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行路难》教学设计 长春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行路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方法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李白的精神。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自信、乐观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含义及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感知诗的意境及李白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语
我们沉浸在诗的美丽、深邃的意境中。

可以说,我们的祖国是诗歌的王国,每一块土地都散发着诗歌的馨香。

而诗歌以唐代的成就最高。

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唐代诗歌的潮流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李白去膜拜这份伟大。

2.分析
(1)你最欣赏李白的哪首诗?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喜欢李白的诗?
——我们喜欢李白的诗,因为它的语言直率、想象力丰富;我们欣赏李白的诗,因为它清新、俊逸;我们崇拜李白的诗,因为它给我们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

(2)老师也选了一些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李白诗歌中的名句,请大家欣赏一下,考察一下,他的诗作内容都是关于哪些方面的?
(展示李白诗歌中的一些诗句)
——有的反映贤士没能得遇伯乐的惆怅,有的描绘自然风光,有的写朋友之间深情厚谊,有的写羁旅思乡。

(3)从这些诗句中李白向我们展现了他怎样的个性特点?
——热情、浪漫、潇洒不羁,既有道家的达观,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

对于李白,我们也了解不少。

李白虽生活得潇洒,但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前半生他因政治仕途失意而“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到了晚年,他怀着消灭叛军,恢复国家统一的心愿加入了永王李幕府。

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因此被流放,遇赦后流落江南。

61岁后,北上从军,半路又因病折回,次年62岁逝世于他从叔的寓所。

李白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无价的文学瑰宝,尽管散失了很多,但尚存900多首,今天我们先来欣赏其中一首《行路难》。

(4)《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的旧题,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的悲伤之意,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感情,大声去朗诵这首诗。

(齐读,个别读)
(5)读后,你能猜出这首诗诞生的原因吗?
——平心而论,怀才不遇在那样的年代是很普通的事,可李白自以为凭自己的才学,可以平步青云,大展宏图,当他被征召入京时,志得意满,兴高采烈,大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可是在有幸接近皇帝时,却因小人谗言被“赐金还山”,于是发出了“行路难”的慨叹。

(6)既然这样,首先他这首诗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理想受黑暗社会阻遏而产生的愤懑之情。

(7)诗人的这种愤懑之情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喷薄而发呢?
(一次宴席上)
(8)这次宴请的排场是怎样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豪华、奢侈的,精美华贵的酒器斟着名贵的美酒;白玉盘中盛着价值万钱的山珍海味,这是李白的朋友出于对他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为之饯行设下的盛宴。

(9)那么,“嗜酒见天真”的李白因这美味佳肴,盛情款待而“一饮三百杯”了吗?(没有)那我们看到了诗人怎样的状态?你能否以一个片段来把诗人当时的状态描述出来?
——“端起了酒杯……心绪茫然”。

(10)诗人为何茫然?
——仕途之路崎岖不平,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11)诗中,哪句话最能直接地突出人生道路的艰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2)诗人又是如何形象地描绘这种艰难险阻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没被皇帝重用,反而被变相驱逐出京,这样怎能不给人一种冰雪塞黄河、雪拥太行山的感觉呢?李白举目四望,前途崎岖,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13)但此时身处逆境的可是李白啊,那可是浪漫主义的诗仙啊!曾经有“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潇洒的诗人怎能甘于沉沦呢?一定不能!那么诗人是怎样把自己不甘于沉沦的感情抒发出来的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是什么激发了诗人的这份自信心?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时,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仕途上并不顺利,而后又终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子牙九十岁在溪钓鱼,得遇西伯姬昌(文王),被重用;一位是伊尹,在受商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而过。

是这两位在逆境中挣扎后终被重用的人物的经历增强了诗人的信心,使他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也会像南朝宗悫一样,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15)到此我们不难理解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了。

我想不仅是因为诗人把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愤慨抒发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因为什么呢?
——因为诗人在逆境中迸发的那份自信和对理想追求的那份执着,这是最令我们钦佩和学习的。

(16)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钦佩朗诵一遍这首诗!
这就是李白,一个足以令所有凡夫俗子咋舌的自信主义者,一个能笑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的浪漫主义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