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三语文考前仿真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百校联盟2025届高三考前仿真试卷
语文
留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诗文崇尚雅正,风格唯美,但在雅正唯美之境下,却涌现出了以戏谑谐趣为表征的俳谐诗,于北宋时期绽放异彩,蔚为大观,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映射出宋代文化的新面貌、新格局。
俳谐诗何以于北宋时期兴盛而广为传播?这与以下四大要素的关联颇为紧密。
一为诗人作为“舆论领袖”,影响广泛。
正统诗学以诗言志,以诗缘情,以诗感物,其风格与文体一向居于主流。
相比之下,俳谐诗虽属小众,却也变更了正统诗文单一的审美形态,体现了人类情感具有的多元性表达的特征,为文化共生所需求。
俳谐诗之所以能在宋代大放异彩,诗词名家于其间引领风骚,当属关键性因素。
得宋人宠爱的俳谐诗出自苏轼、黄庭坚、辛弃疾等大家之手,于庄与谐、雅与俗之间拉伸出一种张力之美,自然会有一种常人作品中所罕见之气象、境界与格局,令俳谐诗更具魅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加其中。
二为俳谐诗流传形式多样,为民众乐见。
宋代城市旺盛,宋熙宁之后,都城夜市不绝,一派繁华,杂剧、诸宫调、傀儡戏、杂耍等艺术众多而为市民乐见。
面对热闹的大众文化,俳谐诗没有实行拒斥的看法,而是选择了会通。
众多戏剧因素如内容、插科打诨手法与形态融入俳谐诗文创作。
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事为叶丞相赋》中“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洞仙歌》结句“争知道,他家有个西子”等均采纳打诨手法,谐意缭绕。
三为俳谐诗于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
宋代俳谐诗文本以“戏谑”风格为特征,结构相通于杂剧,先冷后热,先说冷语,后说笑话。
俳谐诗不作生硬说教,而是如杂剧打诨,令人发笑中领悟道理,内容富于启迪。
陈善《扪虱新话》曰:“予谓杂剧出场,谁不打诨,只是难得切题可笑尔。
山谷盖是读秦少章诗,恶其终篇无所归,故有此语。
”,而是有所归旨。
四为俳谐诗符合心理需求,民众乐于接受。
谐趣产生之第一要义为心理期盼解构所致。
俳谐打诨并非纯粹为追求语言好玩让人发笑,快乐愉悦。
诗人善用各种言辞引起读者期盼心理,预设情境,对读者期盼心理进行解构,随之产生心理落差,谐趣亦因之而生。
谐趣产生之其次要义为语言逻辑跳动引致。
逻辑颠倒错位,化悲为喜,无情之物化有情,支配一个不甚相关或非一样性逻辑,呈现出乎意料关系,峰回路转,妙语连珠。
俳谐诗兴盛于两宋,是文人审美情趣多样化的呈现,亦受民间文化诙谐审美影响,负载了文人对生活及其谐趣之追求,体现了宋代士大夫雅好谐谑的幽默性格,折射出两宋文化在雅正肃穆之余生趣活泼的另一面。
出自民间,雅俗共致,俳谐诗顺应时代,为民众与雅客所接受与传播,亦是一个时代诗文呈现时代生活之典型。
(摘编自徐雅琴《俳谐诗在宋代的传播》)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俳谐诗与宋代雅正唯美的诗文风格不符却能够大放异彩,映射出宋代文化的新面貌。
B.正统诗学风格与文体一向居于主流,以诗来言志、缘情、感物导致了审美形态的单一。
C.俳谐诗人擅长解构读者的期盼心理,让其产生心理落差;支配颠倒错位的逻辑,出人意料。
D.俳谐诗是北宋诗文呈现时代生活的典型,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民众与雅客接受并传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纳总一分一总的结构,从四个角度论述了俳谐诗在北宋兴盛并广为传播的原因。
B.文章其次段通过与正统诗学的对比,突出了俳谐诗被宋代士大夫普遍宠爱的重要原因。
C.文章在论述俳谐诗融合戏剧因素时,列举了辛弃疾采纳打诨手法的诗句作为事实论据。
D.文章通过介绍谐趣产生的两个要义,证明符合民众心理需求的俳谐诗易于让人接受。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词名家的俳谐诗以其罕见的气象、境界、格局使得宋代俳谐诗具有吸引人的独特魅力。
B.俳谐诗运用打诨纯粹是为追求语言的好玩,在诙谐中蕴含人生哲理,对读者进行启迪。
C.假如俳谐诗面对喧嚣的大众文化实行拒斥的看法,就不会凭多样流传形式为民众喜爱。
D.俳谐诗呈现的多样化的文人审美趣味是由两宋文化在雅正肃穆之余的生趣活泼确定的。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报道,“高通2024年发布的《5G经济探讨报告》预料,2024—2035年间,5G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与印度同等规模的经济体,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建12.3万亿美元经济产出,全球5G价值链将创建3.5万亿美元产出,同时创建2200万个工作岗位。
”
不但能使平民用户受益,还能带来AI、物联的发展,更能创建GDP、供应就业,这就是为什么5G能影响一个国家将来十年的国运。
谁领跑5G,谁就得到了世界上最尖端的移动通信技术,就好比美国因为当年的核弹技术,在二战之后成为世界霸主、变更世界格局的经验,5G亦可达此功效。
全球知名询问顾问公司德勤(Deloitte)近日发布了一份关于中美在建基站的报告:目前美国在5G建设方面的花费已经被中国超越,目前中国支持5G通讯的基站数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
(摘编自《中国5G震撼来临,将来必将辉煌》,“搜狐网”2024年12月)材料二:
(摘编自《<中国5G应用市场数字化专题2024>发布:中国或将引领全球5G产业发展》,“易观智库"2024年2月14日)
材料三:
全国两会开幕至今,中国信息通信探讨院院长刘多代表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5G技术与应用。
“5C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刘多代表对此充溢信念。
这位亲历了几代通信网络发展演进的科研带头人认为,技术与应用开发之间,就好比修路和造车的关系——“移动通信技术基本以‘十年一代’的周期更新迭代。
每次技术更新,等于修一条更宽的路。
路通了,自然有许多车沿着路跑起来,越跑越快,车的类型越来越多,路上也越来越热闹。
”
技术变更世界。
技术被人们对更美妙生活的憧憬推动着向前发展,而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供应可能,激励开发者创建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
这是刘多代表的切身体会。
因此,“要以发展、前瞻的视角看待5G的可能性”。
5G技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最易被大众感知。
“最大的变更就是速率更快。
因为‘大带宽’的特质,5G比4G快10倍左右,下载一部电影大片一两分钟就足够,高清视频也不再卡顿了。
”刘多代表介绍。
此外,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远程医疗……都将在5G的助力下更快更好地实现。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工业互联网有三大体系: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平安是保障。
而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把水表、电表、煤气表、设备、家电等都通过传感器连入网络,大大提升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水平,其‘低时延、高牢靠’的特质,为工业互联网的实时限制和预警等供应了技术保障。
”刘多代表认为,这对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部署有很大帮助。
(摘编自《5G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光明日报》2024年3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5G经济探讨报告》所供应的数据可知,2024—2035年间5G及其价值链创建的经济产出将特别可观,会对全球GDP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
B.5G是世界上最尖端的移动通信技术,谁能领跑5G,谁就有可能变更世界的格局,甚至有可能领袖全球,这是5G研发倍受重视的一个重要缘由。
C.材料二的柱状图是对2024—2035年5G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度净贡献值的预料,从数值的变更来看,这16年将有波动起伏,但总体呈稳定增长趋势。
D.中国信息通信探讨院院长刘多对5G时代充溢了信念,他用修路和造车的关系形象地说明白技术与应用开发的关系,技术更新离不开应用开发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目前,中国在5G建设方面的花费超过了美国,中国支持5G通讯的基站数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由此可知,我国对5G建设特别重视,投入很大。
B.刘多提倡“要以发展、前瞻的视角看待5G的可能性”,对更美妙的生活憧憬具有推动技术发展的作用,技术发展促进应用升级,5G技术将会变更世界。
C.利用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通过传感器把各种设备连入网络;利用其“低时延、高牢靠”的特质,可以从技术上保障工业互联网的实时限制和预警。
D.想要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部署,就必需实现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5G技术的应用会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匠心
侯发山
老话讲,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
这话一点也不假。
春花原先还是个黄毛丫头,就连她父亲的那些徒弟,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也没把她放在眼里,过了二十岁生日,春花像朵绽开的花,一下子就绚丽了。
上门提亲的不少,这个来了那个走了,好像要把春花家的门槛踩断。
娘不敢拿办法,说只要闺女满足,她没看法。
父亲早几年去世了,把秤店留给了春花,女承父业,她自然要在父亲的徒弟中物色一个。
父亲生前,选择徒弟特别苛刻,从家风到人品,全方面考察,老人家中意后再实行拜师仪式。
学徒期满,经父亲检验合格,觉得徒弟的手艺不丢自己的人,然后嘱咐一再才允许出师。
弯一下指头算算,父亲一辈子也就收了二十来个徒弟,跟春花年龄相仿的八九个,也就是说,春花要在这八九个徒弟中选择一个作为上门女婿,有田青,二贵,吴福,等等。
这是终身大事,马虎不得。
醇厚讲,对田青几个,春花心里也没底,确定考考他们。
店铺是祖传下来的,有一副对联,遗失了下联。
春花说,谁要能对出下联,算是过了第一关。
不只是田青的师兄弟,方圆百十里的人,早就知道这副对联,有文人骚客专程赶来,没有一个人能对出来,太难对了。
上联:老秤一斤十六两。
横批:天下太平。
老秤是指古时的秤,当时一斤等于十六两,秤杆上每表示一斤就有十六点秤花,每一点表示一两。
可别小看小小的秤花,还是有讲究的:七颗星代表北斗七星,六颗星代表南斗六星,还有三颗星是福、禄、寿三星,为的是告诫商人:缺一两折福,缺二两折禄,缺三两折寿。
一斤和十六两都是数量词。
这两者限定了数量关系,一个数目限定了另一个数目是相等的一个关系。
而老秤的来历是典故,暗含秤主要的用途是不短斤少两,有童叟无欺的意思,所以横批“天下太平”的意思也就来源于此,不然斤两不够,必定惹起事端,就不太平了。
田青师兄弟,在没有进店的时候,就没少琢磨这副残联,胆怯师傅提起这个话头。
现在春花既然出了考题,是骡子是马总得遛遛,要不,过了这个村也就没这个店了。
田青说,象棋半副二八颗。
二贵说,新春一年十二月。
吴福说,仁德百世万千年。
春花没有一个中意的。
她虽不知道正确答案,但认为这些下联还缺点什么,没有祖辈要表达的意思。
还有一个徒弟,名叫秋实,平常木讷,醇厚。
他对春花说,师傅在世时常说,做的秤一头是货物,一头是良心。
所以,我对的下联的是“匠人良心重千钧”。
春花两眼一亮,觉得秋实对的还在点子上。
这只是第一关,春花还要进行其次关的考验,就是微服私访,暗中打听田青师兄弟的技艺。
县城就这么大,用秤来做买卖的就那么多家,这些秤也都出自父亲的徒弟之手。
走进一家店铺,春花先看秤,看做工,验精度,然后问问人家秤是谁做的,多少钱买来的。
有田青做的,有二贵做的,有吴福做的,也有秋实做的……真不愧是父亲的徒弟,春花愣是没瞅出毛病来。
田青这天来找春花告状,说秋实的老娘舅在临县偃师县城开了一家“赵家米店”,原来生意不景气,在秋实那里订做了一杆秤后,生意做得很是红火。
田青怀疑这杆秤缺斤少两,不然,生意不会这么好。
春花便来到偃师县城,通过打听,得知原来这里有六家米店,只有“赵家米店”生意萧条。
后来不知道啥缘由,近两年生意特殊火爆,大有吞并其他米店的意思。
春花就到店里买了五斤米,私下称了称,竟多出了整整一两!春花向县城的老百姓打听,
他们都说,“赵家米店”斤两足,都情愿到这家店里买米吃。
春花又到店里看卖米的那杠秤,看到秤的确出自父亲徒弟之手,因为秤上有祖传的记号——在秤尾处用细铜丝掐上了一个心形图案,之所以这样做,一是用来平秤,二是时刻提示做秤人和用秤人要讲天地良心!春花睁大眼睛细致视察,发觉这杆秤的心形要大一些,所以,每卖出一斤东西要多出两钱。
春花的脸上洋溢出笑意,心里有了自己的选择。
回到家,春花把心里话告知了娘。
娘沉吟一下,说这孩子是不是有点那个了。
春花不以为然,说,娘,匠人不但要有匠心、良心,还得有爱心。
洞房花烛夜,新居里传出了新郎新娘的静静话:
“舅舅说自己生意不好,让我给他做一杆秤,每一斤少两钱。
终归是自已的舅舅,我想来想去,就把那个图案做大,每卖一斤东西就多了两钱……”
(选自《北京文学》,2024年第2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父亲生前收徒要经过从家风到人品全方位考察才能拜师,经过检验合格、叮嘱一再才能出师,后文田青师兄弟个个都技艺精湛,与这些内容形成了照应。
B.春花在选择上门女婿这一终身大事上很慎重,她设计了对残联和暗中考察两种形式,可以看出春花是一个聪慧稳重、擅长视察、独立决断的姑娘。
C.田青找春花告秋实的状,怀疑秋实做了杆缺斤短两的秤帮助老娘舅,引出了后文春花求证的情节,进而通过写秋实做秤表现他的匠心、良心与爱心。
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秋实在洞房花烛夜道出原委,他为帮助舅舅摆脱生意窘境,故意将秤上的心形做大,这正是秋实通过春花考验运用的方法。
8.小说为什么要具体介绍老秤?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花父亲虽未正面出场却形象分明,请简要概括其形象特点和作用。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宁,字志道。
正统末,自以舍人从军有功,为锦衣千户。
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守御柴沟堡。
成化初,充大同游击将军。
寇入犯,与同官秦杰等御之小龙州涧,擒其右丞把秃等
十一人。
改督宣府操练,移延绥。
地逼河套
..,寇数入掠孤山堡。
宁提孤军奋击之,三战皆捷,寇渡河走。
明年复以三千骑入沙河墩,与总兵官房能御之。
寇退,复掠康家岔。
宁出塞百五十里,追与战,获马牛羊千余而还。
时能守延绥,无将略,巡抚王锐请济师。
诏大同巡抚王越帅众赴,越遣宁出西路。
破敌黎家涧,进都指挥同知。
朝廷以阿罗出复入河套,频扰边,命越与朱永御,而以宁才,擢都督佥事,佩靖虏副将军印,代能充总兵官。
宁起世胄,不十年至大将,父友多隶部下,亦不以为骤。
逾月,寇大入,永遣宁及游击孙钺御之。
至波罗堡,相持三日夜,寇乃解去。
亡失多,宁以力战得出,卒被赏。
至冬,贼入安边,宁追击有功。
七年又与诸将孙钺、祝雄等败寇于泥忽都河,玺书
..褒奖。
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屡欲降,内惧朝廷见罪,外畏阿罗出仇之,彷徨不决。
宁请抚慰以固其心,卒降之。
明年,参将钱亮败绩于师婆涧,士卒死者十三四,宁与越等俱被劾。
帝不罪。
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又明年,寇入榆啉涧,与
巡抚余子俊败之。
进署都督同知。
与子俊筑边墙,增营堡,寇患少衰。
弘治中,用荐署都指挥使,分领操练。
十一年十二月卒。
赠都督佥事。
宁束发
..从军,大小百十余战,身被二十七创。
性沉毅,守官廉,待士有恩,不屑干进。
(节选自《明史·列传六十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
B.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
C.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
D.时满都鲁等屡犯延绥/宁帅镇兵力战/寇不得志/乃出西路/直犯环庆、固原/宁将轻骑夜袭之鸭子湖/夺马畜而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佥事,官名,宋代为各州府的幕僚。
金、元、明仍沿用,唯职掌有别,至清代渐废除。
B.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的汉族地区。
C.玺书,原指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在文中指皇帝用来褒奖许宁等人功绩的诏书。
D.束发,即系结头发。
古代男孩女孩均在15岁时将头发束为一髻,以为成童之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宁战功卓著,多次升迁。
他以舍人的身份征战有功,任锦衣千户;在黎家涧之战后,升为都指挥同知;弘治年间,因战功被授予都指挥使,分管操练。
B.许宁作战骁勇,屡次克敌。
在孤山堡,他率孤军抗击,三战皆胜;在波罗堡,伤亡惨重,他以死战得以脱身;在延绥,他率镇兵与敌人死战,使敌寇不能得逞。
C.许宁审时度势,擅长安抚。
在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倒戈过程中,他恳求抚慰把哈孛罗,消退了其内心的忧虑,坚决把哈孛罗倒戈的决心,最终使之倒戈。
D.许宁统兵有方,赢得确定。
他居官廉洁,善待士兵,他父亲的挚友都确定他的战功,认为他名副其实;参将钱亮在师婆涧战败,他被弹劾,皇帝也没有问罪。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宁起世胄,不十年至大将,父友多隶部下,亦不以为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迤北开元王把哈孛罗屡欲降,内惧朝廷见罪,外畏阿罗出仇之,彷徨不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白沟①行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②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③,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白沟:宋辽之间的界河。
②不道:不说。
③棘门灞上徒儿戏: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刘礼、周亚夫分别驻守棘门、灞上、细柳。
文帝在巡察了
三个驻地以后,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
”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简明写实,写出了白沟河北尽成辽地,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的状况。
B.“锄耰”是松土、平地的农具,诗中“万里锄耰”则代指北宋广袤的农业生产地区。
C.诗歌借汉文帝对棘门、灞上的评价,委婉地指责了当时北宋边将的庸碌无能。
D.诗歌尾句希望北宋将士以李牧、廉颇为榜样,加强防卫,使边疆不再受辽侵扰。
15.请赏析颔联“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两句。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刿细致视察齐军败走的状况,并由此判定了追击敌人的最佳时机。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主宾欢饮的场景:他们乘着一叶扁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借助水和月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后,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痛饮。
(3)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用风雨,写出了他对国家与个人前途的双重忧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些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____________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智能手机在学生群体中快速普及,并由此引发了学生沉迷于手机嬉戏、干扰课堂秩序等一系列问题,加之近视的青少年____________,使许多人将目光聚焦到手机上。
小小的手机引出困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大课题,是因势利导还是一禁了之,成为考验学校和老师理念与才智的课题。
数字化、智能化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其利,____________。
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可便捷地获得各类资讯。
教、学、评、测等环节均可基于实时反馈和数据分析刚好完成,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特性化教学和____________。
其弊,也清楚可见。
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内里的“低头族”,影响了身心健康,干扰了留意力,分散了教学秩序。
更为严峻的,还有部分学生因沉迷网络世界导致心理疾患,或受不健康内容的诱导误入歧途。
如何更好地兴利除弊,还须要学校和家庭的亲密协作,进行柔性引导。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日新月异不行胜举了如指掌因人而异
B.日新月异不行胜数一目了然因材施教
C.一日千里不行胜举一目了然因人而异
D.一日千里不行胜数了如指掌因材施教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实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不能运用智能手机
B.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实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可以运用智能手机
C.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实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利弊参半
D.但心智尚未成熟、自制实力仍相对较差的中小学生运用智能手机弊大于利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不能自拔,成了校内里的“低头族”,影响了身心健康,干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