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同步测试汇编试卷【6】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初中物理西藏初二同步测试汇编试卷【6】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现象
B.城市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现象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
D.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吸收各种色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它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上发生了反射形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电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考点:光现象的基本知识
2.下列事例中观察到的是物体虚像的是()
A.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
B.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
C.看物体的影子
D.看湖中小船的倒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晴天在树林中的地面上看到光亮的圆斑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当然是实像了,当看电影时,银幕上的画面是采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也是实像,而湖中小船的倒影是小船在水面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点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实像能在光屏上呈
现出,而虚像则不能.
3.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有()
A.太阳B.火焰C.月亮D.电灯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太阳、火焰和电灯都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都是光源。
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是月亮。
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
故选C。
考点:本试题考查的是光源的概念,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把握光源的概念,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4.在星光灿烂的夜晚,仰望天空,会看到繁星在夜空中闪烁,好像顽皮的孩子在不时地眨着
眼睛,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星光被其他星体瞬间遮挡的结果B.星星发光是断断续续的
C.星光被大气层反射的结果D.星光被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来自星体的光进入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不同位置疏密程度不同,光在其中传播时
发生折射,又因为空气不断流动,导致不同位置的空气密度不断变化,使折射光线的方向发
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就看到星星,偏离人眼,人就看不到星星,
因此看上去时好像孩子在不时地眨眼睛。
5.下面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答案】C
【解析】家用电扇100w左右,笔记本电脑200w左右,电饭煲800w左右,台灯30w左右,所以选C。
6.一芭蕾舞演员表演时脚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此时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
接近()
A.
B.
C.
D.
【答案】A
【解析】蕾舞演员体重接近48kg,则对地面压力接近480N,根据此时芭蕾舞演员对地面的压强接近选A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A
【解析】略
8.舞台上用的一种追光灯,是由凸透镜和点光源组成的。
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光源
应放在凸透镜的处,凸透镜上应贴有色的滤光片。
【答案】焦点绿
【解析】由凸透镜的作用知,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如果要产生平行的绿光凸透镜上应贴有绿色的滤光片
9.小明为了给窗子配上一块玻璃,在以下的测量工具中,你认为选用哪种工具来测量窗框的尺寸最合理.()
A.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0cm的学生用尺
B.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2m的钢卷尺
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15m的皮卷尺
D.游标卡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生活中我们经历过许多测量,要进行准确的测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包括量程,分度值);2.测量中误差不可避免,但应尽量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来减小误差;3.长度测量中一定要做到估读.
解:A、学生尺分度值大小可以,但量程偏小,故A错误;
B、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2米的钢卷尺用来测窗框合适,故B正确;
C、皮卷尺的分度值和量程明显偏大,不合适用来测量窗框的长,故C错误;
D、游标卡尺不适合用来测量窗框的长,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是初中阶段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技能,而使用刻度尺测量前一定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10.(2013•潍坊)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 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遥控器利用紫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答案】BD
【解析】
试题分析:掌握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的特点及作用.
紫外线的应用: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杀菌等;
红外线照在人身上也会使人体的温度升高,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微波的频率和水频率接近,容易引起水分子的共振而产生热量,生活中常用微波进行加热,如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
解:A、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所以A错误;
B、手机是利用微波来传递信号的,电视是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信号的,微波也属于无线电波,所以B正确;
C、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所以C错误;
D、微波炉是用微波来加热食品的,微波属于电磁波,所以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考查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的特点及作用,是基础性题目.
二、双选题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惯性的大小与速度有关
B.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利用了杠杆和摩擦力的知识
C.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D.飞机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大的原理
【答案】AD
【解析】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速度无关,故A错误。
刹车时,人施加一个很小的力,就可以对车轮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力,应用了杠杆和摩擦的知识,故B正确。
由P=ρgh 可知,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水坝的下部比上部建得宽,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C 正确。
飞机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应用了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的原理,故D 错误。
AD 符合题意为答案。
12.将长短不同的两支蜡烛点燃后,置于密封的玻璃罩下,如图所示,能够肯定的是( )
A .长蜡烛先熄灭
B .两支蜡烛会一直燃烧着
C .短蜡烛先熄灭
D .两支蜡烛一先一后熄灭
【答案】AD
【解析】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为玻璃罩是密封的,所以氧气浓度越来越小,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大。
又因为玻璃罩内温度较高,二氧化碳密度较小,不易沉到底部,所以长蜡烛先熄灭,随后短蜡烛也会熄灭,故AD 正确为答案。
13.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成像规律时,用焦距分别为f 1、f 2的甲、乙两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先将点燃的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坐上,调整后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标出):再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光屏上的像是放大的
B .图中光屏上的像是缩小的
C .f 1<f 2
D .f 1>f 2
【答案】BD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u 大于像距v ,所以在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B 正确。
根据用透镜乙替换透镜甲,且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左移动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知,像距减小,像变小。
相当于物距变大,但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因此是焦距变小了,所以f 1>f 2,故C 错误,D 正确。
答案为BD 。
14.如图,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则两个长方体所受到的( )
A .上下压强差相等,浮力不等
B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相等
C .上下压强差不等,浮力不等
D .上下压力差相等,浮力相等
【答案】BD
【解析】将两个同样形状的长方体分别水平与竖直放置在盛水的容器中,如图放置时,根据
阿基米德原理及推导公式F
浮=ρ
液
gV
排
,可知排开液体密度相等,排开液体体积相等,故受到
的浮力相等,即上下压力差相等,D说法正确;由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有关,同种液体深
度不同受到的压强不同,故B说法正确;答案选BD。
15.沈阳四季,风景迥异.无论是一朵花、一个麦穗,还是一粒沙、一片雪花,现象中属于凝
华的是()
A.棋盘山“缧缈的雾”B.浑河边“美丽雾凇”
C.植物园“晶莹的露”D.万柳塘“洁白的雪”
【答案】BD
【解析】棋盘山“缧缈的雾”,属于液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浑河边“美丽雾凇”,雾凇是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B符合题意。
植物园“晶莹的露”,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万柳塘“洁白的雪”,雪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BD。
三、实验题
16.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时,先将方格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______放置在方格纸上.
(2)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______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图乙所示,棋子放在A处,观察者在B处,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 ______
A.a处B.b处C.c处D.d处
(4)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像的位置,能否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像?答: ______ .
【答案】竖直像 B 不能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实验,注意学会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在桌面上,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样
操作都不会重合的,因此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为了探究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两棋子的大小就要相同;
(3)棋子A的像和A是关于镜面对称的,故可以看到棋子的像在b处,故B正确;
(4)此实验中的白纸相当于光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棋子的像不会出现在白
纸上。
故答案为:(1)竖直(2)像(3)B (4)不能
【点睛】(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
的像完全重合;
(2)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3)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4)根据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一特点,可判断棋子的像能不能成在白纸上。
四、填空题
17.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
方向是 .
【答案】上、气体或液体、竖直向上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物体上、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大于
上表面的深度,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的压强,因此液体对物体产生的一个向上
的压力与向下的压力不相等,实际上,这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液体对物体施加的向上托的作用,这个力习惯上称为浮力.方向与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方向一致,总是竖直向上的.
考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浮力的产生,应从浮力产生的原因上进行分析找出浮力的方向.
18.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人类主要是依靠、和来认识宇宙。
【答案】肉眼观察简单猜测推理
【解析】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主要是依靠肉眼观察和简单猜测来认识宇宙,所以认为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球绕地球转动;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
中心
思路分析:通过对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回答
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人类认识宇宙的方法,应知道人类是如何一步步对宇宙有了更深入的了
解的.
1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
_________。
(写出两点)
【答案】物体振动发声,空气可以传声
【解析】能体现物理知识的主要是后半句“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体现了大钟在振动从而
产生声音,人耳听到了钟声,又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0.请在下面数值的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填符号).一只鸡蛋的质量约50 ,一个中学生是质
量约45 。
【答案】g ,kg
【解析】八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
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应该在45kg左右.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物理学角度看,诗中的“月落”是以作为参照物的,“钟声”是由钟的所产生的.
【答案】地面;振动
【解析】解:在诗中提到的物体中相对于月亮位置变化的有:地面、渔火、乌鸦、寒山寺等,可以选取其中的任意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所以钟声就是由钟的振动所产生的.
故答案为:地面;振动.
【点评】选取参照物时,要以题目中出现的物体为选取对象.
五、计算题
22.学校操场外一栋高楼距跑道起点340米,学生在起跑时听到两次枪声,求学生听到这两次
发令枪的时间间隔是多少秒?(忽略发令枪到学生的距离及学生起跑后的距离,声速按15
摄氏度时计算)
【答案】2秒
【解析】分析:(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所产生的.故发令员听
到两次发令枪声,第一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直接传来的,第二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传播
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的.
(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第一次的枪声是直接听到的,第二次的枪声是声音传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
故第二次枪声传播的路程为340m×2=680m,
所以第二次枪声反射回来需要的时间为,t==2s,
答:两次枪声的时间间隔为2s.
点评:本题是利用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回声的计算要注意路程是一个来回,声音传播到障碍
物再反射回来.
23.如图,已知电源电压是6V ,R1=10Ω,A1示数是0.5A ,R2=20Ω,求A2的示数? 【答案】I2=U /R2=6V /20Ω="0.3A " 4分 I="I1+I2=0.5A+0.3A=0.8A " 4分 【解析】略
24.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星期天,小华去惠山古镇游玩,参观泥人展览,了解了惠山泥人的制作工序.惠山泥人使用惠山地区的黑泥为材料,泥坯成型需经过“一印、二捏、三格、四镶、五扳”五道工序,成型泥坯自然阴于后再上色.在泥人展上她看到地面上有一个高为1.05m 的大“阿福”,如图所示,小华为了估测其密度和质量,立即购买了一个相同材质且等比例缩小的“阿福”小泥人,回家后她测得小“阿福”
的高度为10.5cm .质量为275.2g .体积为160cm 3
.
设大、小“阿福”都是实心的,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高度之比的立方,底面积之比等于高度比的平方,则
(1)阿福密度是多少?
(2)大、小“阿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多少? 【答案】(1)阿福密度是1.72g/cm 3
;
(2)大小“阿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0:1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小“阿福”的质量m=275.2g ,体积为V=160cm 3
, 则“阿福”的密度: ρ==
=1.72g/cm 3
;
(2)因为大、小“阿福”都是实心的,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高度之比的立方, 即:
=
,
所以大“阿福”的体积:V 大=×V 小=×160cm 3=160000cm 3
,
由ρ=可得,大“阿福”的质量:
m′=ρV 大=1.72g/cm 3
×160000cm 3
=275200g=275.2kg ;
大、小阿福的重力之比为:G
大:G
小
=m
大
g:m
小
g=m
大
:m
小
=275200g:275.2g=1000:1,
又底面积之比等于高度之比的平方,
即S
大:S
小
=(h
大
)2:(h
小
)2=(105cm)2:(10.5cm)2=100:1,
则大、小“阿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10:1,
故大小“阿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10:1.
25.今年国庆节“黄金周”共计7天,张华的爸爸带着全家自驾到川西游玩,行驶在回重庆的渝——遂高速公路途中,
(1)在经过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35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
(2)如果这辆轿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重庆需要多少小时?
【答案】(1)这辆车违反了交通规则,应为车的速度超过了限速.
(2)从标志牌处开到重庆需要0.35h.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此路段的限速是120km/h,汽车的速度
,这辆车违反了交通法规.
(2)由交通标志牌可知,此处到重庆的路程s=35km,汽车的速度v′=100km/h,到重庆的时间;
答:(1)这辆车违反了交通规则,应为车的速度超过了限速.(2)从标志牌处开到重庆需要0.35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六、简答题
26. 如图所示电路,如果要使灯L 1和L 2并联,则需要闭合开关 ;如果要使灯L 1和L 2串联,则需要闭合开关 。
【答案】S ,S 1;S 2
【解析】略
七、综合题
27.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为2.(声速取340m/s )求:
(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
(2)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632km ,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
【答案】(1)680m/s (2)2400s(或40min)
【解析】(1)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v 超=2v 声=340m/s×2=680m/s ;(2)这架飞机从广州飞
到北京需要的时间t =s /v 超=1632km/(680m/s )=2400s=40min 。
八、作图题
28.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
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0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连接蜡烛与它像的对应位置,在成像仪上的交点O 就是小孔的位置,如图:
由光的直线传播可知,蜡烛越靠近像,像就越大.
考点:本题考查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点评:小孔成像时,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因此通过小孔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成像的大小取决于像到小孔的距离;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作图并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