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冈卯、严卯”非西汉之辟邪“刚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冈卯、严卯”非西汉之辟邪“刚卯”
“刚卯”是西汉代民间流行的“辟邪”佩饰名曰“㱾”,又名“大刚卯”。
《急就篇》卷三载有“射鬾辟邪除群凶”,颜师古注曰:“射鬾,谓大刚卯也。
以金玉及桃木刻而为之。
一名欬攺。
其上有铭,而旁穿孔,系以彩丝,用系臂焉,亦所以逐精魅也。
明·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五》中有“刚卯”一节,其描述为:“汉有刚卯。
正月作而佩之。
按《说文》曰。
(亥殳)【音开】改大刚卯以逐精鬼者。
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的长方柱体,每面8字,共32字,采用秦汉时的书体“殳书”,多为驱鬼愕疫等辞,中心贯孔以穿系丝带。
在王莽时期因“冈卯”有强“刘”之意被禁止,《野客丛书》曰“刚者强也。
卯者刘也。
正月佩之。
尊国姓也。
兼而论之。
乃欲尊王而辟邪尔”。
故《王莽传》曰“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 。
班固《汉书·王莽传》卷九十九: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博谋卿士佥曰:“天人同应,昭然著明其去刚卯,莫以为佩”。
《汉书·王莽传》曰:“‘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这也是王莽篡汉后,怕汉代复辟,而禁止人们佩戴刚卯和严卯的主要原因,由此“殳书”失传。
王莽倒台后,刘秀建立东汉,早已扎根于民间的刚卯再度流行,佩戴刚卯还成为国家定制,所有官员凡着朝服,必须佩戴,因“殳书”失传,故采用“隶书”和“篆书”将“冈卯”的形状、寓意以及制作时间刻画在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的白玉长方柱体上以逐精鬼,形成我们今日所见的“冈卯”、“严卯”。
其一铭曰“正月刚卯既央。
灵殳四方。
赤青白黄。
四色是当。
帝令祝融。
以教夔龙。
庶役刚瘅。
莫我敢当”。
另一铭曰“疾日严卯。
帝令夔化。
顺尔固仗。
化兹灵殳。
既正既直。
既觚既方。
庶役刚瘅。
莫我敢当”。
文字中“正月刚卯既央”和“疾日严卯”指的是冈卯制作时间时是在每年的正月中旬的双日卯时和每年疾日的卯时,这个时辰是“帝令祝融。
以教夔龙”、“帝令夔化。
顺尔固仗”的时辰,这个时辰制作的冈卯才可以达到“庶役刚瘅。
莫我敢当”以“逐精鬼”的作用。
“灵殳四方”
和“化兹灵殳”。
指的是冈卯四面刻有神灵旨意的“灵殳”,只有刻有这种“灵殳”冈卯才可以得到神灵庇佑。
“赤青白黄。
四色是当”及“既正既直。
既觚既方”指的是冈卯的形态。
冈卯能“辟邪”源自于战国时期士兵刻在兵器柄上的“咒语”,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兵荒马乱士兵手里的刀枪剑戟就是他们在对决中能否生存下来的唯一法宝,如果神灵庇佑,可以护体杀敌,于是一些士兵在自己的兵器柄上刻上各种“咒语”以求得到神灵庇佑,同时还可以区分个人的兵器。
但是由于兵卒的文化程度不高,这种事情不可能由他人代劳,所以就将字符做了一些简化,传来传去字体由繁至简,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只有士兵能读、识、写的新的书体,后人称之为“殳书”被列为“秦书八体”之一。
这种“殳书”在东汉就已失传了,人们现在只有在西汉流传下来的“冈卯”上才可以一睹“殳书”的风采,且无人能解读。
西汉玉“刚卯”
西汉玛瑙“刚卯”
这两枚西汉“刚卯”一个为地方玉材质,另一为玛瑙材质,文字相同,尺寸相似,工艺相似,西汉遗留之罕见之物。
由于西汉“㱾”(冈卯)只在民间流传,且多数为桃木制成不易保存,玉石制品因汉代的等级制度而数量较少,流传至今如凤毛麟角,世人难以一睹真容。
东汉仿制“㱾”后人称之为“冈卯”、“严卯”只是工艺饰品非辟邪之冈卯。
又因“殳书”失传故凡文字清晰可读者皆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