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含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
小
学
语
文
材
料
2.我多想去看看
一、教材分析
《我多想去看看》以山村一个小孩子的口吻,讲述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课文中的“我”是一个山村的孩子。
茫茫的大山隔阻了“我”的视线,却隔不断“我”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对首都北京的向往。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浸透着作者的情、流动着作者的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生字、生词卡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北京风光的图片。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最想去什么地方呢?
课件出示北京风光图片(课件)
看到这么美丽的风景,有什么想要告诉小朋友或老师的吗?能用上这课的课题来说一说吗?(带上感情说)突出“多
想”。
(课件)
板书课题。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想”?
二、初读课文:
1.有一个小朋友学习非常认真,他想跟你们比一比。
他说:想和我比一比吗?我做任何事情都特别专心,听老师读课文的时候不但能听清字音,还可以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呢!你们能做到吗?
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
2.那个小朋友学习特别聪明,他说:这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会自己读准课文呢!你们行吗?请小朋友们自己认真读一读,划出生字词语。
三、学习生字词语
1. 课件出示:大家读得这么高兴,小蜜蜂也来凑热闹了,看,几只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都采到了她们的篮子里去了,让我们去看看,这些生字是什么。
2.出示生字,学生自己练读。
(课件)
同桌检查。
指名读。
听一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评价的。
(课件)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3.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记住什么生字?
学生畅所欲言,相机教学“方”字旁。
学生讲得好的奖励玩猜字谜游戏。
(课件)
4.比一比,看谁的眼睛亮。
(巩固生字学习情况)(课件)
四、再读课文
看,调皮的小蜜蜂把生字新词送回了课文,你们还认识吗?
指名读课文。
朗读擂台赛。
听一听学习伙伴怎样评价。
(课件)
五、生字书写
1.学写生字。
2.你看清楚“广”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了吗?(“点”靠近竖中线起笔。
)
3.“走”:他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才会觉得舒服呢?(“竖”在竖中线上。
)
4.注意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范写,生描红并在书本田字格上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得漂亮。
(投影)
六、作业
收集有关北京的风光图片和天安门广场上升旗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沿着弯弯的山路,读准这些词的字音,就可去北京参观游玩了。
(课件)
2.指名读。
3.小朋友,现在你们到了什么地方呢?有什么想说的吗?
一生读词语,全班跟读。
读好了生字词语,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文章里向我们描述了北京什么景色。
二、学文
1.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A“谁想去什么地方?”
指导朗读。
B理解“遥远”。
多远算是“遥远”?
举例来说。
课件示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
(课件)
C“为什么想去呢?”
理解升旗仪式的壮观。
学校里的升旗仪式怎样的?(庄严、肃穆)。
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你的感觉?理解“壮观”。
指导朗读“我多想去看看。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
补充材料:
(1)国旗班的战士怀着对祖国的崇敬,对国旗的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训练。
(2)国旗升起的时间和太阳升起的时间一致,象征着祖国欣欣向荣。
(3)升国旗时,我们要立正敬礼,表示对国旗的尊敬。
再读“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天安门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
2.指导朗读全文
3.让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能干,能把自己想去北京的愿望通过背诵这篇文章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1.说一说,看一看
2.学会朗读
附赠材料
怎样掌控你的课堂
目标
如果你现在走进教室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的老师平时般都站在哪儿?”他们能回答出来吗?是不是有些班级的学生,他们可以精确地指出自己的老师平时所在的位置?回想一下,每次参加会议时,你是不是都习惯坐在同样的地方呢?也许你喜欢坐在后排靠近过道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房间里靠近正中的位置;也许你喜欢坐在前排。
不可否认,大多数人总喜欢房间里某个特定的位置。
人们总喜欢在自己的舒适区域呆着,因为大家按自己
的习惯行事时会觉得自在。
如果一个人仅仅是喜欢在出席会议时选择房间里的特定位置,这当然没错。
但如果作为教师,却总是习惯站在教室里某个特定的地点,这就有问题了。
这种情况下,距离教师较远的地方,往往更容易出现课堂纪律问题。
多数教师只能照顾到离自己不远的学生。
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喜欢后排的座位呢?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距离教师越远,就越可以肆无忌惮。
事实上,如果你询问一个学生,他的老师通常会站在哪里,他或许答不上来。
我们也经常听到教师说:“每当我四处走动时,我的学生都会变得很紧张。
他们不喜欢我靠得太近。
”凡是这么说的教师往往不喜欢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因此一旦他开始在教室里四处走动,学生就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变得很紧张。
课程
借此机会,我准备和你分享一个自己观察得出的结果。
我发现在教师大会上,总会发现有教师习惯坐在同一把椅子上。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呆在同样的地方呢?仔细想想,如果问你班级里的学生自己的老师平时都站在哪里,学生能一下就指出来吗?
事实上,在高效教师的课堂里,没人能确定这位老师接下来会走到什么位置。
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自己的老师在教
室内不停地走动,他们都见怪不怪了,但是教师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走动每次巡视他都会有特定的目的,只不过教师走动的十分频繁且经过了深思熟虑,因此学生猜测不到下一秒自己的老师会往哪里走。
比如,正在进行课堂讨论时,老师发现安德鲁走神了。
她没有瞪他,没有口头警告他,也没有让他感到难堪,而是轻轻走到他身边停下。
这一举动会使安德鲁立刻回过神来,开始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安德鲁心里清楚,老师可能已经发现自己刚才心不在焉了,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注意到安德鲁走神了,最重要的是安德鲁的心思回到课堂上来了。
在这里,我举一个不那么高效的老师的例子,作为对比。
面对同样的情形,当这位老师发现安德鲁走神时,很可能第一反应是警告他集中注意力。
如果安德鲁没有立刻乖乖坐好,这位老师也许会向前探出身体继续警告。
这是一种带有威胁的肢体动作,安德鲁会因为老师如此针对自己而感到不安。
于是,安德鲁很可能因此而记恨老师。
实践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请特别留意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请离开你已经习惯的舒适区域,你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就越能提高自己的技能,也就越能高效地掌控课堂。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
老师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她无处不在。
下一步会去哪儿?我不知道
她在这儿、在那儿,无处不在
她一刻不停地四处走动。
闭上眼睛,你不知道睁眼后她会在哪儿。
她在帮助我、帮助你,帮助我们所有人她在这儿、在那儿
我们的老师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