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史学概论》 马工程.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它同自然界中的规律有何差异?
二、历史主义观点
1.传统的历史主义
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思想,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 纪初期。
※核心
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 ) 《当代史学主要 趋势》:历史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与精神, 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界和所谓历史的世界,即区 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学所研究的世界。据 称,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不变性和永恒性的反复,是 为了发现一般原则,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 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教材上说,历史过程不能被直接感知和 观察,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 这一点不同于自然科学或某些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的研究对象。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必须以人类历史活动所遗留的痕迹 (即史料) 为中介才能实现。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则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有 人肯定地说,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究的事 实。
尽管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认识总是要打上自己主观意识的烙印,总 要受到阶级的、时代的局限,但随着人们的 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发展, 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对 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及其规律的认识也会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讨论:
1.什么是规律? 2.历史中如果存在规律的话,它是 怎样表现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对历史现象 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的思 想统一起来,从历史发展的、上升的趋势 去理解和评判历史,从而避免把历史事物 的独特性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立起来的 偏向。
※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既要把问题放 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考察其前因后果, 还要注意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特别是与 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 联系,同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 这一切,又一定要建基于对历史发展的总 体趋势的辩证的、宏观的把握之上。
1.整体研究原则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于普遍联系的观点相一致的。
2.就时间序列而言,整体研究原则就是 要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看成一个有 内在脉络的连续的过程,不因为后来的偏 见而割裂历史。
※不能把历史剪切成为零散的“例证和 插图”,不能因为后来的政治好恶而限制 历史学家的视野,不能有意的割断历史, 不能忽视历史演变和进步的客观事实。
让我们想一想,作为一位在战火指挥部队 的司令员,究竟最需要什么样的情报呢? 是他用望远镜看到的混乱战况还是由通讯 员和副官送来的火线急件呢?何况司令员也 不能观察他自己。可见即便是这般圆满的 假说,所谓直接的观察也不过如此罢了。 尽管“直接”的观察对于研究现状具有得 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只要观察者稍微扩展一下他的视 野,就可能造成错觉。我们已知的绝大部分 东西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了解的。
可见是否有某种人群的共同意识是某种人 群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考察某个阶 级的产生,关键之处在于他们的阶级意识如 何形成。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四、整体研究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整体研究的原则,就 是要在历史过程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历史研究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要 关注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政治 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观 点及其向教义体系的发展等 “一切因素间 的相互作用”,这就是整体研究的原则。
※历史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历史主义意味着对特殊性的关注,同 时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 而一般所认为的科学,则是要把个别经验 同理论结构联系起来,将杂乱无章和五花 八门的感觉经验去对应一种逻辑上统一的 思想体系。这需要建构概念和理论模式, 解释普遍性的现象,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另外,因为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 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的独特个 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才可捕捉。
3.在分析历史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 题时,要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历史地看 待历史上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注意把 某一时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置于其所 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得出更加 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
对各个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要有 贴近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场景的评价, 既不能苛求古人,也要防止缺乏学术批判 精神的片面“弘扬”。
这些话确是有道理的,但仍有必要认真地加以修正。假设 某司令员刚打了一次胜仗,便马上动手亲笔记录战役的经过。 而且这场战斗是他策划并亲自指挥的,战场不大,厮杀自始至 终几乎都在他的视野之内。(为了论述,我们假设这场战斗 的空间极为有限)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征战的几个关键 时刻,他不得不参考部下的报告。要记录这件事,他就得再 查阅一下刚才在战斗中看过的报告。
现状研究者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布洛赫又指出,有时历史学家的观察 也不那么“间接”,比如我们通过考古发 掘,看到许多完好的遗迹和遗物(我们还 可以补充一些例子,比如古人定居地的地 形、地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如果运气好 的话生态环境可能变化也不大,古人的建 筑很多保存完好,一些仪式活动今天也还 在延续)。
※ 历史分期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任 何分期都有不合理的一面,某个时段的研 究者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做到“瞻前 顾后”,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时 代。
有人说,任何历史分期都是错误的,历史 本身是不分古代、近代、现代的,例如,强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忽 略了战争前后中国历史的延续性。无论国家的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生活,还是百姓的 生活习惯、谋生方式、风俗礼仪等,战争过后 的数十年间,中国都没有多大变化,很多省份 的大多数百姓甚至连发生鸦片战争的事都不知 道,因为我们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皇帝和沿海官 员、沿海地区,才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根 本性变化的错觉。
○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普遍规律”,历史学 “研究个别事实”,前者讲究抽象,后者讲 究直觉。
※对传统历史主义的一些批评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历史主义学派坚 持历史学所研究的是人类全部活动的独特性, 从而葬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有关 人性的问题,或人类的历史意识或方向上作 出真正贡献的可能性。
崇尚特殊性而造成了历史学的单一性,崇 尚“为研究过去而研究过去”,割断了历史 学与生活的联系,否认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 概括的可能性并且强调事件的独特性,不仅 割断了历史学与科学的联系,也割断了历史 学与哲学的联系。
——《历史学家的技艺》第二章第一节
讨论:
1.比较并评论教材与布洛赫的观点; 2.如果说历史是可认识的话,为什么当 事人甚至历史学家往往会对同一个历史事 件众说纷纭?
2.历史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有意 识的活动
※历史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 历史无规律可循。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行为不 能仅从活动者的主观动机去理解,相反,必须从人 们的社会存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动机。历史学家要从 各个时代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探 寻各种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揭示各种 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演变的规律。
这必然强调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正是在上 述两个意义上,历史学不被认为是社会科学, 而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上述观点不管你是否认同,但你都必须接 受这样一个事实,许多经济学、社会学等 社会科学的学者,也包括许多历史学学者, 是把历史学同社会科学分开来看的——即 便历史学已经同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 有较多互动与交流的今天,也仍然如此。
假如我是一位经济学家,就会通过统计 资料来掌握本月或本周的贸易状况,而这 些资料并不是我个人亲手编制的。
假如我是个研究现状的人就会致力于试 探公众对当今致要问题的看法,我会提问 和记录,然后将人们的回答加以比较和统 计。
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他们结结巴巴表述 出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为他们所相信也是 他们所愿意透露出来的。这些观点都是我 的研究对象,我只能通过他们所愿意提供 的信息来了解公众的情绪。……因此,无 论在何时,所有个人的认识总是大部分得 于他人。在这一点上,和历史学家相比,
※历史主义的一些具体原则
○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不断发展的连续 的人类历史运动过程中必要的一环,都有 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重视历史事物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强调从 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去理解历史事物的历史 独特性。
○强调对历史要抱有客观的、尊重的态度,不 应以人类自身的“理性”去作为裁判历史的 尺度。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后果是它(历史主义) 否认客观实在。
讨论:
有人认为,历史主义就是历史学的基础。 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类天生的兴 趣。例如,我们对秦皇汉武的具体事情感 兴趣,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做事遵循几条规律,记住这几条规律就 行了,相信大部分人对这几条干巴巴的规 律没兴趣。所以,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 绝大部分都主要记载具体的事、具体的人、 具体的制度和具体的历史过程。
三、阶级分析原则
1.阶级是根据经济标准划分的,因此, 要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 在的经济关系,揭示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 背后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 益。
2.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 体,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 组织、经济运作的实际过程,以及各种复 杂的经济关系等,具有合乎历史实际且具 深度的把握。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巴勒克拉夫认为:当历史主义(就其唯 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词义上说)困于本身 的内部问题而丧失早期生命力时,马克思 主义为取代历史主义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体 系。
但马克思主义并非否定了历史主义, 而是从传统历史主义中吸取了养分,重新 发展了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认为:
※一切历史事物都处于永恒发展的人 类历史的某一具体阶段上,都是特定的历 史环境的产物。因此,要从具体的历史事 件发生的时代条件出发,分析其特殊的历 史联系。
※对阶级分析方法而言,“阶级意识”是 不能够忽略的,在这一点上,过去的研究做 得非常不够。
可参考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讨论:
有人把是否有阶级意识作为是否存在阶 级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认定某个社会存 在某个阶级,但如果这群被我们所界定的 人完全没有他们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利 益相关、有共同命运、属于同一个阶级的 意识,那么这个阶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例如,假定我们划定甲人群为A民族,但甲 人群的人认为自己是B民族,同A民族毫无 关系,完全没有A民族的认同感,这时,我 们还坚持认为甲人群是A民族是没有意义的。
4.还要注意“阶级意识”如何产生和是否 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而划分的阶 级,就是所谓“自在之阶级”,这一范畴 描述的是阶级的客观生活。
※ “自为之阶级”是指因为从主观上对本 阶级的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经济地位和利 益,具有自觉的认识,产生了本阶级“阶 级意识”,从而达致的共同的阶级意识和 阶级组织的结合。
二是学界实际的情况,总结出人类普遍 性规律的,基本上都不是历史学家,例如, 社会进化论的提出与历史学家无关,总结 出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也不是历史学家,甚 至用来分析整个历史进程的概念如阶级, 都是社会学家的成果。这就说明,历史学 的基本取向并非关注普遍性。
结合巴勒克拉夫的评论以及上面的论述, 说说你是否同意历史主义是历史学的基础。
历史学的研究 方法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历史的真 相,二是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部联系。
由于历史学本身所具的许多特点,如 何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成 为一个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的问题。
1.历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的既 逝性
一个是“研究普遍规律”,另一个是“研究 个别事实”,这个根本差别决定各自要求 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的抽象和分类 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因为历史学研 究的对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 的独特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 才可捕捉。
(1908—1984)
巴勒克拉夫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治史贯通 古今,著述等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历史研究的主流和趋势作了系统的介绍 和分析。
二、历史主义观点
1.传统的历史主义
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思想,历史主义形成于19世 纪初期。
※核心
巴勒克拉夫(Geoffrey Barraclough ) 《当代史学主要 趋势》:历史主义思想的核心在于区别自然与精神, 特别是区别所谓自然的世界和所谓历史的世界,即区 别自然科学所研究的世界和历史学所研究的世界。据 称,自然科学所关心的是不变性和永恒性的反复,是 为了发现一般原则,而历史学所关心的却是独特的、 精神的和变化的领域。
※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教材上说,历史过程不能被直接感知和 观察,不能人为地复制,也不能搬进实验室, 这一点不同于自然科学或某些哲学社会科学 学科的研究对象。历史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 必须以人类历史活动所遗留的痕迹 (即史料) 为中介才能实现。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则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有 人肯定地说,历史学家绝对不可能直接观察到他所研究的事 实。
尽管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的认识总是要打上自己主观意识的烙印,总 要受到阶级的、时代的局限,但随着人们的 历史实践活动的发展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发展, 人类对自己历史的认识能力也不断提高,对 客观存在的历史真相及其规律的认识也会由 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讨论:
1.什么是规律? 2.历史中如果存在规律的话,它是 怎样表现的?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把对历史现象 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的思 想统一起来,从历史发展的、上升的趋势 去理解和评判历史,从而避免把历史事物 的独特性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立起来的 偏向。
※要重视基本的历史联系,既要把问题放 到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中考察其前因后果, 还要注意其与周围事物的联系,特别是与 一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 联系,同时,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 批判地继承一切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 这一切,又一定要建基于对历史发展的总 体趋势的辩证的、宏观的把握之上。
1.整体研究原则是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关 于普遍联系的观点相一致的。
2.就时间序列而言,整体研究原则就是 要把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看成一个有 内在脉络的连续的过程,不因为后来的偏 见而割裂历史。
※不能把历史剪切成为零散的“例证和 插图”,不能因为后来的政治好恶而限制 历史学家的视野,不能有意的割断历史, 不能忽视历史演变和进步的客观事实。
让我们想一想,作为一位在战火指挥部队 的司令员,究竟最需要什么样的情报呢? 是他用望远镜看到的混乱战况还是由通讯 员和副官送来的火线急件呢?何况司令员也 不能观察他自己。可见即便是这般圆满的 假说,所谓直接的观察也不过如此罢了。 尽管“直接”的观察对于研究现状具有得 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只要观察者稍微扩展一下他的视 野,就可能造成错觉。我们已知的绝大部分 东西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了解的。
可见是否有某种人群的共同意识是某种人 群是否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考察某个阶 级的产生,关键之处在于他们的阶级意识如 何形成。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四、整体研究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整体研究的原则,就 是要在历史过程各种因素的普遍联系和相 互作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在历史研究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要 关注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政治 的、法律的和哲学的理论,以及宗教的观 点及其向教义体系的发展等 “一切因素间 的相互作用”,这就是整体研究的原则。
※历史学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历史主义意味着对特殊性的关注,同 时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成为不言而喻的事情。 而一般所认为的科学,则是要把个别经验 同理论结构联系起来,将杂乱无章和五花 八门的感觉经验去对应一种逻辑上统一的 思想体系。这需要建构概念和理论模式, 解释普遍性的现象,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另外,因为历史主义认为历史学研究的对 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的独特个 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才可捕捉。
3.在分析历史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 题时,要遵循历史主义的原则,历史地看 待历史上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注意把 某一时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置于其所 存在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得出更加 接近历史实际的结论。
对各个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要有 贴近其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场景的评价, 既不能苛求古人,也要防止缺乏学术批判 精神的片面“弘扬”。
这些话确是有道理的,但仍有必要认真地加以修正。假设 某司令员刚打了一次胜仗,便马上动手亲笔记录战役的经过。 而且这场战斗是他策划并亲自指挥的,战场不大,厮杀自始至 终几乎都在他的视野之内。(为了论述,我们假设这场战斗 的空间极为有限)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征战的几个关键 时刻,他不得不参考部下的报告。要记录这件事,他就得再 查阅一下刚才在战斗中看过的报告。
现状研究者的处境也好不了多少。
布洛赫又指出,有时历史学家的观察 也不那么“间接”,比如我们通过考古发 掘,看到许多完好的遗迹和遗物(我们还 可以补充一些例子,比如古人定居地的地 形、地貌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如果运气好 的话生态环境可能变化也不大,古人的建 筑很多保存完好,一些仪式活动今天也还 在延续)。
※ 历史分期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任 何分期都有不合理的一面,某个时段的研 究者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做到“瞻前 顾后”,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所要研究的时 代。
有人说,任何历史分期都是错误的,历史 本身是不分古代、近代、现代的,例如,强调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忽 略了战争前后中国历史的延续性。无论国家的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生活,还是百姓的 生活习惯、谋生方式、风俗礼仪等,战争过后 的数十年间,中国都没有多大变化,很多省份 的大多数百姓甚至连发生鸦片战争的事都不知 道,因为我们只是把目光集中在皇帝和沿海官 员、沿海地区,才产生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根 本性变化的错觉。
○认为自然科学“研究普遍规律”,历史学 “研究个别事实”,前者讲究抽象,后者讲 究直觉。
※对传统历史主义的一些批评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历史主义学派坚 持历史学所研究的是人类全部活动的独特性, 从而葬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学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有关 人性的问题,或人类的历史意识或方向上作 出真正贡献的可能性。
崇尚特殊性而造成了历史学的单一性,崇 尚“为研究过去而研究过去”,割断了历史 学与生活的联系,否认从过去的经验中进行 概括的可能性并且强调事件的独特性,不仅 割断了历史学与科学的联系,也割断了历史 学与哲学的联系。
——《历史学家的技艺》第二章第一节
讨论:
1.比较并评论教材与布洛赫的观点; 2.如果说历史是可认识的话,为什么当 事人甚至历史学家往往会对同一个历史事 件众说纷纭?
2.历史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所有的历史活动都是有意 识的活动
※历史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 历史无规律可循。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行为不 能仅从活动者的主观动机去理解,相反,必须从人 们的社会存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动机。历史学家要从 各个时代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们的物质生活中,探 寻各种社会意识产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揭示各种 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演变的规律。
这必然强调对人的尊重和理解。正是在上 述两个意义上,历史学不被认为是社会科学, 而是典型的人文学科。
上述观点不管你是否认同,但你都必须接 受这样一个事实,许多经济学、社会学等 社会科学的学者,也包括许多历史学学者, 是把历史学同社会科学分开来看的——即 便历史学已经同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 有较多互动与交流的今天,也仍然如此。
假如我是一位经济学家,就会通过统计 资料来掌握本月或本周的贸易状况,而这 些资料并不是我个人亲手编制的。
假如我是个研究现状的人就会致力于试 探公众对当今致要问题的看法,我会提问 和记录,然后将人们的回答加以比较和统 计。
我所掌握的仅仅是他们结结巴巴表述 出来的观点,这些观点为他们所相信也是 他们所愿意透露出来的。这些观点都是我 的研究对象,我只能通过他们所愿意提供 的信息来了解公众的情绪。……因此,无 论在何时,所有个人的认识总是大部分得 于他人。在这一点上,和历史学家相比,
※历史主义的一些具体原则
○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是不断发展的连续 的人类历史运动过程中必要的一环,都有 其自身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重视历史事物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强调从 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去理解历史事物的历史 独特性。
○强调对历史要抱有客观的、尊重的态度,不 应以人类自身的“理性”去作为裁判历史的 尺度。
另一个同样重要的后果是它(历史主义) 否认客观实在。
讨论:
有人认为,历史主义就是历史学的基础。 这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类天生的兴 趣。例如,我们对秦皇汉武的具体事情感 兴趣,如果有人告诉我们秦皇汉武唐宗宋 祖做事遵循几条规律,记住这几条规律就 行了,相信大部分人对这几条干巴巴的规 律没兴趣。所以,古今中外的历史著作, 绝大部分都主要记载具体的事、具体的人、 具体的制度和具体的历史过程。
三、阶级分析原则
1.阶级是根据经济标准划分的,因此, 要重视研究历史上阶级和阶级斗争赖以存 在的经济关系,揭示隐藏在政治思想斗争 背后的、最终起决定作用的阶级的物质利 益。
2.要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总 体,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和经济 组织、经济运作的实际过程,以及各种复 杂的经济关系等,具有合乎历史实际且具 深度的把握。
2.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
巴勒克拉夫认为:当历史主义(就其唯 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词义上说)困于本身 的内部问题而丧失早期生命力时,马克思 主义为取代历史主义提供了有说服力的体 系。
但马克思主义并非否定了历史主义, 而是从传统历史主义中吸取了养分,重新 发展了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认为:
※一切历史事物都处于永恒发展的人 类历史的某一具体阶段上,都是特定的历 史环境的产物。因此,要从具体的历史事 件发生的时代条件出发,分析其特殊的历 史联系。
※对阶级分析方法而言,“阶级意识”是 不能够忽略的,在这一点上,过去的研究做 得非常不够。
可参考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讨论:
有人把是否有阶级意识作为是否存在阶 级的必要条件,虽然我们认定某个社会存 在某个阶级,但如果这群被我们所界定的 人完全没有他们处于相同的经济地位、利 益相关、有共同命运、属于同一个阶级的 意识,那么这个阶级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例如,假定我们划定甲人群为A民族,但甲 人群的人认为自己是B民族,同A民族毫无 关系,完全没有A民族的认同感,这时,我 们还坚持认为甲人群是A民族是没有意义的。
4.还要注意“阶级意识”如何产生和是否 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而划分的阶 级,就是所谓“自在之阶级”,这一范畴 描述的是阶级的客观生活。
※ “自为之阶级”是指因为从主观上对本 阶级的成员分享一种共同的经济地位和利 益,具有自觉的认识,产生了本阶级“阶 级意识”,从而达致的共同的阶级意识和 阶级组织的结合。
二是学界实际的情况,总结出人类普遍 性规律的,基本上都不是历史学家,例如, 社会进化论的提出与历史学家无关,总结 出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也不是历史学家,甚 至用来分析整个历史进程的概念如阶级, 都是社会学家的成果。这就说明,历史学 的基本取向并非关注普遍性。
结合巴勒克拉夫的评论以及上面的论述, 说说你是否同意历史主义是历史学的基础。
历史学的研究 方法
认识历史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在历史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了解历史的真 相,二是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部联系。
由于历史学本身所具的许多特点,如 何在史学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成 为一个必须全面辩证地理解的问题。
1.历史研究的一个特点是其研究对象的既 逝性
一个是“研究普遍规律”,另一个是“研究 个别事实”,这个根本差别决定各自要求 不同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学的抽象和分类 方法不适用于历史学研究,因为历史学研 究的对象是曾经活着的个人和集团,他们 的独特个性只有用历史学家的直觉来理解 才可捕捉。
(1908—1984)
巴勒克拉夫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英国历史学会主席,治史贯通 古今,著述等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对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历史研究的主流和趋势作了系统的介绍 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