每次表演结束,“主持人”都要请师生点评。

通过观看与表演,学生们得到启发和教育,
并将其带回生活中。

如《考试之后》《抄袭事件》《挫折先生,请走开》等,这些心理剧活泼
而充满创意,俨然是一场教育现场会。

每节课尾声,一个个排练成熟的校园心理剧“新鲜出炉”,他们对自己的表演很有信心,于是邀请更多观众进“快乐剧场”观看。

剧场里,稚嫩的
演出,呈现着故事;专注的观看,思考着故事。

随后,教师组织交流,让这些学生借着故事看
到自己,自然而真诚地互助与成长。

这就是“快乐剧场”,一个孩子们的舞台,一个可以敞开
心扉的地方。

学生们反馈,“快乐剧场”是个神奇的地方,可以让自己变得勇敢,变得自信,敢于当众
大声说话;可以结交很多新朋友,学会和同学们团结合作;可以学着自己创作剧本,觉得自己
的原创表演很有意思;可以告别紧张胆怯的自己,学会如何让自己更快乐;可以通过表演突破
自己,比如在最害怕的时候也能勇敢面对……
确实如学生所说,“快乐剧场”有点神奇。

快乐剧场课程并没有设计任何心理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孩子们收获的却是心理的成长。

二、满园“心”香,源于心育师资的全员化与专业化
1.全校教师都是心理老师。

近年来,学校力推“全校教师都是心理老师”的教育理念,形成“大心育团队”,明确心
理健康教育三级预警系统,提出了“333”心育工作模式。

大团队由校长组织,集体参与上海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的培训认证,认真学习相关课程。

通过教科室推动,学校组织各种校本培训,提升教师全员心育意识,使教师们在自己负责的学科中渗透心育工作。

2015年8月,学校出版
的《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丰富心智》正是这一集体参与的行动的成果。

为杜绝师源性心理问题,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保健,学校从面对家长、面对学生、面对自
己三个方面提出倡议,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多渠道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积极培
植教师小团体,如关注光影的“摄影棚”、精于书艺的“墨香苑”、“美丽伽人”瑜伽馆、
“飘香居”咖啡屋、禅意“品茗居”以及“读书沙龙”“球乐馆”“美味烘焙坊”等等,各种
教师小团体结合团体心理讲座及教师心理成长小组,组成了专业化、常态化的教师心理健康支
持系统。

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

由全体心理课题组的十几位成员组成的“小心育团队”负责学校心理支持体系的运作,并
且通过培训促进心育工作的开展。

团队成员都是最早加入的资深教师,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学习,他们有热情、懂专业。

校长带头参加学习,并率先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同时
支持有兴趣的教师系统学习叙事治疗、团体辅导、焦点解决、感统训练、沙盘游戏等理论,鼓
励教师学习后回来实践。

目前,学校有6名国家心理咨询师、2名叙事心理治疗师、1名NLP治疗师、1名皮纹判读师、6名感统训练师,3名沙盘游戏治疗师。

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学校心理
咨询专家团队有较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3.专职教师“压担子”。

朱晓艳是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还是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她从优秀的语文教师转变为
学生喜欢的心理教师,十几年来,她不变的梦想是“做学生的心灵导师,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她的成长不仅得益于自身多年的努力学习与实践,更得益于学校择优任命“压担子”的决策。

2008年,学校被评为徐州市市级示范校后,任命朱老师为专职心理教师,同时将教科研工作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包交给她,以重担激励其不断超越与成长。

朱老师带领团队积极推动学校心育工作,为学校开创“心乐周”、心情故事、书信辅导、
家庭辅导、感统训练、新生成长营等心育形式,建设当地领先的心理发展中心。

重担之下,她
努力提高自己,用心且细心,专注且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学生访谈经验,每年开设心理讲座数场,免费接待求助者数百人次。

2007年开始,朱老师跟随台湾吴熙琄老师学习叙事治疗,学以致用,大量实践,完成徐州
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呵护心灵——基于叙事治疗的小学生挫折心理辅导实践研究”。

专职心理教师“压担子”,让普通的教师走向优秀,与学校心育事业共生共荣。

借教科研
的力量,让非主流的学科走向规范,让心理健康教育变身为学校心智教育文化。

三、满园“心”香,源于心育工程的多层次与常态化
1.小组辅导,立足实效多层次。

起初学校模仿台湾学校的操作方式,根据学生的特质和需要,开展同质性小组辅导,小组
一般不超过12个人。

如,为不自信的学生,开设“小飞侠自信心训练营”、为需要提升意志力的学生,开设“会飞的小蜗牛意志力训练营”等。

后来,学校把专业理论取向带入小组辅导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活动形式,如针对学生的感统训练营、叙事成长小组、沙盘游戏小组、
心理DIY等,针对家长的“陪伴慢孩子”心理成长小组,针对教师的“让爱流动”叙事自我成
长小组等。

2.心育工程,常态化。

学校有一项坚持了10年的心育活动——“心乐周”,这一周,心育组教师们各展所长,充分施展创意,给全校师生集中呈现一场心灵盛宴。

其包括心理漫画、心理拓展活动、心理小报、心理提案、心灵暖文、校园心理剧等,比赛与展示兼具,爱心与创意尽显,成为学校重要的文
化风景。

以“第十届心乐周活动”为例,活动主题为“微笑每一天”。

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团队负
责的心乐周活动已经开展到第10年。

2016年3月下旬,大家再一次成功完成任务,一周精彩
纷呈的活动,成为校园里最美最温暖的阳光。

“两个倡议”。

周一“国旗下的讲话”时间,校长提出倡议:一是“传递微笑”,在这一
周里,希望每个同学送给身边的同学、老师、父母一个微笑,并为他们的一个小小进步点赞。

二是“传递方法”,在学校西侧画廊特设一块心理展板,大家写出自己的困惑,互助解决问题。

“开心一课”。

王桂莲等7位学校兼职心理教师,进入一二年级课堂,为学生执教心理辅
导课“我爱我自己”。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欣喜地收获充满正能量的“优点树”卡片,个个感
觉如获至宝。

“校园心理剧比赛”。

这个比赛得到四五年级学生的热烈响应,涌现很多原创作品,主题
涉及同学友谊、离婚家庭、作业抄袭、学习方法等热点话题,精彩生动的表演,让参与的学生
得到深刻的启发与丰富的收获。

“心语心愿”。

吴思源老师负责的“心语心愿”心理互动专栏,吸引了大批学生参与,原
汁原味的问题与方法。

在此交汇融合,从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主动解决问题的决心与智慧。


生纷纷热心回应,并表达对活动的想法,希望永远保留这个栏目。

“家长园地”。

李丁秀老师负责的“家长园地”展板,内容丰富,不仅有各年级学生的心
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思路,还有各学科学习的指点,给家长很多启发与思考。

另外,“好家长成
长营”QQ群的落地以及网络活动的开展,为家长提供了一个科学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了家长
们的心理困扰。

“家长讲座”。

作为心乐周的保留项目,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多年。

为了与时俱进帮助
更多的家庭,陆晓春、唐茗、高红老师在选题上下功夫,在讲座技巧上下功夫,增加了互动环节,让家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精彩生动的讲座,得到家长们的认可与支持。

另外,焦美华老师主持三年级学生“画心情说故事”,穆西峰老师为全体六年级学生进行
心理健康水平测试,朱晓艳老师为六年级学生开设心理讲座,这些活动为学生带去一份知识、
一份放松、一份启发。

四、满园“心”香,源于手写信件引领心灵成长
1.叙事流派的个别辅导,更贴心灵。

在学校“快乐屋”,有擅长叙事疗法的专职心理教师接待求助的学生与家长。

叙事治疗理
论强调没有绝对的真理,每个孩子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每次咨询过后,心理教师都会给孩子
写一封信,在总结咨询过程的同时,给孩子后续的力量支持,至今已经收集个案数百件。

2.“悄悄话信箱”的手写信件,朴实真诚。

开始于十几年前的“悄悄话信箱”,不仅是解决学生的一过性的心理困扰的“老朋友”,
还是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的桥梁,可以有效分流学生的求助。

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团体辅导,对于个别书信解决不了的困扰,可以预约相关学生在“快乐屋”进行个别辅导。

3.“老师回信啦!”
进入炎热的六月,同学们的“悄悄话”多了起来。

才两周时间,教师们就回信50多封。

这些信件涉及同伴交往、学习方法、与父母沟通、身体变化、教师的公平等等话题。

求助最多的
是与同学相处的问题,这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处在人格形成的初级阶段,自我
意识的萌发让他们特别在意同伴对自己的看法。

“老师回信啦!”接到回信时,学生们满脸的喜悦,捧着教师亲手书写的信件,读到温暖
的言辞,看到美丽的字迹,他们知道自己被重视、被倾听,心里的阴霾消散。

一切释然后,学
习生活也更加积极快乐了。

为了让“我的心事,悄悄说”活动顺利开展,心育组教师们为自己起了可爱的笔名:心语
姐姐、雨田、童欣、巧笑倩兮、小雨点、花千骨。

在工作之余,他们倾注爱心回复信件,经常
收到学生真挚诚朴的感谢。

五、满园“心”香,源于心育文化落地成系列
1.生成文化,心智教育露头角。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事业有根有脉,学校致力于让心理健康教育落地,让全体教师积极参与。

经过十几年的坚持,打造出一种优质的学校教育,因其“温暖心灵启迪智慧”,因此称其
为“心智教育”。

心智教育,是全面的校本化教育模式,它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起点,以多重社会建构为策略,关注个体自由心智的启发与能力的培养,形成心灵成长与智慧发展并重的乐园式文化。


是一种温暖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它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凸显每个人
的热情与创造力;它是一种有活力的教育,发展个体心智使之不断优化,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

它既是教育理想的表达,也是工作方式的诠释。

在这里,每个人都自由地成长,努力地
实现自己。

心智教育,将管理的柔、课程的甜、教师的润、课堂的暖、校园的雅甜美交织在一起。

2.教育科研系列化。

教育科研有效推动了学校心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2010年,学校以儿童心理发展为视角开展
研究,完成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与小学生心理发展最匹配的心育方式研究”;2011年出版《小学生心理发展自助读本》;2012年,初步建构全校心智教育实践模式,上海市黄浦区教育科学研究所2011年度规划课题“心智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顺利结题;2015年,促进心智教育实践体系化,学校出版《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丰富心智》;2015年年底,江苏
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社会建构的心智教育实践研究”顺利结题。

3.拓展育“心”渠道,创建“五色花”心智校本课程。

除了带给学生积极心理支持的“蓝色育心课程”,还有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
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的“红色育人课程”;依托徐州著名的两汉文化资源的“棕色文化课程”;依托学校隔壁的美丽公园,并在校园中开辟部分区域,形成的“绿色探究课程”;依托
学校茶艺社、咖啡屋、烘焙厨房等场馆,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的“橙色智慧课程”。

4.“走心”的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工作力求贴近每个教师的心灵,如开展主题为“关爱自我——献给亲爱的老师们”的团体心理辅导,旨在让每个教师关爱自己“内在的小孩”,进而关爱到学生及家人。

用一个小小的气球,代替你内心的“我”,你会把自己的气球吹成多大呢?这虽然是个游戏,却给了教师们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

随后在摸一摸、看一看、碰一碰的过程中,与自己的
心灵对话:有的教师手持小得发皱的气球,说第一次这样审视自己,小小的自我都被虐待成这
样子了,自己居然还没发现,是时候要清扫心灵垃圾了。

“画出自己的树”这个环节,教师们
真诚地表达着自己:有的教师树木葱郁,硕果累累,而有的教师却是枯树断枝,这些都是真心
的坦露,特别的表达。

“闪亮点点”这个环节,请教师们写下同事的优点,并且贴在对方的树下。

那一刻,他们
的心被温暖了,很多人热泪盈眶,感到自己的努力与辛苦在得到同事认可,心里的冰一点点融化,集体的温暖滋润着心灵,让自己更加自信地奔向前方。

有的人说,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同
事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提升了。

最后,大家起身给最想感谢的人一个大大的
拥抱,在温馨的氛围中结束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的所有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更离不开学校心育团队17年不变的热情与付出。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荣誉,必将激励大家把每一件平
凡的小事坚持做到不平凡,让“心”香满校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