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木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尼木县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福建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进入网络时代,听书软件、读书软件使传统阅读受到,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不断被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
读书需要仪式感,这种仪式感只有纸质书可以提供。
听书犹如灌书,当然可以将书中的知识和要义听进去,但是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这样的浅层次阅读,经不起反复咀嚼、消化。
只有注重读书的仪式感,边读书边提笔写笔记,将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以便将来查找时,这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精读。
()。
读书不可以改变容颜,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抢时间、挤时间阅读,与时间赛跑是唯一的办法。
比如,新年,我们可以按当年的计划列出书目,只要年末能读完一半,就是初步胜利。
三、五年过去,自然与之前的自己有所不同,谈吐、眼界、格局一定。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冲击有章可循伊始略胜一筹
B . 冲突有据可依开始更胜一筹
C . 冲突有章可循开始略胜一筹
D . 冲击有据可依伊始更胜一筹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种传统阅读,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
B . 这种读书软件,难以替代人工程序
C . 这种人工程序,是读书软件难以替代的
D . 这种读书软件,是难以替代传统阅读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折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使人们不断压缩读书时间的问题。
B . 这影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
C . 这折射出当下人们生活节奏过快,导致读书时间不断被压缩的问题。
D . 这影射出当下节奏过快的生活,不断压缩人们读书时间的问题。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8·南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耕文明时代留下的思想遗产中,具有深远价值的一种是上遵天道、下循地理的观念。
先秦哲人谈及此点,多半是论证伦理、政治问题的借喻,农学家则是正面探讨这一问题。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总结中国传统农业经验时,概括出传统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如图所示):
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此类经验概括还是浅层次的,但所包蕴的意义却很深远,与当下正在觉醒的“绿色意识”在理念上相通。
“绿色意识”主张人类应仿效绿色植物,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以利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
从“绿色意识”中还可引申出“绿色消费”的观念,即适度消费意识。
当下发达国家的高消费已经造成资源的巨量损耗,而发展中国家消费观念更新的速度,大大快于科技与经济发展速度,形成一种浮躁、超前的消费取向。
值此之际,倡导天人协调的绿色意识及其表现——绿色消费,可以改变高耗的生产、生活方式,达到主体与客体协调互济。
人类对自身和外在自然界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主客浑然一体阶段”“主客体两分对立阶段”“主客体辩证统一阶段”。
东亚的思维方式未能充分展开主体与客体的分离,总体而言,天人合一观念占优势,天人相分观念没有获得充分发育。
这一倾向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特别艰难曲折互为因果。
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于当下正在形成之中的“主客体辩证统一”思维方式富于启迪。
这正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注目于东亚智慧的原因所在。
东亚智慧没有也不可能树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资仿效的完备样板,它所提供的只是闪耀着真理之光的某些启示,但它阐扬的人与自然一体观,对于祛除工业革命以来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导致的种种弊病,无疑具有精神
疗治作用。
印度思想中也有此类资源,泰戈尔说:印度人强调人和宇宙和谐。
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哲人“人与天调”的理念是相通的,它们对现代人克服主体与客体截然对立造成的生态危机富于启示性。
当然,这种“克服”绝不是否定现代文明,重回古代的“主客不分”,而是利用现代科技,将现代生产力引导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运作轨道上。
现代西方一些思想家,开始超越人与自然两分对立观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奥尔多·利奥波德指出:“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双向互助式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
”这种认识与中国一千年前的哲学家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的命题一脉相通。
(选编自冯天瑜《古典生态智慧与可持续发展之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秦哲人和农学家对上遵天道、下循地理这一观念的探讨,观点虽有分歧,但都具有深远的价值。
B . 传统农畜产业的循环生产模式,蕴含了有机循环、生生不息的思想,在理念上与当下“绿色意识”是相通的。
C . 贾思勰总结概括出来的农畜产业循环生产模式,它尽管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对后世的积极影响却是深远的。
D . “绿色消费”是一种适度消费,它能够有效抑制资源的过度损耗,有利于缓解主客体对立失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会影响社会发展,在中国,天人相分的观念没有获得充分发育,因此现代化进程特别艰难曲折。
B . 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念属于人类对自身和自然界相互关系认识的第一阶段,它对第三阶段思维方式的形成富有启示。
C .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问题上,无视东亚智慧是不明智的,而想从中找到可仿效的完备样本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D . 只有完成主客体从“两分对立”到“辩证统一”的转化,回归到“浑然一体”,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高消费和超前消费都背离绿色意识,不利于自然的生态平衡,也不利于经济、环境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和谐发展。
B . 东亚智慧之所以对现代社会弊病具有精神疗治的作用,是因为它得到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东西方哲人的关注。
C . 利用现代科技化解人与自然对立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把现代生产力引导到正确轨道上,是现代人面临的课题。
D . 文章援引并梳理了古今中外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许多看法,旨在阐明“绿色意识”应成为人类当下的共识。
3. (9分) (2017高二上·陆川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认为一个健康的中国,需要一个健康的文艺市场,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科学家。
明星片酬越来越高,高得离谱。
2014年,李连杰被问到其片酬高达6000万一事,不屑地称:“太低了,2000年我就拿到1000万美金,按当时汇率相当于8000万。
”这个世界真是太疯狂了!
那些终生投身科研的科学家,大多都是身居陋室,连钱学森都是住百八十平方米的旧房子。
而大明星们,住豪宅开豪车,广告收入动辄七八位数,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容易。
这种现象的存在,让成长过程中的孩子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孩子们都已经变得很现实,觉得搞科研是没有出息的。
他们的人生目标不是升官就是发财,而当明星更是名利双收。
这就是我们当今的社会,价值观严重的扭曲。
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是时代的悲哀。
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追逐的都是表面的光鲜亮丽。
于是各种包装炒作,让人们失去了自然和本真,浮躁的气息扩散到每一个角度,使得现代人已经不再关注社会的本源,而是追求虚无的奢侈浮华。
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互联网变革的洪流又让人们惴惴不安,人们都在寻找精神依托。
我们需要能够给国人做正确价值导向的“名人”,而恰恰社会上有非常缺少这种角色的存在,有文化、有担当、有历史责任感的名人太少了。
正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思想舵手,才使很多明星、网红爬到了时代之巅,负面影响将非常深远。
人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精神在哪里?中国复兴从何谈起?
(选自陈中华博客)
材料二:
经济合作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5年的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的平均值。
去年,物理学家霍金开通了个人微博,短短半个月粉丝数量突破了350万。
事实上,霍金之所以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巨大的粉丝,不光因为他对广义相对论的贡献,还来自于以下趣事:他在美国热门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中扮演他自己,利用电子发声器与美国的摇滚乐团录制歌曲。
写得了论文,做得了网红,酷劲十足,这就是霍金的魅力,也是科学家的魅力。
整日埋头于实验室,甚至抱病工作,英年早逝,在我们的宣传中,仿佛科学家不历经坎坷,他们的道德形象就不高大。
而事实上,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科学家想象更能凸显人生的高度和厚度。
科学家对于孩子们的吸引力,除了科学本身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是要靠科学家来具体化和人格化的。
对青年人来说,收入和地位等实现因素也极大地影响了职业理想的选择。
科学家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似乎不如明星、企业家也是当下的现实。
现在,我国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奖金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正在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应以此反拨社会潮流,让科技人员真正感到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让科学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星,成为孩子们争相崇拜的偶像,唯有如此,当科学家才能重新成为孩子们的职业理想。
(摘自2017年1月19日《光明日报》第6版)
材料三:
社会发展到今天,必须承认和接受其多元性和复杂性。
各行各业都出精英,只不过用的评价标准不同罢了。
把屠呦呦和黄晓明放在一起比较,是一种危险的逻辑。
正如一提援外、减免他国债务,就有人提我国的贫困人口一样,如此对比似乎已成为一种万能诡辩术。
如果用北京的房价来衡量青蒿素的学术价值,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如果用一些方法降低“黄晓明们”的收入,限制“黄晓明们”婚宴和礼金规模,这又会是怎样的情形?
市场与行政力量当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力。
屠呦呦的反面教材,不是连结婚都会躺枪的黄晓明,也不是娱乐圈这个花花世界。
演艺明星即使再奢华,也不会让科学家们眼红。
反而是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如学术造假、学术浮躁、科研体制僵化、收入分配不合理、科研机构衙门化、人才培养机制受阻等,才是阻碍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的环境因素,从长远说,也损害了科学家在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摘自2015年10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 三者都关注当下中国科学家的社会地位相对不高的问题,从材料对此的分析来看,原因不仅在社会对名利的追逐,科学界自身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B . 材料三论及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现象阻碍了科学家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材料一,二讨论的“科学家地位远不如演艺明星”现象,并不严重。
C . 材料一对我国科学家地位不如娱乐明星的现象,分析较为详尽,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而材料二和材料三观点单一,缺乏深度。
D . 三者都试图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引导读者思考中国科学家地位不如明星的问题,体现了论者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认真反思和良好期待。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 与材料一比较而言,材料二把科学家与大众的疏离归因于科学家的角色定位,材料三甚至认为只是科学界的内部问题,都有失偏颇。
B . 三则材料所持观点不尽相同,各有依据,这是论者基于自己的眼光和立场表达的见解,均能激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社会事件。
C . 对于同一社会现象,三者关注点各有侧重,材料一重在原因分析,材料二重在如何改善,材料三重在为明星高收入作辩解。
D . 三者对科学家和明星地位的论说,有些地方针锋相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看出当下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
E . 从三则材料来看,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不能止于现象,应该探出背后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没有提出解决办法,这样的评论就没有价值。
(3)怎样才能让“当科学家”重新成为年青一代的“职业理想”?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 (12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落在姑苏的雪
周伟苠
①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江南终于飘雪了。
②江南的雪已经越来越少,落在姑苏的雪,已成了奢侈品。
记忆中,除了十年前的那场大雪让人印象深刻,已经很久没有在哪个冬天能够尽情地欣赏雪景、享受与雪交融的那种感觉了。
③今年的这场雪,先是零零落落的飘洒几片雪花,继而大雪连绵,飞飞扬扬。
雪后的苏州又变回了姑苏,重现
了人间天堂的美,美轮美奂,诗意盎然。
热闹的微信朋友图,已经晒开了各种美图,一夜之间也忽然诞生了不少“诗人”。
④江南的雪总是恬静的。
晶莹别透的雪花,纷纷扬扬,一夜之间覆盖了整个始苏大地。
洗尽铅华的苏城,显得如此的纯洁和安详。
⑤江南本多情,下雪的江南,大概只能用“风花香月”四个字来描述。
“风花雪月”也许本来就是江南人独享的。
在北方,下雪并不稀罕,尤其在东北,下大了还常常带来出行的麻烦。
而到了岭南,下雪只在意象里,难以触摸,也就没有了与雪默契的那种情感。
⑥在这个下雪天里,最享受的美过于煮雪品茗了。
薄暮时分,坐在暖洋洋的屋子里,红泥护里的本炭窜出火红的舌尖,壶里的水不时泛起密集的白色水泡,热气袅袅的,雪水特有的清冽钻进你的鼻腔。
或者,就温上一查醇香陈年的老酒吧,想着友人可否一起来围炉赏雪,吟诗小酌呢?这雪水沏的碧螺春茶和用话梅、姜丝温热的地道黄酒,吴依软语,茶香酒劲,此刻,那怕你是个外乡人,也能让“苏州”两字,随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彻底的融入你的血液里。
⑦看姑苏的飞雪,不光用眼睛,而是用一种恬淡的心境和一种苏州人特有的情怀去体会。
⑧雪纷纷扬扬,寂落在七里山考,重现了《结苏养华图》的局部影像。
这里石板铺就的古街依旧,小桥流水,河街相邻,檐顶负雪,船棚落家,店肆人家,行人熙熙……
⑨雪落遍了古城的四大名园,让甲天下的园林,越发温文尔雅,滋润美艳。
落下来的雪,将亭台楼阁,名树古木,披上了清新脱俗的银装。
留园的“兰雪冠云”令人惊艳,“五峰真趣”别有一番风味。
抽政园里,花木扶疏,水色迷茫,又平添了几分婉约和神韵…
⑩雪落在了贝老为家乡设计的博物馆里,漫天飞雪模糊了粉墙黛瓦,韶华尽收,吴地遗珍,与君诉说着一段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
⑪雪落在城西的太潮,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高新区的有机电车,飞雪中穿越苏州西部,连接着旷野和新城。
⑫雪落在城东的金鸡潮,雪落成白,水色空掌。
湖叶的东方之门高耸入云,似海市蜃楼,如梦如幻。
⑬姑苏的雪,之所以迷人,不仅在于它的珍贵,更在于它带来的天地纯净,银装素裹,世间的一切都在它的覆盖下变得纯萃起来,仿佛一夜之间,让时光穿越,也让江南的这座两千五百岁的古城,回到了唐诗宋词之中。
⑭无论世代更替,沧海桑田,雪总是被人争相宠爱。
杜甫闲居成都流花溪革堂时写下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重船”,望见西岭上的积雪,看到门前停泊着来自万里之外故乡东吴的船舶。
虽然表达了诗人复杂的心
绪,但也因雪而更加灵动。
⑮一场大雪,如同国画大师生花的妙笔,将天地山川和古城变成了一幅落笔简约的国画。
天地纯净了,让人的心灵也跟着纯粹如白纸,随时等待着自己思绪的落笔。
⑯郊外的花山、天平山和大阳山,雪的留自并不孤寂,冰香下依然有清泉濯濯流动。
光福香雪海和洞庭东西山的梅花,在雪中已自暗香浮动。
⑰唐代王维的《水墨雪景山水》,开了雪景山水画的先河。
历代的名家留下了不少画雪的传世之作。
“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元代黄公望的《九峰雪掌图》,明代戴进和清代石涛的《雪景山水图》,虽然风格各异,但都用雪留白或装点。
这些画作,丘壑在胸,气脉成章,笔断意贯。
⑱夜的古城,大雪依旧飞飏。
街头巷尾霓虹闪烁,雪花也随着霓虹的色彩,一会是暖暖的红色、橙色,忽而又变成了清冷的蓝色和绿色。
路灯射下耀眼白光,又让飞舞的雪花瞬间变得晶莹剔透。
⑲金鸡湖畔早已华灯初上,音乐喷泉演绎着“洋苏州”夜幕下的华丽乐章。
纷纷扬扬的雪花,在这里又被折射得五彩缤纷。
这时的雪花似乎通了人性,变换着你想象中的任何颜色,随着喷泉一起舞动。
天空中那如花瓣一样袅袅落下的飞雪,在这里如似锦的繁花,让你觉得在这清冷的冬夜心头
⑳落在姑苏的这场瑞雪,这次践行了十年之约,一定要落个痛快,与苏城来一次久违的结结实实的拥抱。
这是大自然对姑苏的恩赐,我们也该伸开双臂去迎接更大的飞雪。
(选自《苏州杂志》2018年第2期,有删减)
(1)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2)任选一角度,赏析第⑥段中划线句。
(3)第⑰段提及一系列雪景山水画的用意是什么?
(4)文章在描写“落在姑苏的雪”时是否过于繁冗拖沓?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一上·衡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十岁通五经。
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
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
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B . 白益傲放益:更加
C . 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D . 璘败,累系浔阳狱系:捆绑
(2)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B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C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D .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
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 . 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
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 . 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 . 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
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下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②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上·孝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董传留别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①寻春马② ,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注释〕①囊空不办: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引自《南史·虞玩之传》,原指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
②寻春马:引用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诗歌首句描绘董传的生活常态,画面感强。
B . 董传生活清贫,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 . 颈联巧于用典,蕴藉含蓄,鼓励董传“穷且益坚”,坚定人生目标。
D . 尾联在祝福董传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的同时,也批评董传字迹潦草。
(2)诗中“腹有诗书气自华”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一下·太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震响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秋兴八首(其一)》借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中,描写月亮作衬托的三个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锦瑟》一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____。
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内心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16高二上·黄陵期中)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________
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下联:________
9. (5分)(2016·新课标Ⅲ卷) 下面是某高中举办迎新生晩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
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一下·江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
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
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所以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文题自拟,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