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练习题(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广东省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专项
练习题(二)
1.在古罗马帝国,当古罗马人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族群,帝国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由多民族精英组成的群体,伊利里亚人、高卢人和迦太基人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古罗马文化;在伊斯兰帝国,当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继续发扬着穆斯林文化;对欧洲帝国主义而言,当欧洲人失去了对全球的控制权,西方文化对印度人与非洲人的融合、渗透也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帝国的建立者失去主导地位后,他们创立的文化仍会得到传承
B.帝国的统治精英所传播的文化理念常常具有普遍和包容的特性
C.文化的多元性使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框架下纳入不同的种族
D.帝国对不同族群和人种的统治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控制上
2.在现代性的基础上,艺术语言出现重大转折,表现的抽象的语言取代了写实的再现的语言,艺术主体对艺术客体的诗意表现永久性地摧毁了先前对自然界客观真实的信仰,如实摹写物象不再被看作是唯一再现艺术真实的途径;相反,现在人们相信,是在自己
的感觉和感情中体验艺术真实。
这段文字强调“在现代性的基础上”:
A.艺术语言要注重艺术表现
B.艺术语言更注重艺术真实
C.艺术语言更注重艺术主体
D.艺术语言更注重艺术情感
3.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超过6.7亿,比欧盟27国的总人口还多,众多农村人口在较短的时间内涌到城市里,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大大推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问题也集中表现出来,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考验。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快速城市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快速城市化有利有弊
C.过快的城市化不利于社会稳定
D.应全面看待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4.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在白垩纪古近纪分界时的大灭绝事件中消失了。
有人认为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是主因,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次因。
但二者时间接近,很难区分,科学家利用新发现的化石记录研究了此事件。
研究显示,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迅速上升相对应,第一次灭绝事件与火山爆发对应,第二次规模稍小的灭绝事件和陨石撞击及白垩纪与古近纪的界限时间更接近。
他们提出,分界前的灭绝事件增加了生态系统压力,使生态圈更容易受到第二
次灭绝事件影响。
然而,分离第二次灭绝事件中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各自作用依然很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地球史前生命或是遭遇双重灾难而导致物种大灭绝的
B.研究证明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史前生命灭绝的主因
C.地球史前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的迅速上升直接相关
D.人类若任由地球气温的上升会导致又一次大灭绝事件
5.互联网深切地变革了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媒体环境呈现“移动化、社交化、视觉化”三大趋势,在这些趋势影响下所诞生的网络媒体是粉丝经济的基础。
传播媒介更为迅速便捷,与粉丝的心理距离更为接近,粉丝的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这些都使得粉丝能更为顺利地介入偶像生活,甚至可以改变偶像的生活状态和演艺生涯。
在电视剧等文化行业中,粉丝流量经济已是行业主推力:大剧单集售价从240-500万涨至400-1000万,增长的部分由粉丝来买单,艺人片酬和著作版权费从而暴涨。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粉丝经济基于网络媒体而诞生
B.传播媒介便捷促进粉丝组织化
C.偶像的演艺生涯深受粉丝影响
D.粉丝经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6.传统理论认为,人类祖先由于气候变化、树木减少,被迫离开树栖环境,选择在地面上直立行走。
一项最新研究则认为,早期人类直立行走源自现今非洲东部和南部崎岖山脉地区,该地形是上新世时期火山喷发和构造板块移动形成的。
人类的祖先被岩石地形
和峡谷所吸引,这里可提供很好的庇护栖息地,同时有机会诱捕猎物;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登的能力,因此人类祖先最终逐渐进化为两足直立行走。
下列哪项与最新研究的结论相符:
A.气候变化致使早期人类选择直立行走
B.人类祖先选择直立行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形环境
C.地质条件的变化改变了人类早期祖先的行走方式
D.人类祖先由于食物匮乏被迫离开最初的生活环境
7.所谓国民媒介素养,是指国民正确判断媒介信息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并有效使用和传播信息的素养。
在信息时代,国民媒介素养已成为国民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国民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国民媒介素养,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媒介受众,国民如果具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就可以分清大众传媒背后的各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对接收的信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坚持和弘扬健康向上的观念和文化,抵制和批判消极腐朽的观念和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什么是国民媒介素养
B.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C.如何保持较高的媒介素养
D.要分层推进不断提高国民媒介素养
8.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称,微博问政也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认为群众通过个人微博举报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
面也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带来一些问题,林教授说,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反应官员腐败问题,对林教授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微博反腐因网络暴力而失序
B.微博不是反腐的首选途径
C.微博反腐弊大于利
D.微博反腐安全成本高
9.中国当今的伦理学研究,至少有两种基本取向。
一是接受西方的某些基本价值,按照西方的现代价值来探讨当代中国应该如何建构新的伦理与道德;另一种取向则是试图回归中国的传统价值,从儒家等传统思想中获得理论资源来重塑中国的伦理与道德。
然而,目前的研究大都面临一个尴尬境地:理论与实践脱节。
这些理论脱离实际太远,无法落地生根,对普通百姓的影响微乎其微。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常道德思维有其独有特点,如果忽略甚至违背这一特点,伦理学理论就很难为普通百姓理解和接受,形成日常的道德共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日常道德思维的独有特点
B.当今中国伦理学研究的瓶颈
C.中国伦理学研究的基本取向
D.伦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0.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在当代中国对于开拓公共性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这是因为传统差序格局的私人关系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因而其依然是当代中国个人道德尤其是官
德建设的重要要求。
但是,依据费孝通的观点,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儒家道德体系,是差序格局中的私人道德,并没有超越亲疏厚薄的差序特性,缺乏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
而要突破传统差序格局私人关系文化对于公共性开拓的束缚,最重要的还在于发展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
A.以传统的差序格局为形成基础
B.是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C.没有超越亲疏厚薄的差序特性
D.对于开拓公共性存在局限性
参考答案
1.A解析:文段先阐述在古罗马,古罗马人失去控制权后,古罗马文化依然继续传承和发扬;在伊斯兰,阿拉伯人失去控制权后,穆斯林文化也依然继承发扬;欧洲人失去对全球的控制权后,西方欧洲文化继续影响着印度人与非洲人。
故文段是由分号引导的三个并列文段,分别阐述在不同帝国,当建立人失去控制权后,当地的文化可以继续传承,对应A项。
B项,“统治精英”对应古罗马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C项,“文化的多元性”无中生有,“……使得……“强加因果,排除;D项,“帝国统治力主要体现”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A解析:文段从三个方面表现了在现代性的基础上,艺术语言出现重大转折:①“表现的抽象的语言取代了写实的再现的语
言”,强调表现方式发生改变,现在侧重于表现的抽象的语言;②“艺术客体的诗意表现”摧毁了“客观真实的信仰”同样强调重在诗意表现;③“如实摹写物象不再被看作是唯一再现艺术真实的途径”仍是强调写实的不再是唯一的,还有其他表现形式,因此可以概括为艺术语言要注重艺术表现,应选A。
从文段中“抽象的语言取代了写实的再现的语言”,“诗意表现永久性地摧毁了先前对自然界客观真实的信仰”以及“如实摹写物象不再被看作是唯一再现艺术真实的途径”,体现了现代语言艺术逐渐将写实变为抽象,客观变成诗意,更注重感觉和感情,排除B、C 两项;D 项“艺术语言更注重艺术情感”比较片面,文段只在最后一句中提到,不能全面概括文段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B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阅读可知,材料为“引用—评价”的结构,所以材料的语意重点在评价部分,评价阐述了农村人口在较短时间内涌入到城市里的利弊,B选项与其语意一致,所以正确。
A、C选项太片面,排除;D选项太泛泛,不如B选项准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4.A解析:文段先提出“陨石撞击是主因,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是次因”后面通过“但”进行转折,之后提出“二者时间接近,很难区分”。
接下来利用研究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随后提出科学家的观点“生态圈更容易受到第二次灭绝事件影响”,后文再次出现转折词“然而”,转折之后强调“分离第二次灭绝事件中火山活动和陨石撞击各自作用然很难”,可知整个文段都在强调灭绝事件可能
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很难区分、无法分离,对应到A项“遭遇双重灾难”。
B项“德干暗色岩火山喷发”出现在转折之前,非重点,并且“主因”表述错误,文段说多种因素很难区分,排除;C项是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重点,排除;D项“导致”表述错误,文段只说了“物种大灭绝和两次温度迅速上升相对应”,并且这一句也是解释说明中的内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5.D解析:开篇介绍互联网变革了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并指出网络媒体是粉丝经济的基础,即开篇引出粉丝经济的话题,然后通过“媒介更为便捷”、“粉丝组织化程度提高”等来介绍粉丝经济的具体表现,最后指出粉丝经济是文化产业的主推力,并通过一系列数据来解释说明,故文段是分总结构,先引出粉丝经济的话题,并介绍粉丝经济的体现,最后重在强调粉丝经济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应D项。
A项“粉丝经济基于网络媒体而诞生”是背景介绍的内容,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粉丝经济对于文化产业的作用,排除;B项“传播媒介、粉丝组织化”属于粉丝经济的表现,非重点,且“促进”无中生有,排除;C项“偶像的演艺生涯”属于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6.B解析:材料中通过“一项最新研究则认为......”引出重点,并通过“崎岖山脉、岩石地形、峡谷”等词以及最后一句“这种环境要求早期人类具备直立行走和攀登的能力”可知,人类直立行走与地形环境有关。
结合选项,B 项与文段中心意思符合,当选。
A 项为传统理论的观点,排除;C 项表述的概念“地质条件”
意思不准确,文段中讲的是“地形环境”,排除;D项食物匮乏在文中没有表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7.B解析:文段开篇阐述了国民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其地位,随后指出提高国民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接下来详细解释了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意义。
故文段意在强调提高国民媒介素养的意义,对应B项。
A项:强调国民媒介素养的定义,非重点,排除。
C 项:“如何保持”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保持较高媒介素养的具体做法,排除。
D项:“要分层推进不断提高”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8.B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材料先讲“网络问政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然后指出微博举报的具体问题,最后表明态度“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来反腐,即承认微博并非反腐最佳途径,故B项正确。
C、D项偏离材料重点;A项“网络暴力”材料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B。
9.D解析:文段开头介绍了当今伦理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取向,“接受西方价值”和“回归中国传统价值”。
接下来通过转折词“然而”强调目前的伦理研究面临的问题,即理论与实践脱节。
后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反面论证提出对策,即“不能忽略日常道德思维逻辑的独有特点”。
整个文段为“提出问题
10.D解析:文段开篇引出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的重要性,随后通过“这是因为”进行解释说明。
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了“克己”存在的不足,即“缺乏个人与共同体
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尾句利用程度词“最重要的”进一步凸显“发展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的重要性,故文段重点强调了“克己”在公共性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应D项。
A项“传统差序格局”对应转折之前的表述,非重点,排除;B项,“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差序特性”非重点,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是“公共性”,偏离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法治的基本价值在于开拓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