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醉翁亭记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链接,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问题。
[甲] 《醉翁亭记》一、二自然段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其外修 竹森然以高,乔木蓊(wĕng)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 ②,以为陂(bēi)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蒲苇 莲芡④,有A⑤之思;椅桐桧(guì)柏,有B之气;奇花 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 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áo)笋茹可以馈 四方之客。(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1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 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3分)
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作业布置:
1、上传早读任务:默写《醉翁亭记》 原文、注释
2、上传课堂默写笔记 3、完成课后经典匠心命题一、二,将
译文中重点实词标注在书上。
中考链接,对比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 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 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 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交流合作 点拨助学:
1. 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答:示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又从“野芳”“佳木”“风 霜”“水落石出”的角度写了四时的景致。(围绕“时间 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2. 文章第三段结尾说“太守醉也”,这既是酒醉,也是心醉。
检测反馈二: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醉翁的自画像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检测反馈三:
【甲】 《醉翁亭记》 第四段 【乙】山故有亭①,世传以为叔子②之所游止也。故
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 熙宁元年③,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④来守襄
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 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 ⑤,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名其 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 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 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 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合作探究 ,理解文意:
1、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2. 文章第三段结尾说“太守醉也”,这既是酒醉,也是 心醉。联系选段文意,请说说太守“心醉”的原因是什么。 3. “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文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 什么? 5. 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请结合 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趣、情(趣2)佳木秀而繁阴_茂__盛___ (3)修竹森然以高 长 (4)以为陂池__把_______ 8.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
9.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 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生__机_勃__勃_或__姹_紫__嫣_红__ 秋季:_秋__高_气__爽__或_秋__水_怡__人_
10.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
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___江__湖_______
B:___山__林_______
临于泉上者 在

太守自谓 称谓,命名
太守谓谁 为,是 乐
山林之乐 乐趣 乐其乐 以……为快乐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 表修饰 归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 暮而归 回去
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文言现象:词类活用 山行( 沿着山路 ) 自号( 取别号 ) 太守宴也( 设宴 ) 临溪而渔( 钓鱼,捕鱼 ) 乐其乐( 以……为快乐 )
中考链接 对比阅读
c 1.选出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故有亭 公问其故
解析:
B.太守谓谁 此之谓失其本心
A.本来 B.是
原因 叫做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去 C. 都是“离开”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此乐何极 D.以……为乐 乐

2.将选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复习课
复习目标:
• 1、会背诵并默写课文。 • 2、能解释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 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
想。 • 4、能进行对比阅读 。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1、识记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 2、自主检测课下注释,翻译课文。
检测反馈一: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 永叔,号 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北宋 朝代 文学 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欧阳修散文选集》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 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 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 丰饶的物产。
参考译文:
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 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荫郁的乔木, 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 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 江湖的秀美; 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 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 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 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 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检测反馈四:
翻译课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 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 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 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 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树林茂密成荫,鸟儿到处鸣叫,这是游人离 开鸟儿在欢唱啊。
3.谈谈你对语段(一)“太守之乐”的理解。
“太守之乐”指赏山水之乐,得人民安乐, 能与民同乐,能妙笔著文。
4.【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 样思想感情?
甲:表达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乙:表达出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 的感情。
联系选段文意,请说说太守“心醉”的原因是什么。 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3. “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把“醉”和“乐”统一起来,总结全文主旨。
交流合作,点拨助学:
4. 文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 答:“人之乐”的 “乐”指游人“从太守游”之乐。 “太守之乐”的 “乐”指太守与民同乐(以游人的快乐为 快乐)。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xiàn)山亭。②叔子:羊
祜(hù),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 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参考译文:
岘山上本来有亭,世人传说是羊叔子当年游历休息的 地方。亭子之所以屡兴屡废,就是因为后人敬慕他们的 名声而思念他们的人很多。
熙宁元年,我的朋友史君中辉凭光禄卿的身份作襄阳 知府。第二年,依据亭子旧有的规模,加以扩大、更新; 既在环绕着亭子建造了壮观的回廊,又扩展了亭子后轩, 使后轩与亭子的大小规模相称。史君中辉闻名于当今, 在他从政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很高的声望。襄阳人满意于 他的行政措施,喜欢跟从着他游览,于是就根据史君的 官衔名号,为后轩命名为光禄堂;又想在石碑上记录史 君的事迹,来与羊叔子、杜元凯的名声一起流传久远。 史君不能阻止这种行为做法,于是他便嘱咐我写一篇亭 记。
解释词语:
环: 回: 蔚然: 秀: 名: 辄: 得、寓:开: 佳: 伛偻: 芳: 洌: 射: 陈: 竹: 交错: 翳: 归:
诸:
尤:
翼然: 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自谓: 意:
暝:
发:
提携: 渔:
负者: 蔌:
酣:
丝:
颓然: 已而:
乐其乐: 谓: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

蔚然而深秀者
秀丽

泻出于两峰之间 从
佳木秀而繁阴 茂盛
5. 本文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请结合课 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 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 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 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 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