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完美版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2.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

这一单元学完了,我们有了许多收获。

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板块,一起学习里面的知识,汲取里面的营养。

(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们发现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出现的位置了吗?
(1)有的时候,一段话的开头就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

(2)这样的句子也有可能在一段话的末尾或中间。

2.这样的句子有什么作用呢?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
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
十色,瑰丽无比。

)
3.学生交流。

(1)找到这样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我们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学着这样写。

三、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带有“虫”和“鱼”的生字的动物图片。

(1)说说这些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

(2)同桌间互相交流。

(3)课件出示:
蝌蚪飞蛾螃蟹
鲤鱼鲫鱼鲨鱼
(4)师领读,指名读,自由读。

2.课件出示会认字:“蝌、蚪、蛾、鲤、鲫、鲨”。

3.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4.利用规律拓展识字。

(1)出示“螳螂”二字及图片,让学生猜读。

(2)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进行识记,明白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规律。

四、学习“词句段运用”。

1.师生一起看“词句段运用”。

(1)教师引导:看到下面的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
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
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
(2)指名读,教师正音:“颤”是翘舌音;“巍”和“哄”是第一声。

(3)提问:你能给这些词语分类吗?
引导学生把这些词语按照描写人物的动作、情态和描写环境三种类型进行分类,并选择两个词语写句子。

(4)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拓展ABB式词语。

2.学习补充句子。

(1)出示句子:车站的人可真多……
指导学生补充的内容:写出人多的场面。

(可以从人的数量、动作等方面写)
(2)出示句子: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指导学生补充的内容:写出夏天夜晚的场景。

(可以从夏天的夜晚最喜欢干的事情、听的声音、看的景色等方面来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生自由读古诗。

朗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多音字“发、朝、还、重”的读音。

3.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古诗,感悟意境。

1.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要走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
2.千里之遥的江陵,真的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到达吗?(不可以)那为什么诗人还说“一日还”?(小舟速度之快,诗人心情之愉悦。

)
3.后两句诗是什么意思?(两岸不断传来猿猴的叫声,轻便的小船已经穿过重重的山岭。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什么心情?(喜悦和激动)
4.指导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
关键语句形声字
选词语写句子补充句子
白帝城—江陵
本次在指导学生学习“识字加油站”时,我特地把名称中分别带有“虫”和“鱼”这两个生字的动物图片放出来给同学们看,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些图片上都是什么动物。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并通过观察图片和字形特点,总结出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可以帮助他们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在指导学生学习“词句段运用”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
自主参加交流、讨论,从而更好地体会围绕关键词句写句子的方法。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优美生动的句子,并细细体会其中的写作技巧。

2.识字加油站,归类识字,认识三种不同偏旁的生字及其词语,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的功能。

3.词句段运用,学会在语境中辨析近义词,学会仿写动物外形。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忆江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诗意思。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需要我们细细体味。

1.(课件出示)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句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体味好句子)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预设:读这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预设: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圈”“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感觉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

2.(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从这句话你认为作者写得好在哪里?
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

非常生动,传神。

你认为作者有了什么方法把花骨朵写得那么传神、生动?
(作者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很有代入感,逼真、很有画面感。


3.(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找出文中的动作动词,说说写得怎么样?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

(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

(2)这些动作写得非常细致,尤其修辞语的运用“(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
显得描写就非常细致,妥帖,很有画面感,眼前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

4.教师小结:要想把语言写得优美生动要描写细致、多使用一些恰当的修饰语,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还要写得有画面感,写具体、生动。

(板书:描写细致、修饰语、修辞手法、有画面感)
(二)识字加油站
板块二: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
2. 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注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络”,前鼻音“援”,后鼻音“贡”。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1)复习形声字:(课件出示)形声字是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本题展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是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

如第一组的三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扌”,表示与手有关,第二组的“缚、缭、络”偏旁都是“纟”,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贡、贷”偏旁都是“贝”,表示和钱财有关。

(板书:形声字形旁表义)
(2)本题形声字的分类。

(课件出示)
①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
②下形上声:资、贡、贷
5.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6.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左形右声,如:清河淌油
上声下形,如:忘想感态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辨别运用近义词
(课件出示)
1.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所选的词语都是近义词,看看适合选择哪一个。

(板书:近义词)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选择什么词语填空。

3.小组代表发言:
每组词语都是近义词,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填空:第一小题,形容细小的波纹的动态,应该选择“荡漾”;第二小题,形容歌曲,应该是“轻快的歌曲”较为恰当;第三小题,应选“灵敏”,因为是形容小狗的鼻子的。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这些句子,都抓住了动物的什么特点写的?(板书:抓住动物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特点来写的,描写顺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第二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写的,从颜色、形状、质感等方面来写。

3.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

(课件出示)
示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

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

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忆江南》是一首词,是唐代文人白居易所作。

本诗描绘了江南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板书:《忆江南》词)
4.(课件出示)词语解释
谙(音安):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春日,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红得胜似烈火;江水碧绿的颜色,只有蓝草可以相比。

这一切,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
(课件出示)
创作背景: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
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
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
验与亲身感受。

(课件出示)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体味好句子,学习了形旁表义功能的
形声字,学会辨析运用形近词,练习抓住特点写动物的外形,学习了
古诗《忆江南》。

《寻物启事》微课教学设计
玉林市陆川县横山镇四和小学丘婷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寻物启事。

2、理解并掌握寻物启事的写作格式。

3、让学生学会写寻物启事,增添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寻物启事的格式
2、学生学会写寻物启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
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好!我们经常会在电视、报纸、网络,或者是大街上看到一些寻物启事,如果你丢失了物件,你会不会写一份寻物启事呢?今天的创新微课,丘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寻物启事》(板书课题)
1、那什么是寻物启事呢?
2、那寻物启事可以分为哪几类呢?
二、教授新课
寻物启事
昨天下午放学后,我把一件蓝色外套落在了操场上。

如有拾到者,请与我联系,非常感谢!
三年级(1)班李晓宇
5月20日教师:我们来看看这则寻物启事的标题应该写在哪里呀?
(“寻物启事”写在第一行的正中间,也可以由文种加丢失物品名构成。

如:《寻书启事》)
教师:正文具体表述了什么内容呢?
(正文要写清丢失物品的名称、数量、形状、质地和丢失的时间、地点等以及寻物者的单位、姓名、住址、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

如有必要还可以写明给予酬劳之类的话。


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寻物启事右下角写了什么呢?
(这则寻物启事的右下角处,我们称为落款,落款署上发文单位的名称、个人姓名等,并署上发文的日期。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找出这则寻物启事的寻物人姓名、寻物时间、寻物人地址、丢失物品、丢失时间、丢失地点吗?
寻物启事
在6月22日的晚上,我丢失了一个绿色的书包在阅览室,内有两本英语书,一个MP3播放器,此刻我很担心,拾到者请与我联系,万分感谢!
高三年级一班李晓丽
2020年6月23日
2、昨天二年级3班池小梦同学,在学校操场草地上丢失了一个粉色铅笔盒。

你能帮她写一份寻铅笔盒启事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李萌阿姨昨天下午在九州市场,丢失了一个红色钱包,里面有一张身份证和一张邮政卡以及一些现金,你能动动脑筋帮他找回丢失的东西吗?
六、板书设计
《直述句改写转述句》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掌握学习的方法。

适用对象: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述句和转述句的概念。

2、掌握几种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基本方法。

3、能独立、正确地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教学重难点:
掌握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人称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微课
教学过程:
一、句子导入,理解概念。

1、本节微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直述句改转述句的几种基本方法。

先请同学们观察这俩句话,你发现了什么?那到底什么是直述句?什么是转述句呢?
2、理解概念:
课件出示:直述句:就是把说话人的原句原意写出来,也叫直接引用。

2、课件出示:转述句:就是把别人的话转达出来,也叫间接引用。

二、探究体验,掌握方法
1、学习引语有第一人称的改法
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相同。

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课件:
直述句:
老师说:“我教你改写直述句。


转述句:
老师说,她教我改写直述句。

师:对,我们发现直述句中的冒号在转述句中变成了逗号,双引号不见了,双引号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了第三人称“她”,冒号前面的“老师说”这个提示语不变。

其实,这就是直述句改转述句的基本方法:
课件:①冒号:-----------逗号,
②双引号删去
③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
④提示语不变
⑵、巩固练习(我们来试着改一改,你改对了吗?)
课件:直述句:妈妈说:“我明天要去武汉出差。


转述句:妈妈说,她明天要去武汉出差。

2、认识人称
师:你改对了吗?其实,改转述句最关键的是要改对人称。

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称。

课件:认识人称:
第一人称有:我、我们。

第二人称有:你、你们。

第三人称有:她、他、它、他们、它们,她们以及具体的名字、称呼等。

3、学习引语中有第二人称的改法
说话内容中有第二人称“你”或“你们”的句子,冒号前面有人名的,改为转述句时“你”或“你们”改为人名。

4、学习引语中有第一、第二人称的改法
课件:她说:“我带你们去花园做游戏。


这个句子说话内容中,既有第一人称“我”,又有第二人称“你们”。

改转述句时,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因为冒号前面的人称不明确,所以“你们”就要改为“我们”。

这个句子改为转述句就是:
她说,她带我们去花园做游戏。

5、学习双引号中以名字出现的第三人称改法
这个句子双引号中有第一人称“我”和以名字出现的第三人称“开心果”。

那么,像这类的以名字出现的第三人称的句子改转述句时,先把“我”改为“她”,名字不变。

课件:第三人称人物名字不变。

现在,你会改这样句子了吗?
三、回顾总结
回顾今天改写转述句的方法,可以用“一去二改”的口诀来归纳
即去掉双引号,二改是改冒号为逗号,改人称。

直述句改转述句,
永远不变提示语,
标点人称都要变。

冒号变逗号,
双引号要删掉,
改对人称最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