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对比教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出自《历 代诗余》所引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 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 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 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 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 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 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 “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首 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 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 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朗诵并思考:两词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 组织全词的?抒发的情感一样么?
《念》的思路是:所见—所忆—所感。
《永》的思路是:赞扬英雄豪杰—批判当 权者—悲愤忧国。
情感:苏词豪迈
辛词愤慨
两首词在其他方面还有哪些相同点及不 同点?
(学习小组讨论五分钟,互相交流,然 后请同学发言补充)
相同点
(1)从文题看,都有“怀古”一词,说明二词都是怀 古词。结构也一致,古迹—古景/事/人—抒情议论。
(2)手法上都有借景抒情,还有借古讽今,讽刺当朝 皇帝昏庸无能,不赏识、不重用像自己一样有才华的 人。
(3)都用了典故及比喻修辞,“卷起千堆雪”,以 “雪”喻浪花;“气吞万里如虎”,以“虎”喻刘裕。 还有对比手法,《念》中苏轼与周瑜对比,《永》中 刘裕父子,辛弃疾与廉颇都形成对比。
首词的风格特点。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合称“苏辛”
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
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 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 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 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北宋人。他长于诗、词、 散文、绘画、书法,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他 才华横溢,性格乐观、旷达、豪放,但一生磨难,多 次被贬。苏轼临终前在《自题金山画像》中说,“问 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虽为他的自我 嘲讽之语,但因 “乌台诗案”而首次被贬黄州,这 里确实是他人生的重要驿站。“一词二赋”——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后赤壁赋》。
因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他的所有的感喟都是紧扣当时现实而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物他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其作品常表现出一种哲理式的感悟赤壁怀古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必修二 专题三“历史的回声” 第二板块“千古江山”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Hale Waihona Puke 轼 从题目看,这两首词均为怀古词。
(4)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 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更主要地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 放之情。
(1)形象(即意不象同)点上,所写之景明显
不同,所写之人也有不同。《永》中出 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而《念》中 主要写周瑜。
苏词是借写周瑜抒写自己想建功立业的 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而辛词却 是借众多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既担忧国 事又报国无门的复杂心情。
(2)语言上
苏词开阔明朗,如“穿”形象地写出 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逼 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 “赢得”就蕴涵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3)手法上
苏词以描写景、 人为主,而辛词以叙 事为主。苏词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 辛词人物出现无层次感。另外苏词运 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 乔衬周郎,而辛词未体现。
而苏轼是一个富于浪漫气质和自由个性的人 物,他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 验人生,其作品常表现出一种哲理式的感悟, 《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个很好的例子。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到,苏 东坡给予世界者多,他不管身在何处, 际遇如何,总能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 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从而丰裕我们的 生活。阅读苏东坡,我们一直在追随观 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 的生活。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现在只 是一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心灵 的喜悦、思想的快乐。其实,辛弃疾又 何尝不是这样呢?
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
辛词:抒情多与用典结合
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但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 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
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用典
结合:“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风
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总体看来,苏轼
的豪放是达观者的风采,轻松而迷人;辛弃疾
(4)抒情上
苏词紧扣个人际遇,重在感伤自己; 但东坡又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抒写自己 的豪迈、豪放之情;
而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 己的战略见解,更主要的是借颂扬孙 权等英雄来斥责贪图享乐、苟且偷安 的统治者,流露出忧民忧国的情怀, 体现出一种深沉悲愤的豪放。
苏词:抒情多直抒胸臆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 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 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 “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 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 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 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 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 《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 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 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 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 志。
怀古,即追怀古昔,因古而生怀,寄情怀于 古迹、古人、古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见,“怀古” 实在是一种深刻的人生体验。
学习目标:
1、 品味词人抒发的情怀 2、 重点掌握怀古词的表现手法——用典 3、 能够体会词人营造的艺术境界,了解两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人;年轻时参加义军,积极抗金,凭着英勇和机 智处死了两个叛徒:义端和尚和张安国。其词多抒写 报国雄心和有志不伸的感慨,豪纵奔放,沉郁顿挫, 在南宋爱国词中领导一代,有《稼轩长短句》等。
冀美 南芹 宋悲 莫黍 随 鸿 雁 南 飞
继铁 东板 坡铜 高琶 唱 大 江 东 去
的豪放是壮志难酬的悲壮之音,沉郁而震撼人 心。
总结
辛弃疾是个英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 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 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 情与愤慨;他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 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 英雄的悲愤。因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中,他的所有的感喟都是紧扣当时现实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