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包头市《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过关卷
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总分栏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生物兴趣小组要了解该校八年级学生的近视情况,应选用的科学方法是()
A.观察法B.测量法C.实验法D.调查法
2.
下列实例中,与“葵花朵朵向太阳”表现出的生物特征不同的是()
A.当昆虫飞过眼前时人会眨眼睛B.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C.手指碰到尖锐的物体就会缩手D.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3.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下列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
A.秋末,北方的树木纷纷落叶
B.葵花朵朵向太阳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使土壤疏松
D.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
4.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B.钟乳石C.河水D.珊瑚虫
5.
“草尽狐兔愁”的谚语中蕴含着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
A.阳光→草→兔→狐
B.草→兔→狐→细菌
C.草→兔→狐
D.草←兔←狐
6.
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 )
A.北极熊体色为白色
B.竹节虫身体酷似一节竹枝
C.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
D.大树底下好乘凉
7.
下列生态系统最大的是( )
A.内蒙古大草原B.木兰溪
C.莆田市D.生物圈
8.
下列自然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植物落叶B.人体出汗C.种子萌发D.潮起潮落
9.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环境D.生物因素能影响环境
10.
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而鱼却能栖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D.生物能影响环境
11.
下列关于生物圈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
1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对该成语包含的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螳螂——→黄雀
13.
下列哪项自然现象不能反映生物的特征()
A.猎豹捕食羚羊B.植物光合作用能制造有机物
C.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山融化D.适宜条件下24小时一个细菌能繁殖成一亿个细菌
14.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
A.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C.生物圈、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15.
下列不能体现生命特征的是( )
A.青蛙排出代谢废物
B.含羞草收到触碰叶片会合拢
C.病毒能繁殖后代
D.钟乳石慢慢变大
16.
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鼠妇数量光照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侧1只明亮干燥
纸盒右半侧1只阴暗潮湿
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0只鼠妇
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
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17.
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池塘里游动的小鱼,空中飞翔的小鸟都是生物。
下面列出的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能生长繁殖
D.生物都是会运动的
18.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列最不稳定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太湖水域生态系统
19.
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关于螳螂捕食昆虫这种生命现象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物需要物质和能量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C.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0.
地球由于生物的存在而美丽,生物都具有生命现象。
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日和煦B.秋风送爽C.夏荷绽放
21.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池塘B.校园里的阳光
C.湿地里的鸟类D.学校里的同学们
22.
生物总有一些基本特征,下列能体现生物遗传特征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D.葵花朵朵向太阳
23.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B.农作物遇到干旱会减产
C.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呈垂直分布
D.夏天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24.
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所具有的一项是()
A.一粒种子萌发形成幼苗B.腐烂的树桩上会长出蘑菇
C.一块石头经过风化变得很光滑D.天热时人会出汗
25.
近年来,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珍稀特有鱼类全面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为此,农业农村部宣布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里所有的鱼类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鱼类数量的减少对生态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C.“长江十年禁渔”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长江十年禁渔”只是为了防止长江无鱼可渔
26.
尽管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卫生紧急事件” 但新冠病毒仍在传播、变异和夺取生命。
2024年,JN.1 变异株逐渐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这种病毒在不同环境中传播,有可能会引起DNA序列的改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JN.1变异株是生物的依据()
A.具有繁殖的特性B.具有遗传的特性
C.会发生变异D.可导致人类患病
2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映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28.
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幼苗生长B.用杀毒软件对手机杀毒
C.母鸡下蛋D.猎豹追捕羚羊
29.
因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间,有些中学生沉迷网络,不但影响学业,更易患上近视。
想要了解沙市区中学生的近视情况,我们应
选用的方法是()
A.观察B.实验C.测量D.调查
30.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触时,展开的叶子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变异现象
B.生长现象
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
D.繁殖现象
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
1.
宁波市到2017年底要全面剿灭劣V类水。
某河流水质原为劣V类,氨氮含量高,藻类等浮游植物占主导;经“食藻虫控藻引导水体生态修复”方法治理后得到改善,主要水质指标达Ⅲ~Ⅳ类,其治理过程如图甲,治理后存在的部分食物关系如图乙。
(1)引入食藻虫,可减少藻类的数量,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在河床上种植沉水植物,可利用其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底泥
中的N、P,以改善水质。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判断引入的食藻虫属于_____。
(2)最后还可适量投放鲢鱼、黑鱼等生物,从而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写出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
2.
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
某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
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
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
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2)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__,实验设计体现了________原则。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
(4)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5)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__。
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增进了对宇宙的了解,我们已经近距离地观测了月球和火星,目前观测的结果是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增进对地球的了解。
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生物生存的,生物生存的范围仅限于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表面,有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我们称之为_______,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潜水员发现,海平面以下超过100米的地方植物就非常少了,你认为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潜水员发现深海中的鱼都能够很自在的生活,说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
(3)农民常把麦田中的杂草除去,因为杂草会消耗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而且长得高了会影响小麦的光照,杂草与小麦
是______关系。
(4)进入秋季,叶色逐渐褪绿变红。
在日最低平均温度低于8℃、昼夜温差大于13℃时,叶片变色效果最佳,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据此分析,影响叶片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
(5)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虾类等生物资源,为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栖息环境,还分解、过滤污染物,净化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海岸线被侵蚀,享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
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系统类型中属于______生态系统。
因为它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等作用,因此被称为_______。
4.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气候危机的范围越来越广。
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的目标。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____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
(3)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埋藏一段时间后不见了,起主要作用的生物是____。
它们促进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体现了生态效益。
(4)该生态系统经过治理和保护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显著增强,可见,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____。
(5)图中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有②③④。
为早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的你,在护绿、低碳方面能做些什
么?____(答出一条即可)。
5.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图中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蛇、兔、鼠、狐等动物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
作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缺少的成分有______和______。
(2)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______条,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图中鹰和狐之间属于______关系。
(3)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引起草的数量增多,但草的数量变化是有限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
的______能力。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
鹰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