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知识梳理与练习
一、课文内容梳理
《式微》《子衿》都选自《诗经注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作者王勃,唐代诗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选自《孟浩然集校注》,作者孟浩然,唐代诗人。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
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
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如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信、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理解记忆】
1.“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两句写焦急地等待: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不见恋人的影子,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跑到他的家里去找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游人。

海内存知,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蒙。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恋爱中的男女那样悲伤而泪湿手巾。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

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出送别之地。

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代指蜀州,点出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
“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因首联已对仗工整,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

“与君离别意”承首联写惜别之感,欲吐还吞。

翻译一下,那就是:“跟你离别的意绪啊!……”那意绪怎么样,没有说;立刻改口,来了个转折,用“同是宦游人”一句加以宽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样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只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

从构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的启发,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便成千古名句。

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

“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

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仍可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南朝的著名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写了各种各样的离别,都不免使人“黯然销魂”。

古代的许多送别诗,也大都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

王勃的这首,却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阙(厥)宦(官)己(已)歧(岐)
【理解记忆】
1.这是一首送别诗,既交代送别地点又虚写前途景物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在这首诗中,歌颂友谊,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岳阳城。

欲济无舟,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

想要渡江河却没有船和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三、四句写湖的广阔。

“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

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

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匐在它的
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

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大,而且还充满活力。

诗人前四句实景写洞庭湖的雄伟景象,后四句借景抒情,表面上在旁观渔民捕鱼钓鱼,实际上是表现诗人不甘寂寞,希望自己能报效国家,但是出仕又没有人引荐,表现了自己的失望、苦闷、愧疚之情。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涵(含)撼(憾)楫(揖、辑)
【理解记忆】
1.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3.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4.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文学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_____时期的诗305篇,因此也称“____”。

这些诗歌分为“风”“___”“颂”三个部分,“风”不是文人创作而是_____。

2.仿写句子,使分句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1)悲观者说,
①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②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
①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②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情景默写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3)挑兮达兮,________________。

(《诗经·子衿》)
(4)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6)满窑里围得不透风,______________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
(7)骤雨一样,是________________;旋风一样,是_____________;乱蛙一样,是
_______________。

(刘成章《安塞腰鼓》)
三、句子默写
4.古诗文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

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默写
(1)______________,胡不归?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诗经.邶风》)(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两好朋友很久不见了,今天有幸遇见,可以引用(子衿《诗经·邶风》)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

(5)《关雎》里用来形容文静美好的姑娘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6)《桃花源记》里用来表明人民生活幸福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关关雎鸠,_______。

窈窕淑女,_______。

《诗经·周南》
②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

《诗经·秦风》
③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④______________,胡不归?《诗经·邶风》
⑤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自由游弋,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诗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左右采之。

(4)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5)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6)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

(7)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8)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9)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诗经·郑风》)
四、选择题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反映童年生活的散文,表达了他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

B.《子衿》选自《诗经·邶风》,“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C.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一般是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小旦”“小生”“小丑”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老年女子、年轻男子、老年男子。

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 xǐng ) 晦.暗(huì) 桕.树(jiù) 糜.子(mí)
B.幽悄.( qiǎo) 襁.褓(qiǎng) 拾.级(shè) 邶.风(bèi)
C.凫.水(fū) 羁.绊(jī) 斡.旋(wò) 寒噤.(jìn)
D.挑.达(tiāo) 连翘.(qiào) 俨.然(yǎn) 腈.纶(jīng)
10.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
....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B.《诗经·邶风·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堪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典范。

C.“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

D.《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11.下列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
艺花可以邀蝶;金石可以邀云:松可以邀;贮水可以邀薄萍;筑台可以;种蕉可以邀;植柳可以邀。

A.月蝉雨风B.月雨风蜂
C.风雨月蝉D.风月雨蝉
12.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婉约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A.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
B.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
C.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
D.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
1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B.《诗经》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祭祀乐歌。

C.《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D.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

五、语言表达
14.《笠翁对韵》是中国古代教育学生使用汉字如何用韵、如何组织词语,学习对仗的启蒙读物。

里面有“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的句子。

请你仿照上面的对仗句完成下面两个对仗练习。

①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____)②和和美美全家福,平平安安满堂(____)
六、综合性学习
15.材料探究题
(材料一)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它们
..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
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而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材料二)“霾”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

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

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

在《诗经·邶风》写道,“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

而屈原的《楚辞》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材料三)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称,今冬以来最持久的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预计此次雾霾还将维持3天,直到21号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今天夜间到明天将进入此轮雾霾最严重的时段,中央气象台已连续发布霾橙色预警和大雾黄色预警。

6省市深陷“霾”笼,其中,40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23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17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

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自16号已经开始并且还将遭遇3天的“十面霾伏”,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成为今秋来袭雾霾之最。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正合力“抗霾”。

(1)请根据材料概括雾霾的危害。

(2)“材料一”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
(3)“十面埋伏”本意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四面八方广布伏兵,表现一种不可逆转的军事态势。

你认为“材料三”中“十面霾伏”是什么意思?
(4)结合对材料的分析和生活实际,请提出三个“抗霾”措施。

七、诗歌鉴赏
16.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7.古诗阅读
(甲)渭川①田家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②,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④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①渭川: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

②墟落:村庄。

③雉雊:野鸡鸣叫。

④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乙)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王维诗中“归”字与《式微》中“归”字意蕴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这首《式微》“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B.这首诗的用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

C.全诗刻画了两个场景,在露水中劳作,在泥地里劳作,将劳动人民的勤劳表现得淋漓尽致。

D.诗歌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紧接着交代原因,上下两章变换两处文字,在巧妙的变换中抒发质朴率真的情感。

19.这首诗内容单纯,但抒发的情感却很强烈,请从用词或修辞角度来赏析。

拓展阅读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红色箫笛一类的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kuì):通“馈”,赠送。

荑(tí):初生的细嫩茅草,象征婚姻。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20.“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21.“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阅读《子衿》,完成小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2.下列对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B.《子衿》是《诗经·郑风》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

C.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眼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

D.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23.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阅读《子衿》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4.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A.借代B.比喻C.反问D.夸张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由连用两句“纵我不往”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C.诗歌主要笔墨用在刻划女子的动作上,如“挑”“达”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焦灼等待的心情。

D.“纵我”与“子宁”对用,急盼之情不无矜持之态,内心复杂可见一斑。

26.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
[清]沈德潜
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①四邻无好语,愁人②独夜有惊魂。

子桑③卧病经旬久,裏饭谁令古道存?
(注释)①俭岁:歉收的年头。

②愁人:指朋友。

③子桑:古代隐士,和子舆是朋友。

子桑生活贫困,某次大雨十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裹了饭给子桑送去。

27.这首诗描写了一个____、____的江村。

(请用四字短语填写)
28.尾联借用“子桑”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

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29.“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30.在我国新冠疫情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1.《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王勃送别友人的赠别诗,全诗意在_____________。

3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请根据划线句子内容,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眼中的景象。

3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融入作者情感的句子很多,任选一句谈读后的体验。

35.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外,描写送别的诗句还很多,请填写一句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6.《采薇》选自《__________》,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体裁)。

37.两首诗的结尾句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①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①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

38.在《淇上送赵仙舟》首联中____和____两字写出了两人见面时间短暂,表达了来去匆匆的遗憾。

3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淇上送赵仙舟》都属于离别诗,但表达的心境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