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练习三》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计算速度慢,计算准确性不高,对运算符号的认识不够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以及运算符号的正确使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

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操作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
1.练习题:准备一些10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题,包括口算和笔算题。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生活动材料: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口算和笔算题,难度逐渐增加。

学生
在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的加减法比赛。

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示,其他组
成员在台下监督。

通过比赛形式,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
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涉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符号的认识。

学生在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拓展(5分钟)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运用加减法的?可以举例说明。

学生
分享自己的例子,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符号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口算、笔算和综合应
用题。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算符号的认
识等。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
固10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50
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情境教学法、游戏
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问题一:部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如运算符号使用错误、计
算顺序混乱等。

解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及时进行了讲解和纠正,并提醒学生在
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符号的使用和计算顺序。

同时,增加了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2.问题二: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不愿意主动参与,只愿意
观看或依赖他人。

解决办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设置了竞争机制,鼓励
学生主动参与。

同时,我还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角色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问题三:部分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导致计算速
度和准确性受到影响。

解决办法: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
励学生放松心态,告诉他们错误是正常的,只要敢于尝试,就能取得进步。

同时,我还对学生的练习时间进行了调整,适当放宽了时间限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计算。

1.针对学生运算符号使用错误和计算顺序混乱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增加
了专门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我还提醒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要细心,注意运算符号的使用和计算顺序。

2.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中设置
了竞争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同时,我还对小组成员进行了角色分配,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对于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紧张、焦虑情绪,我在课堂上营造了一
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放松心态。

同时,我还对学生的练习时间进行了调整,适当放宽了时间限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
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同时,我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我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环节。

在本节课的作
业设计中,我注重了作业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

1.针对性:作业题目是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的,主要包括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和运算符号的认识。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实践性:作业中包含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5个香蕉,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这样的题目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趣味性:作业中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如“数学迷宫”、“找不同”等。

这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题目涵盖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
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作业设计富有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完成作业。

7.作业设计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题目,让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提高。

8.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题目,让学生与家长、同学互相讨论,
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9.在作业设计中,我将增加一些拓展性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
作业中得到提高。

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其中有苹果、香蕉和橙子,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苹果和橙子一共有几个?”
10.我将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一些互动性题目,让学生与家长、同学互相讨
论,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如:“和家长一起数一数家里的物品数量,然后用加减法表示出来。


通过专家的点评,我认识到作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工
作中,我将更加注重作业设计,使其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

同时,我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我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总之,本节课的作业设计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业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

同时,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