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试卷(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图人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B.为了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C.为了改变俄国落后的面貌D.为了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为此,日本进行了哪次著名改革?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3.美国电影《与魔鬼共骑》讲述了美国内战期间,美国南部的密苏里州和堪萨斯州边界的青年游击队员参加南方军队与北方军队作战,最终认清内战形势的故事。

影片中的“魔鬼”指的是
A.欧洲的奴隶贩子B.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
C.非洲的黑人奴隶D.北方的工业资本家
4.有人说这部文件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个适当和必要的战时措施”;其次,它有地区的限制,没有宣布解放全部地区的奴隶;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

这部文件是
A.《人权宣言》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宅地法》D.《独立宣言》
5.下图是美国“奴隶制扩张”的漫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矛盾的无法调和。

请问: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焦点是什么?()
A.国内市场能否扩大问题B.对黑人的种族歧视问题
C.美国领土的扩张问题D.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6.19世纪中期,日本面对“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
A.实行大化改新B.废除农奴制
C.实行明治维新D.进行王朝统一战争
7.《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

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

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
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
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
8.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B.军备落后C.经济凋弊D.吏治腐败
9.有人说:“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天皇挥动鞭子,给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让它冲上近代化的高速路”。

下面哪些措施加速了“这辆旧马车”的前行
①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②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
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④允许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 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 620 000人……”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 )
A.使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B.使俄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11.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

这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B.城市平民的暴动C.民族危机的加剧D.倒幕运动的胜利12.彼得一世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

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若为他进行简介,可以选用的正确陈述有
①彼得一世积极向西方学习
②彼得一世建立新式常备军
③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④彼得一世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19世纪60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
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封建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
C.增加朝廷财力D.加强中央集权
14.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

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15.英国史学家威尔斯认为:以前,日本在世界历史上是微不足道的。

但由于□□□□日本却“以惊人的精力和智慧把他们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

在人类全部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像日本当年那样阔步前进”。

“□□□□”中应填写
A.幕府统治B.倒幕运动C.明治维新D.侵华战争
16.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南部分别出现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领导的两支起义军,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可见,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B.西班牙军队的软弱
C.资本主义的发展D.领导层的合作
17.美国内战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最大障碍”是
A.种植园奴隶制B.英国的殖民统治
C.国王的专制统治D.农奴制
18.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其理由是
A.农奴获得完全的人身自由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必须以高出当时的地价赎买土地D.农奴在解放时可以无偿得到一份土地1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与“解放农奴”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明治维新B.美国南北战争
C.俄国1861年改革D.俄国二月革命
20.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的赎金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农民在法律上获得解放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自然经济的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以上说明农奴制改革
A.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C.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使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
21.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

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
B.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C.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
D.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
22.利用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幸的有数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A.俄国1861年改革B.美国内战C.日本治维新D.法国大革命23.根据1877—1878年的统计,在俄国49省的9150万俄亩私人土地中,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

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相反,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五分之一以上,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土地。

由此可见()
A.彼得一世改革的不彻底性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农奴制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农民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24.“1860年,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排在第四位,而到1894年时跃居首位。

1860年至1900间,工业企业的数目增加了三倍,工业雇佣劳动者的人数增加了四倍,工业制成品的价值增长了七倍,工业投资的总额增长了九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这一记述,比较适合用来说明()
A.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B.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C.美国政治制度的成功D.美国社会秩序的稳定
25.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到: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

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人物是俄国的彼得一世大帝,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区分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和产生的影响,不要混淆知识点。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
的东西。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倡导向西方学习,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故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进行的改革,故A不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属于俄国的改革,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内战是美国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的工业资本家为分裂还是维护统一、为保存还是废除奴隶制而进行的战争,最终北方获胜,因此,《与魔鬼共骑》就是反映了从支持到反对南部的种植园奴隶主的过程,故B符合题意;美国内战是在美国境内,故A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以美国的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为分裂一方,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以美国的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统一的一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材料“最后,它只给了黑人人身自由,缺少给予他们的其他权利的具体保护措施”可知,这是对《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评价。

美国内战时期,林肯于1862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B符合题意;《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A排除;《宅地法》是在美国内战中颁布,与材料内容无关,C排除;《独立宣言》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D排除。

故选择B。

【点睛】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识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影响。

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漫画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获得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迫切需要废除奴隶制;南部种植园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奴隶劳动,反对废除奴隶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不可调和,引发美国南北战争,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漫画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19世纪中期”“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日本做出的“迅速和成功的反应”是明治维新,C符合题意;A是发生在646年,时间上不合题意,排除;B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排除;D是德国和意大利统一的方式,排除。

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中突出强调了日本将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目的是扩充海陆军,为其进一步的侵略扩张做准备。

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就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建立起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并不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

材料中也没有提到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

故选C。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结合所学可知,觉醒是意识到制度的腐朽。

故选A。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A正确;允许农民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属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措施,故含有④的BCD排除。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辨识能力,考查日本明治维新。

1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

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俄国面临内忧外患。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慑于人民革命的威力,于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开始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符合题意;俄国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主要和其历史传统
有关,A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俄国不是半殖民地国家,B排除;俄国农奴制改革巩固了俄国沙皇的统治,D排除。

故此题选择C。

1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资产阶级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叶美国人佩里率军舰入侵日本,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有识之士起来反抗幕府统治,领导了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D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内部推动因素之一,不符合题意;城市平民暴动,不符合史实,选项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工场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是,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一圣彼得堡。

①②④符合题意。

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C符合题意;题干反映的是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故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明治维新保留了封建制度的残,B项错误;材料和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无关,故D项错误。

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以惊人的精力和智慧把他们的文化和组织结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学习欧美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故C符合题意;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排除AB;侵华战争与题干的“提高到欧洲列强的水平”不符,排除D。

故选C。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的“1822年,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会谈后,圣马丁主动引退,军队交由玻利瓦尔统一指挥,最终彻底击溃了西班牙军队。

”表明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胜利的原因是领导层的合作,故D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支持、西班牙军队的软弱、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题干材料中均未涉及,排除ABC。

故选D。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次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A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清除的障碍是英国殖民统治,排除B;美国历史上没有国王的专制统治,排除C;1861年俄国改革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农奴制,排除D。

故选A。

1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俄国1861年颁布的“二一九法令”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这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掠夺,所以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C符合题意;农奴没有完全获得人身自由,A排除;地主不许买卖农奴与“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不符,B排除;农奴在解放时可以通过赎买得到一份土地,D排除。

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结合所学知识,俄国l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C正确;日本明治维新和美国南北战争没有经历农奴制,排除AB;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排除D。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识记能力。

掌握俄国1861改革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资本”“劳动力”“国内市场”依据这些关键词可知,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局限性,故排除ACD 项。

故选B。

2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

美国南北战争是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属于历史评价,故A符合题意;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照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维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了林肯总统属于史实陈述,故B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故C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故A 不符合题意;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有7300万俄亩以上的土地是属于贵族的”“改革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农民的土地被地主割去了五分之一以上,致使农民不得不以高价租种地主土地。

”可知,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只是废除了农奴制,但是仍然维护了大地主的利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描述的是农奴制改革后的状况,不是彼得一世的改革,排除A;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D项表述错误。

故选C。

2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材料内容描述的是从1860年到1894年美国工业跃居世界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此期间,美国经历了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美国独立战争时间是1775年到1783年,与题意时间相差甚远,排除A;CD项在材料内容中无法判断出来。

故选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对选项内容进行判断,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但是材料所述时间与南北战争相符合。

2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中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一变而“趋欧俗”可知,“汉唐遗风”说的是古代日本学习隋唐制度进行的大化改新的改革;“趋欧俗”说的是日本近代学习欧美进行的明治维新的改革。

所以B项符合题意,A 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