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氏病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氏病的临床效果
刘迎迎
【摘要】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克罗恩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5 mg/kg,分别于患者用药0、2、6周及以后每隔8周予相同剂量维持,共8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恢复及内镜下病理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组为73.3%),生化指标ESR、CRP明显下降,内镜下病理明显改善(对照组内镜下缓解率为10.0%,内镜下改善率为6.7%,治疗组内镜下缓解率为66.7%,内镜下改善率为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可明显提高克罗恩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6(022)015
【总页数】2页(P123-124)
【关键词】英夫利昔单抗;克罗恩氏病
【作者】刘迎迎
【作者单位】河南 462002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
【正文语种】中文
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尤以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最多。
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
其又称为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1]。
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英夫利昔单抗(IFX)[商品名类克(Remicade),美国强生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TNF-a单克隆抗体,属于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新型生物制剂,本品主要活性成分为重组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是一种人鼠嵌合性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跨膜抗原CD 20结合。
尤其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瘘管性克罗恩氏病或中、重度活动性患者[2-3]。
本研究采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克罗恩氏病患者30例,现将近期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入选对象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克罗恩氏病患者。
根据临床表现、内经检查和病理活检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的共识意见[4]的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氏病的诊断标准。
60例患者按知情同意的原则和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1.0±
2.5)岁;病程4个月~20年,中位数3年。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等及发热、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等全身表现,其中19例并发肛瘘,6例并发肛周脓肿。
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49.5岁,平均年龄(31.5±2.1)岁;病程5个月~19年,中位数3年。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腹痛、腹泻、腹块与肠梗阻等及发热、营养障碍等全身表现,其中16例并发肛瘘,8例并发肛周脓肿。
治疗前2组均行胸部X线检查及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以排除结核病。
2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及炎症活动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
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一般营养支持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
疫抑制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并根据并发症分别相应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处理。
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英夫利昔单抗5 mg/kg(≥2 h滴完),分别于患者首次用药后2、6周及以后每隔8周予相同剂量维持,共8次。
1.3 观察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临床症状缓解,生化指标ESR、CPR恢复及内
镜下病理愈合等情况。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4 疗效观察及评价指标克罗恩病氏病CDAI评分≥150定义为临床活动,CDAI
<150即判为临床缓解,治疗后CDAI降低幅度≥70或达到临床缓解即为治疗有效,CDAI≥150或降低幅度<70为无效。
内镜下活动度判断参照简化的CD内镜下评分(SES-CD),评分为0即为内镜下缓解,评分降低≥1为内镜下改善。
生化指标ESR、CPR为反应疾病活动性的辅助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
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胀等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对照组治疗有效
率为10.0%(3/30),治疗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生化指标治疗后2组疾病活动性指标ESR、CPR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
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见表1。
2.3 内镜下活动度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内镜下缓解率为10.0%(3/30),内镜下改善率为6.7%(2/30),治疗组内镜下缓解率为66.7%(20/30),内镜下改善率为
33.3%(10/3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药物不良反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生化指标等,
未发现明显的流感样症状、过敏、感染、恶性疾病、肝毒性、心衰等不良反应。
CD在欧美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尤其食物中脂肪与蛋白质比例成分的提高,该病在我国的发生有上升趋势。
其虽为良性疾病,但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未明,目前认为克罗恩病是一种由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终生性疾病,至今仍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患者可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而术
后复发率很高。
目前其传统治疗药物有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营养支持、抗生素等,但这些药物疗效有限,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多。
英夫利昔单抗是一种新型生物制剂,其可凭跨膜性、可溶性与TNF-a高亲和力结合,抑制TNF-a与受体结合,从而使TNF-a失去活性[5],并经补体和抗体依赖型细胞作用诱导T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溶解。
该药疗效确切,其具有以下作用:(1)减轻症状和体征;(2)达到并维持临床疗效;(3)促进粘膜愈合;(4)改善生活质量;(5)使患者减少激素用量或停止使用激素,而不良反应少,已被世界多地广泛采用,IFX的出现使CD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本实验结果表明,2组相比,IFX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炎性活动指标改善情况及内镜下病理活动度缓解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而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与邓应江等[6]研究结果一致。
再次验证使用IFX治疗CD是一安全、有效的新途径,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活动性,促进粘膜愈合,可以较大提高克罗恩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现在英夫利昔单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多,在治疗病情较重,出现瘘管等并发症,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7-8],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关文献】
[1] 刘晓枢.克罗恩的临床诊疗[J].中国当代医学,2007,6(15):55.
[2] Clark M,Colombel JF,Feagan BC,et al.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the use of biologics in the trea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J].Gastroenterology,2007,133(1):312-339.
[3] Lémann M,Mary JY,Duclo SB,et al.Infliximab plus azathioprine for steroid-dependent crohn's disease patients: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Gastroenterology,2006,130(4):1054-1061.
[4]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73-79.
[5] Ten HT,Montfrans C,Peppelenbosch MP,et al.INfliximab treatment induces apopotosis of lamina propria T lymphocytes in crohn's disease[J]. Gut,2002,50(2):206-211. [6] 邓应江,敖智容,秦红,等.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5):505-507.
[7] 高净,江学良.低剂量英夫利昔单抗不同给药次数治疗激素抵抗型溃疡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5):1453-1457.
[8] 李懿璇,李世荣,李俊霞,等.英夫利昔单抗-类克在激素抵抗及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21):1987-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