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测量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管施工测量方案
1、概述
为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开工前,根据业主及设计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水准控制点,按三角网、导线网及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建立施工使用的平面控制网及高程网。

新建立的控制网经测量复核业主交付的控制点和有关测量资料后,如果有桩不足、不妥,位移移动或者精度与要求不符,均须进行补测、加固,并将和核测结果报送监理、业主审批。

2、测量放样的基本内容
⑴根据业主和设计院移交的测量控制点位布设控制网,并定期检查(一般一个月一次)
⑵测定顶管井接收井中心的位置。

⑶补充施工中需要的水准点。

⑷施工过程中,测定并检查施工部位的位置和标高。

⑸顶管顶进轴线、标高测量。

⑹建筑物的外部变形观测点的埋设和定期观测。

⑺竣工测量。

3、平面控制测量
3.1平面控制点检测
根据业主及测绘院提供的平面控制点作为向管道内传递坐标和
方位的联系测量依据。

对甲方所提供的平面控制点进行双月复测,并上报监理给予复核,如果检测的成果超限,立即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会同业主和武汉设计院研究解决。

其中平面点实测与理论值较差为:夹角≤5″(边长大于1公里);当边长小于1公里时按照下列公式:E/D*ρ(E=0.025、D=边长、ρ=206265)。

其中最大不超过±10″,边长实测与理论值较差为1/90000。

3.2地面趋近导线测量
地面趋近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从测量交桩点通过附和导线的形式把坐标、方位引测到顶管井位附近点位或施工控制点上,为竖井传递或测量放样做好准备。

也可采用边角三角形引测近井点的坐标和方位。

近井点或施工控制点的个数不得少于3个,并相互通视。

技术指标为:
(1)每边测距中误差±6mm
(2)测角中误差±2.5″
(3)测回数4(1″全站仪)
(4)方位角闭合差±5√n″
(5)全长相对中误差1/35000
(6)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8mm
观测采用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小于4″。

边长往返测各两测回,一测回三次读数的较差小于3mm ,测回间平均值较差小于3mm ,往返平均值较差小于5mm 。

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

测距边只进行气压、温度等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不进行高程归化和投影改正。

(如下图)
4、高程控制网测量
4.1水准控制点检测
测量复核业主交付的工程测量控制点、水准点等桩志和有关测量资料,提供的水准控制点应满足规范要求,对所提供的水准控制点进行定期检测,上报监理给予复核,如果检测的成果超限,立即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会同业主和设计院研究解决。

其中高始发井洞门近井点
高控点接收井洞门近井点
高控点
工作井
控制点 控制点
程为相邻区间高程较差≤±10mm。

4.2地面趋紧水准测量
地面趋近水准测量的目的是把业主提供水准控制点引测到每个顶管井近井水准点或施工水准点上,为竖井传递高程放样做好准备。

在甲方提供的控制水准网下布设水准网,布设成附合路线。

在每个顶管井边设置2~3个水准点,采用往返测。

主要技术要求为:
视距小于60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12√L mm,L 以km计。

5、轴线测量
轴线测量就是将设计顶管轴线放样至实地位置,即轴线放样。

该工作在顶管施工中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顶管预留洞口正确位置的确定,同时也为之后要进行的顶管的测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轴线测量采用AUTO CAD软件(内业)和全站仪(外业)进行。

首先,将轴线点坐标和井中心坐标载入AUTO CAD软件中,然后以井中心为中心画一圆(略大于工作井半径),再将轴线延长,与圆相交。

其次,利用全站仪将2点坐标放样出来即可。

将点放出来后,利用铅垂原理将轴线中心引至设计标高即可。

6、竣工测量
本工程顶管管道贯通后应进行贯通误差测量,贯通误差测量应在接收井的贯通面设置贯通相遇点,利用接收井和工作井传递下来的控制点分别测定贯通相遇点三维坐标,贯通误差应归化到线路纵向和横向的方向上。

管道贯通后应利用工作井和接收井控制点进行贯通管道地下控制网的附合路线测量,并重新严密平差作为以后测量依据。

竣工测量内容包括管道横向偏差值、高程偏差值、水平直径、竖直直径、椭圆度等。

7、测量误差控制
7.1图纸误差复核
对图纸上井位及轴线坐标进行细致的复查,特别是核对平面图和结构图上的轴线误差。

7.2保证控制网布设精度的控制
确保施工控制点之间的边长要接近等距,以保证观测的精度。

在设置控制点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设在能够互相通视,地质将是便于保存的路面或建筑物上。

7.3控制点精度措施
(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加密控制点时,必须严格进行计算,防止因计算错误而产生的偏差。

(2)施工过程中,对控制点进行定期复核,一旦发现控制点出现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或重新布置。

(3)在测量过程中禁止通过短距离对长距离进行放样,以防止产生较大误差。

(4)测量精度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