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朝;以丞相为首三 公九卿组成,布衣为 相,是执行机构
成立新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东汉时期出现更为灵活方便的一牛挽犁牛耕法 (1)耕作工具的进步: 西汉时的耦犁(二牛抬杠、西汉赵过)与犁壁,东汉时已推
二、 两汉时期的经济 第一年
广到珠江流域。
(2)耕作技术的进步: 西汉赵过推行的代田法(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第二年 渠 (3)耕作制度: 首
2.个人发挥: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吸收法家、道家和阴阳家 的学说对儒学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需要。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观点。 内容 “屈民而仲君,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观点。 •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屈君而伸天” (仁政) • 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 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 “道”就是指“三纲五常”的道德信条,这些道德是 做 •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 为“百神之君”的“天”安排给人世间的,只要是 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 “天意”不变,它就永远不能改变,董仲舒的思想为 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 尊儒术”的主张。(大一统)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权、君权、神权、父权、夫权、族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于道,勿使并进。邪 权的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针对为人处世的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 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材料四 实质: “道之大原出于天, 天不变道亦不变”
C
三、两汉时期的文化 政策:休养生息
措施:⑴减轻田租;⑵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⑶ 1. 思想的发展 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赋税徭役
(1)汉初的治国思想
黄老之说
实行 原因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儒 家、法家都是“有为”政治,不能适 应休养生息需要。
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 影响 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 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 实质是一种“积极的无为” 国力渐渐增强(文景之治)。 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
黄老之学对西汉社会的影响
1.作用
使汉初的社会迅速地恢复了元气 ,国力日盛
2.弊端 政治: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民族:匈奴威胁西汉政权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有为而治) 背景
1. 现实需要:
① 武帝时王国问题继续威胁中央政权,需要一种符合实 际的统治思想以巩固政权。 ②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经济恢复发展后的 变化。
独尊地位
【高考真题】(2010· 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 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 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 表明(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
【典型题例】汉代贾谊《新书· 礼》:“天子爱天 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属,士庶各爱其家。失 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 弱之称也。”材料表明( ) ①孔子的“仁爱”思想 ②“仁爱”只能是天子和诸侯的施恩 ③“仁爱”是有界限的 ④贾谊倡导尊卑有序的“仁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马王堆素禅衣
④制漆业:发展迅速
提花机
“赛里丝”
• 据史书记载,古罗马人十分喜 爱中国的丝织品,公元前1世纪, 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 袍出现在剧场曾轰动一时。那时 期,身穿中国丝织品衣服,成为 罗马社会上层的风尚。 西方称中国“赛里丝”(丝 国),长期以来丝绸之路绵绵不 绝。
A.采纳董仲舒建议
C.颁行推恩令
B.实行郡国并行制
D.设立刺史官职
C
(3)刺史制度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 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 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 兴但因计支,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
西汉: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
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西汉全图
长安
东汉疆域
一、政治制度
承袭秦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
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但汉 朝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对这些制度有所损益变化。
苛法、重赋、繁役
监察、选官、赋役
1.中央集权的巩固
(1)郡国并行制
分封诸侯王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 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消极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 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三、两汉时期的文化
2.科技文化的发展
(1)造纸术 ①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 的纸,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 汉 纸
我国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纸 地图,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植物纤维纸 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
◇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 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于 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取代 了竹木简和帛,成为古代 中国的主要书写材料。为 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 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原料:树皮、破渔网、 麻头…… 制造工艺:制浆——制纸——晾干
公元4世纪
造纸术的外传
(2)天文学
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动仪
(2)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 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3)对外贸易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 凿空 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 称为“丝绸之路”。 大秦
丝绸之路
材料表明典型题例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新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汉武帝建立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积极消极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
D.②③④
C
(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14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 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 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D
手工业
②冶铸技术: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①西汉武帝以后,盐铁官营,统一铸钱。 汉代冶炼业中开始用煤作为燃料;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水排 ②制瓷业: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③丝织业:
中 亚
今新疆地区
欧 洲 西
玉门关
敦煌
亚
阳关 河西走廊
长安
西 方
马匹、皮毛、瓜果蔬菜、香料、药材、 珠宝、音乐、舞蹈、宗教(佛教)----
东 方
友谊之路
丝绸、瓷器、漆器、铁器、冶铁 技术、蚕种和养蚕技术------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注意:海 上丝路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西 域。这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加强。还颁布限制藩 王的 “附益之法” ,不许诸侯王召结宾客,限制 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 事。诸侯王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中央集权大大加 汉高祖刘邦 强。支脉疏远的王侯与一般富室无异。 郡国并行制
适应了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带有神学倾向 (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
(3)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的有为)
(1)尊儒: 政治:起用儒者参政;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 (2)倡儒: 教育: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汉武帝时期完成了 ①兴办太学——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 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 ②兴办郡县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郑 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六辅渠 (4)水利工程: 国
龙首渠
白渠 渠 漕
汉朝建有六辅渠、漕渠、白渠、龙首渠;坎儿井
坎儿井: 新疆一带的灌溉工程。暗流…… 是世界水利史上的创举,适合土质松软、不 易修渠的农田灌溉。
东汉: 王景治河
黄河安流近800年
【高考真题】(2011年山 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 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 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B
【高考真题】(2011年福建省文 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 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 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 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水运浑象仪
地动仪
(3)数学
《九章算术》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①成书年代: 东汉, ②特点: 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 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③地位: 这些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 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④意义: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 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典型例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
还。”这是唐诗中的名句。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
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楼兰国的兴
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
B.农耕文化的发达
C.旅游业的发展
D.战略位置的重要
A
2012年上海历史,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 的直接统治区域。该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考点】汉至元政治制 度演变(汉代中央集权 的措施)
•
商业的初步发展
(1)政策: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难发展
表现:
①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一入市籍贯不得为官,表明商人社会地位较低。 ②盐铁官营。
学习思考:
《汉书》中记录了这样的说法:“今法律贱商人,商人 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情形呢? 原因: (1)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造成商 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 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 (2)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存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 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 削农民来生存的,农民虽然名义上政治地位被“抬高”, 事实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
削藩,平定“七国之乱” 推恩令,置刺史
汉武帝
(2)汉武帝“推恩令”
• (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 与政事”的现象发映了 • A.君主专制的削弱 • C.中央集权的加强 B.宗法制的消亡 D.分封制的巩固
• 【考点】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西汉解决王国 问题)
C
【典型例题】《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 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 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
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还设置司隶校尉。
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刺史的监察权进
一步加强 。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名
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地方郡县两级变为州、郡、
县三级。
2.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汉武帝建立中朝和外朝
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 书令、侍中,是决策机构。 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加强 对中央的控制。
A
(4)评价 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积极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启示:思想上的统一是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的,思想文化要与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 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典型题例】(2010· 衡阳高中联考一)《九 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 股等九章。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②与农耕生产密切相 关 ③注重理论研究 ④以计算为核心的古 代数学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④
B
【典型题例】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创 新,下列举措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有( ) ①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 ②汉武帝建立太学, 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③洋务派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 ④蔡元培的“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