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港式喜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师范大学浅谈港式喜剧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年级专业:11地科师范姓名:***
指导老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浅谈港式喜剧
世界上找不到不爱笑的民族,因此根本很难找到没有喜剧电影制作的国家或地区,而香港是盛产喜剧作品的地区,香港自有电影以来,喜剧片一直占据主流地位。

尽管它不时被人打上“不入流”的标签,但是在市民生活中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也许,喜剧是处于快节奏生活方式的香港人释放现实压力、娱乐消遣的最佳方式。

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应。

不同时代,港式喜剧的类型也随着时代的潮流而有所不同。

一、近三十年来港式喜剧的渐变
60年代后期,香港社会经济出现急度的转型,由无足轻重的转口港转为工、商业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

资本主义文化急剧深入民间,连小市民也加入了股市和地产的投机狂潮,谋财致富与花天酒地成为众所周知的香港人性格的重大特点。

虽然香港经济全面起飞,但是老百姓在这令人振奋的浪潮中经历了无数艰辛,作为社会底层,他们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作为“打工仔”和“小人物”的香港人也渐渐凝聚起一种消极的、甚至是对社会集体怨愤的情绪。

于是70年代的喜剧电影更多地倾向于这样的港式喜剧:电影的主角大都是具有人性弱点的小人物,他们自以为是,甚至作威作福,影片本身也旨在对这种性格进行善意的嘲弄,通过他们弄巧成拙的故事桥段来营造喜剧效果。

比如说,许氏兄弟的《半斤八两》(1976年)对劳动者遭遇残酷剥削的社会现状作了一番控诉,令观众在放声大笑中领悟期间深刻的社会内涵,当然还有《天才与白痴》(1975年)、《卖身契》(1978年)等喜剧电影成为了该时代喜剧作品的代表。

8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小市民通过自身努力转型升级成为中产阶层,他们生活条件较好,但是仍然面对爱情、工作、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于是这个年代的港式喜剧关注的是社会的中产阶层。

在物质富裕后中产阶级最大的困扰就是他们的情感问题,因此都市浪漫喜剧兴起。

如《小男人周记》表现了中产阶级过着富裕的生活之余在感情上却有着极大的失落心态;而1988年,杜琪峰导演的《八星报喜》在多线群戏与温馨作风下更中产趣味化,以三兄弟各自的艳遇为主线,撒网般带出不同行业与家庭内发生的诸多趣事。

除了都市浪漫喜剧,1980年洪金宝的《鬼大鬼》成功以后,取材自西方“吸血鬼”、“僵尸”以及东方“鬼魂”、“狐仙”等鬼文化的鬼怪喜剧的潮流开始出现。

1980年,许鞍华导演的《撞到正》堪称鬼怪喜剧的先锋之作。

故事讲述一个粤语戏班在长州演神功戏,却带出了一个阴间鬼魂缠绕阳间人物的奇趣鬼怪故事。

在许鞍华荒诞喜剧手法的处理下,戏班故事与乡野异闻获得了活泼的新姿,人物设计怪异生动,喜剧感强烈,一些场面处理更是神采飞扬。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作品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创新桑的裹足不前,以及当时特殊的政治背景,“许冠文所代表的喜剧世界”走向终结。

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使得香港人对“回归”后不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自信乐观的港人终于陷入到对前途的忧心忡忡之中。

再加上90年代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一时间,“危机电影”甚嚣尘上。

因此,现实问题既是香港人所无法解决又不愿解决的,对此,有着天生娱乐情怀的香港人似乎更希望逃避到喜剧电影的纵情欢笑中,从而避免政治身份的艰难抉择。

正是这种心态的转变,给“喜剧之王”周星驰的出场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从《一本漫画走天涯》开始到《唐伯虎点秋香》等影片,周星驰的喜剧形式——无厘头的基本形态正式形成,港式喜剧也就此进入“周星驰时代”。

在架空的现实空间中,对现实和历史进行消解和戏仿,对一切权利和道德肆意嘲弄和解构,“漫画式”的纵情欢笑,无所畏忌的喜剧设置,甚至以粗口和色情为乐,这种“狂欢化”的喜剧模
式构成了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显著特征。

由于“97回归”而导致的香港人迷
茫的不由自由的心态转变,他们面对社会现实的“逃离心态”和“放逐意识”。

周星驰的后现代式的“无厘头”搞笑,迎合了香港人迷茫的心态,释放了他们心中的不满与压抑。

1997年回归后,香港经济持续的繁荣稳定,使得“九七危机”子虚乌有,于是周星驰的“含泪欢笑”的“无厘头”喜剧开始宣告终结。

2003年随着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订CEPA协议,香港电影得到了更多的市场空间,由此,“北上救市”的大背景下,香港与内地合拍电影达到高峰期,于是更多的“内地元素”融入香港电影中,喜剧也不例外。

因此,港式喜剧的“港味”逐渐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