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2.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
下列对材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史料解读
A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
子孙”
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
给子孙后代
B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
贰宗
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
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C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
障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出兵劳役等
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5.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7.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己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
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8.《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
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六部职能的衰退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宰相权力的反弹
9.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可见,三司制度的设立( )
A.使君主专制得以实现 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使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缓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10.“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善隐然执政之府矣。
”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
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11.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语。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力
C.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D.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12.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四百人会议与五百人会议的区别是( )
A.前者按部落选出,后者按行政选区选出
B.前者按等级选出,后者按部落选出
C.前者注重家庭出身,后者注重财产多寡
D.前者适用于所有公民,后者适用于部分公民
13.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果国家处于被奴
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精神氛围浓厚B.民主政治高度繁荣
C.社会环境宽松自由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14..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是人类历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B.具有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C.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5.“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
因为万民法( )
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16.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
”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
”其用意在于说明
A.财产不能被没收
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
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
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
17.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18.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
A.分权制衡B.虚位元首
C.议会权力至上D.责任内阁制
19. 2011年7月,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
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20.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英国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国( )
A.实行责任内阁制B.确立君主立宪制
C.颁布《权利法案》D.进行圈地运动
21.《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22. 2012年11月7日,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在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非裔美国人。
他和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23.阅读下面有关美国政治生活的漫画,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美国政党政治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美国政党政治实现了竞选对手的公平竞争
C.国会与总统选举反映了美国政党政治的本质属性
D.美国国会或总统选举在程序上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24.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道:……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
D.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25.关于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②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④都赋予了议会至高无上的权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
2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材料二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必修1 材料三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
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图片反映的是指鹿为马的故事。
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
人主,老臣皆被黜。
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
高指曰:“此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
鹿也。
”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两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4分)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5分)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5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
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
(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
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
(2分)
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侨除外)。
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
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材料三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惟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德)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1分)
(2)材料二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1分)根据材料二指出对参加公民大会者有何限制?(2分)这种限制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二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1分)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法律规定?(3分)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4分)
29.(10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确立总是通过某种机制的运转来实现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
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
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
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材料二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这种“均衡”的具体体现。
(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这一论断的理解,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6分)
高一期中历史答案2015.10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BCBBD 6----10 CCACD 11---15 CABBD 16---20 CCCCB 21---25 CCCAB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50分。
)26.答案(14分)
(1)分封制、宗法制。
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
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4分)
(2)秦始皇;依据:他自称皇帝;创建了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度、“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三公九卿和郡县制;(5分)
(3)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汉:汉武帝建立新的决策机构“中朝”,成为朝廷决策的重要机构。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宋: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
明: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属皇帝。
(5分)
27.答案(12分)
(1)制度:郡县制。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
(3分)
(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
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
(3分)
(3)特点:疆域辽阔。
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分)
(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2分)
28. (14分)【答案】
(1)是公民大会用来投票计票的。
(1分)
(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1分)
限制:参加者是成年男性公民,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剥夺了公民权。
(2分)
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实质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具有阶级的局限性。
(2分)
(3)《十二铜表法》。
(1分)
看法: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3分)
(4)罗马法在世界法制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声。
(2分)罗法中所蕴藏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2分)
29. (10分)答案:(1)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2分)
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2分)
(2)理解:美国的民主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美国民主实践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2 分)
妥协: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缓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缓和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宪法间接地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缓和了南方州和北方州的矛盾。
(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它和分封制互为表里,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
故选B。
2.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封建亲戚,故C项正确。
A、D两项与分封制的特点相反,B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故结论错误。
答案:C
3.B 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
4.解析:先秦政治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实质上是贵族政治,而秦汉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天下成为君主的私产,皇帝通过任命官吏来建立对全国的统治。
B
5.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
根据材料中“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结合所学的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内容和目的,即可推断出选D项。
答案:D
6.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隋唐政治制度应为三省六部制,B项错误。
皇权达到顶峰应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错误。
相权虽然一分为三,但相互合作,不是独立施政,A项错误。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
故C项正确。
答案:C
7.C 材料对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就是防止地方势力庞大造成对中央集权的威胁,选择C项。
A 项不是主要目的,B项与回避制度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
C。
8.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D项宰相反弹明显错误;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受皇权制约,C项错误。
六部地位下降,职能没有变化,B项错误。
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
物,故A项正确。
答案:A
9.从材料明朝总督与巡抚仅为军事长官,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可知明代地方官员是相互牵制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除A项,
B、D项均与题干主题无关。
答案C。
10.解析:题干观点认为军机处掌握着行政大权,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D项。
答案:D
11.引文的意思是: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希腊属于奴隶社会时期,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不属于公民范围,因此排除B项。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D项没有体现雅典公民的权力。
答案C。
12.解析:克利斯提尼以地域为基础的划定10个行政选区,并以抽签方式组成“五百人会议”,以代替梭伦改革时期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故选A项。
答案:A
13.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是社会的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结合所学知识,这是因雅典民主政治高度繁荣带来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14.解析:据材料信息“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结合《十二铜表法》内容可判断B正确。
答案:B
1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项是《十二铜表法》作用,B项是公民法作用,C项是自然法作用,故选D项。
答案:D
16.C A过于绝对,与材料信息不一致;B虽与材料相符,但没有体现作者的用意;材料的核心是“财产”,C正确体现了作者的用意;材料中没有涉及财产与自由的关系,D错。
答案C。
17.C 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
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
故选C。
18.解析:从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即可判断选择C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就是议会权力至上,材料中的“控制者”指的是英国国王,控制他的只有议会。
答案:C
19.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监督内阁,内阁要对议会负责,故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20.解析:汤因比把英国实行的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比喻为新酒,而把保留英王比喻为旧瓶子,这一比喻反映的是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B
21.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的邦联制,美国必然丧失独立成果。
为解决此现象,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原则,以加强中央集权。
A、B、D三项不能体现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22. “统而不治”的英国国王仅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故C是作为国家元首的共同活动。
C
23.解析:图片反映了美国两党的较量事实上就是垄断资本家、利益集团的较量,这就是美国政党政
治的本质属性而并非公平、公正的表现,故选C项。
答案:C
24.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而美国联邦政府与国会之间是相互制约关系,故B、C不正确;美国颁布宪法建立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故D不正确。
答案A。
25.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只赋予国会立法权和监督政府的权力,国会、总统、法院之间分权与制衡,故④错误,选B项。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