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与专论
乙酰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
蒋琪英1, 张玉芝2, 雷登武1, 钟国清1
(1.西南科技大学化学系, 四川绵阳621010; 2.西南科技大学校医院, 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 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常见的药物, 它可以和一些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本文介绍了乙酰水杨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药用功能以及有关应用。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配合物; 药物; 合成; 应用
中图分类号: O614;R9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 253x(2007)08- 026- 5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Situation of Aspirin Complexes
JIA NG Qi- ying1, ZHANG Y u- zhi2, LEI Deng- wu1, ZHONG Guo- qing1 ( 1.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 outhwest U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 y, Mianyang 621010, S ichuan, China;
2. Hospital of S outhwest University of S cience and Technolog y, Mianyang 621010, S ichuan, China)
Abs tra c t: A spirin is a sort of common drug, which can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some metal cations. The synthesis, medicinal function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of the aspirin complexes were in- troduced.
Ke y wo rd s : aspirin complex; medicament; synthesis; application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是常用解热症痛药、抗风湿类药,近年来它的新用途不断被发现,作为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它具有消化道的毒副作用,常常引起胃肠道的溃疡和出血。

铜、锌等是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在人体的生理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乙酰水杨酸和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可降低其副作用,改进和修缮或增加乙酰水杨酸的作用及用途,提高其药效和生理功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一类新型化合物。

本文介绍了乙酰水杨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药用功能以及有关应用。

酰水杨酸钠与CuSO4·5H2O 按 2∶1的摩尔比反应,最后用乙醇和蒸馏水洗涤,抽滤、干燥即可得到产物。

阿司匹林铜(CuAsp)是亮蓝色结晶性粉末,无吸湿、风化、挥发性,不溶于水、醇、醚及氯仿等溶剂,微溶于二甲亚砜。

溶于吡啶(Py)、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甲酰胺(DMF)时,由于 Py、DMSO、DMF 具有一定的配位能力,可使双核配合物解离,并可从溶剂中分离出溶剂化的单核配合物trans- [Cu (Asp)2L2](L=Py,DMSO,DMF)。

CuAsp 配位方式属于桥式双齿配位[2],分子中两个Cu2+ 形成弱的P z-P z 键,IR 中1756cm-1 和1726cm-1 分别属于未参与和已参与配位的CH3OO- 的C=O 伸缩振动。

Cu2+ 为d9 电子构型,进行dsp2 杂化,与配位原子(氧)形成平面正方形构型,它是由二个Cu(Asp)2 平面通过羧桥叠加而成的双核配合物。

刘伟平等[3]测定了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在667nm (W)、375nm(M)、310nm (S)的吸收谱带,分别归属为2E g→2T2g d-d电子跃迁,Cu→Cu d-d 电子迁移和RCOO→Cu的电荷转移。

阿司匹林铜配合物及其应用
1
阿司匹林铜的合成与性质
Williams等[1]用CuSO4 和阿司匹林(Asp)经化学
工艺合成了阿司匹林铜[Cu2(Asp)4]。

将Asp和 NaOH
按1∶1的摩尔比反应制成乙酰水杨酸钠,然后将乙
1.1
收稿日期: 2007-4-25
作者简介: 蒋琪英(1970-),女,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实验教学和配位化学的研究。

2007 年8 月乙酰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27·CuAsp的含量可用简便的间接碘量法测定。

刘祝
东等[4]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国产YWQ C18 柱,在25℃下,甲醇∶水 (含0.08%正磷酸)∶丙酮= 11.4∶8.6∶1.1为流动相,苯甲酸为内标,药用标准阿司匹林和水杨酸为对照品,在 UV-235nm 下检测CuAsp 和杂质水杨酸铜的含量。

CuAsp、水杨酸铜的检出限分别为 0.87mg·L-1、2.46mg·L-1,CuAsp 的回收率为99.0%~100.50%,水杨酸铜的回收率为99.2%~100.5%。

阿司匹林镁配合物及其应用
2
阿司匹林镁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阿司匹林镁(ASM)的化学式为C18H14O8Mg·4H2O,白色晶体,易吸潮降解,极易溶于水,熔点264℃,在86.7℃至 132℃可脱去 4 个分子水。

阿司匹林镁脲(ASMU),也称卡巴匹林镁,是 ASM 与尿素形成的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19H18O9N2Mg,白色粉末,无味,易溶于2.1
阿司匹林铜的应用
CuAsp具有比Asp更好的消炎、镇痛、抗风湿、抗癫痫、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保护心、脑组织缺血再灌损伤、防癌抗癌、抗糖尿病和抗辐射活性等作用,且毒副作用小、胃肠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新药。

由于铜的催化和共酶作用,CuAsp 不仅保留了Asp的固有特性,还可融合微量元素铜在体液组织中的某些关键效应,与 Asp相比表现
出高效低毒的药理学特点[5]。

CuAsp对离体兔主动脉血管条收缩的影响研究表明[6],IC50 分别为 31nmol·L-1 和0.29μmol·L-1,而Asp 本身没有拮抗作用。

CuAsp 对 KCl、CaCl2 诱导的收缩没有影响。

在去内皮细胞兔胸主动脉条上,观察到相同的作用。

说明CuAsp具有较强的拮抗NE诱导离体兔胸主动脉条收缩的作用,但不能拮抗 KCl、CaCl2 诱导的收缩,提示CuAsp通过阻断受体调控钙通道,舒张血管平滑肌。

CuAsp 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5-羟色胺的释放(IC50分别为 17 和19μmol·L-1,95%可信限为9~33 和
10~30μmol·L-1),且抑制血栓素B
2(TXB
2
)的产生(P<
0.05)。

CuAsp 10 mg·kg-1 灌胃选择性抑制AA诱导聚集。

降低血浆 TXB2,同时升高6-keto-PGF1a 的水平(P<0.05),说明CuAsp体内外均有比Asp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7]。

张峰等[8]报道,1μmol·L-1 CuAsp 即可诱导人结肠癌细胞HCT-116 出现浓缩及典型凋亡小体,10μmol·L-1 CuAsp处理HCT-116 24h可检测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说明它可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

并且10μmol·L-1 CuAsp 对HCT-116 增殖的抑制作用与66.7μmol·L-1顺铂相当,但诱导凋亡作用更显著(P<0.01)。

用于治疗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表明[9],CuAsp外治关节炎具有明显抗炎、镇痛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P<0.01,治疗组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其疗效明显优于 Asp单用。

水,难溶于乙醚,熔点186~187℃。

梁久来等[10]以
1.2
Asp、碱式碳酸镁、尿素为原料两步法合成了ASMU,用
正交试验法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总收率可达70%,
纯度≥99.9%。

并用元素分析、IR、1H-NMR、13C-NMR 等确
证了ASMU的结构。

其合成路线如下:
阿司匹林镁配合物的应用
ASM是较Asp毒副作用小的解热镇痛药,由于其
结构中含有乙酰基,易水解成水杨酸类化合物。

裴晓
丽等[11]选择FeCl3 作指示剂,在波长为 528nm处对水
杨酸进行比色测定,预测水杨酸浓度达1%时的时间,
求得ASM的贮存期,预测 ASM的贮存期为6年。

ASMU
除具有Asp的功效外,还有协同利用镁离子对中枢抑
制的作用及对外周血管的直接舒张作用,对心血管疾
病有治疗作用。

ASMU是一种新型解热镇痛药,可用于治疗感冒引
起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及其他上呼吸道症状。

李罄
等[12]对 ASMU进行了临床开放试验,治疗普通感冒病
人40例,结果证实该药对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的
总有效率分别为 100%、96.7%、96.7%,综合疗效的总有
效率为9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主要表现是腹
痛、口干、恶心等症状,停药后不良反应可自愈。

申丽红等[13]用 ASMU对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
影响进行了实验,以 Asp为对照,灌胃给药后观察药
物对动物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利用放免
法分析其对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 TXB2 的影响。


果表明ASMU呈剂量依赖性减轻实验动物血栓的严重
程度,并可显著抑制凝血酶和二磷酸腺苷诱发的血小
板聚集,对前者的抑聚作用明显强于同剂量的Asp。


外还可使PRP中 TXB2 含量显著降低。

实验表明 ASMU
具有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2
化工中间体
Chemical Intermediate ·28·
2007 年第 8 期
用,结果表明 CUA 对发热和对物理及化学方法引起的
疼痛等实验动物模型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谢湘林
等[18]应用角叉菜胶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了 CUA 的抗炎作用及胃溃疡的形成,结果表明 CUA 具有
非常明显的抗炎作用,对胃粘膜的刺激作用远较 Asp
轻。

苏军等[19]通过实验得出:CUA 口服对动物发热模 型和疼痛模型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镇痛作用较
解热作用起效快,但解热作用维持时间长。

CUA 具有阻 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和 β- 受体阻断剂合用用 阿司匹林钙配合物及其应用
3 乙酰水杨酸钙脲的合成与性质
乙酰水杨酸钙脲(CUA)又称卡巴匹林钙,商品名
为速克痛,是阿司匹林钙与尿素的配合物,LD 50 为
1725 mg/kg [14]
,白色无定形粉末,熔点 243~245℃,该
温度下同时发生分解[15]。

37℃水中溶解度为 231g ·L -1
, 水溶液 pH 值为 4.8,易溶于乙醇,难溶于乙醚。

易水 解,其水解反应为一级反应,且受温度及 pH 值影响较 大。

最稳定 pH 值为 1.9,pH 值增大或减小水解速度皆 加快。

同一 pH 值下温度越高,水解速度越快。

有几个专利报道 CUA 的合成方法:德国专利
(1941:704819)将阿司匹林钙与尿素溶于化学计算量 的水中,该溶液在低于 25℃下快速真空蒸发即得;瑞 士 专 利 (1963:370064) 将 100g 阿 司 匹 林 钙 溶 于 200mL2- 甲氧基乙醇中,加入 16g 尿素,搅拌 2h ,可得 97g 卡巴匹林钙;瑞士专利(Swiss ,1963:3700640)将 180g 阿司匹林溶于 500mL2- 甲氧基乙醇中,130gCa
(NO 3)2·4H 2O 溶于 260mL 热乙醇中,二者混匀后,加入 30g 尿素,冷却至 15℃,搅拌下逐渐加入预先溶于 500mL2- 甲氧基乙醇中的 17g NH 3,搅拌 2h ,可得 156g CUA ;日本专利(1965:8266)将 100 份阿司匹林钙与 15
份尿素溶于 10000 份丙酮中,搅拌 3h 即得。

梁久来等[16]
改进了合成工艺,将 2.15g Asp 溶于 85mL 丙酮,1.30gCa(NO 3)2·4H 2O 溶于 2.6mL 热乙醇,两 者混匀后,加入 0.32g 尿素,冷却到室温。

室温下通入 干燥 NH 3(g)至不吸收为止,时间约 8min ,继续搅拌 25min ,结晶析出。

抽滤便得 CUA2.39g ,收率 95%。

该方
法收率高,反应时间短。

反应式为:
3.1 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专利 报道,CUA 与阿替洛尔
(atenolol)合用可用于高血压治疗。

[20] 王素秋等[21]用 CUA 与 Asp 泡滕片双盲对照治疗
发热及疼痛病人 126 例,治疗发热两组有效率为
93.9%和 90.9%
, 治 疗 各 种 疼 痛 有 效 率 为 96.9% 和 87.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分别为 1.5%及 15.1%,结 果表明,
CUA 对发热及疼痛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其他乙酰水杨酸配合物
4 阿司匹林锌
阿司匹林锌(ASZ),化学式为 C 18H 14O 8Zn ·2H 2O ,相对
分子质量为 459.71,白色结晶粉末,熔点 114~116℃
(分解),在 97.5~101.8℃内失去 2 分子结晶水。

高革
等[22]以 Asp 和硫酸锌为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阿司 匹林锌。

方法是:碳酸氢钠 l2.5g 加水 150mL ,在 30℃
左右搅拌溶解,
加 Asp25g ,继续搅拌,并保持在 30℃ 以下,
反应 20~30min ,直至全溶;然后逐步滴加硫酸 锌溶液(20g 溶于 50mL 水),至析出白色沉淀,继续搅
拌 15min ,室温放置,抽滤,干燥,得白色固体,收率
80%。

ASZ 的含量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3]。

ASZ 既可体现 Asp 的解热镇痛作用,又体现锌的 提高免疫作用。

ASZ 的解热作用出现速度较快,并强于 Asp ,其镇痛作用亦较后者为强,但作用持续时间相
似;ASZ 对胃粘膜有一定损伤作用,但较 Asp 弱[24]。


云平[25]等采用 HPLC 法测定 8 名健康志原者服用 ASZ
肠溶片和 Asp 肠溶片后血清中水杨酸浓度,
结果显示 ASZ 肠溶片的药效更高;
以 Asp 肠溶片为参比,ASZ 肠 溶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37.77%。

新型配合物阿司匹林-烟酰胺-锌(WUY),不仅
水溶液显中性(5%水溶液 pH 为 6.4)、水溶性好,而且
较 Asp 等有更强的镇痛抗炎作用。

蒲其松等[26]对 WUY 的镇痛和抗炎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小鼠耳廓肿
4.1 乙酰水杨酸钙脲的应用 CUA 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不良反应 小,对胃肠道粘膜几乎无刺激性,副作用明显低于 Asp 。

因其容易溶解,生物利用度高,能较快地达到血 药浓度而发挥药效,其解热镇痛作用比 Asp 更快更
强。

CUA 无色无异味,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
痛、神经痈、肌肉痛、腰痛、月经痛及风湿性关节炎等 疾病,尤其适用于老人、儿童及吞服困难者。

谢湘林等[17]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致热模型,观察 了该药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引起的家兔发热的解热作 用;选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了 CUA 的镇痛作
3.2
2007 年 8 月
乙酰水杨酸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
·29·
胀、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大鼠足跖肿胀法研
究抗炎作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研究镇痛作用。

结 果表明 WUY 中,高剂量组的耳廓肿胀度分别为 3.3 和
2.8mg ,伊文思蓝渗出量分别为
3.1 和 1.2mg ·L -1,足跖 肿胀度(1~4h)分别为 0.21~0.13 和 0.23~0.08mL 。

小鼠热板法可明显延长热痛反应潜伏期,提高小鼠的
痛阈值。

醋酸扭体法显示 WUY 对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有 明显抑制作用,且比 Asp 强。

[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7(1):49-51. 刘祝东,刘伟平,杨懿昆,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
药阿司匹林铜[J].分析化学,1999,27(10):1160-1163. 沈志强, 陈植和. 阿司匹林铜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9,20(4):65-68 杨为民,沈志强,陈植和,等.Effect of copper aspiri- nate on contraction of isolated rabbit aortic strips
[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1, (2): 29-32.
SHEN Zhi-Qiang, CHEN Zhi-He, MA GuoYi, et al. In- hibitory effects of copper-aspirin complex on
[4] [5] [6] 乙酰水杨酸钛配合物
自报道二氯二环戊二烯基钛具有抗肿瘤活性以 来,对茂钛衍生物的生物学性质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 大的兴趣,但直到现在关于乙酰水杨酸钛配合物的报 道不多。

曾正志等[27]在无水苯中以二氯二环戊二烯基 钛与乙酰水杨酸钠或水杨酸钠合成出二环戊二烯基 二阿司匹林钛(Ⅳ)或二环戊二烯基二水杨酸钛(Ⅳ)
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 、1
H NMR 、XPS 等研究了它们的 化学组成与结构,配合物的组成为 cp 2Ti (Asp)2 和 cp 2Ti(Sal)2(cp=η5-C 5H 5,Asp = 阿司匹林酸根,Sal = 水杨酸根),Asp 及 Sal 均以羧基氧原子以单齿形式与 Ti(Ⅳ)配位。

实验发现金属 Ti(Ⅳ)只有与茂基及 Asp 或 Sal 形成混合配体金属有机配合物时,对超氧阴离
4.2 [7] platelet aggregation [J].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997, 18(4): 358-362
张 峰,雷秀玲,翟爱峰,等.乙酰水杨酸铜对 HCT-116
细 胞生长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27(3):189-192. 卢向东,吕镇从,张成文,等.阿司匹林铜治疗关节炎 80 例 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05,(2):124-126.
[8] [9]
[10] 梁久来,胡冬华,杨淑臣,等.新药阿司匹林镁脲的合成研 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2,12(3):141-142. [11] 裴晓丽,杜康平,钟郁葱,等.经典恒温法预测阿司匹林镁
的贮存期[J].华西药学杂志,1999,14(2):106-107. [12] 李 罄, 吴笑春. 阿司匹林镁脲散治疗感冒的临床评价
[J].中国药师,1998,1(2):73-74.
[13] 申丽红,汤允昭,杨栓平.乙酰水杨酸镁 - 脲对血小板功能
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1999,8(5):315-318.
[14] 刘国华,韩 莹,范学林.卡巴匹林钙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及毒性的观察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28(10): 452-453. [15] 侯曙光,魏树礼.卡巴匹林钙性质及应用[J].中国药学杂 志,1996,31(2):105-107. [16] 梁久来,刘 晶,杨淑臣,等.卡巴匹林钙的一锅烩合成工 艺改进[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1,11(3):163-164. [17] 谢湘林,李 岩,周 鸣,等.国产乙酰水杨酸钙脲的解热 及镇痛作用 [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3): 257-258.
[18] 谢湘林,周 鸣,李 岩,等.乙酰水杨酸钙脲的抗炎及减
轻胃粘膜刺激作用 [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9,25
(4):383-384.
[19] 苏 军,黄绣梅.卡巴匹林钙主要药效学研究[J],中国医
院药学杂志,2002,22(3):135-137.
[20] Byrne, Wiuiam. Controlled-release product con-
子自由基(O 2 )和羟基自由基(O H ·)两种自由基的清 除才能产生协同作用。


结束语
5
与 Asp 相 比 ,Cu 2+、Zn 2+、Ca 2+、Mg 2+ 等 金 属 离 子 同
Asp 形成的二元或三元配合物后,仍具有 Asp 类似的 抗炎、镇痛等作用与功效,副作用降低、药效和生理功 能更强。

特别是有的阿司匹林配合物还具有良好的诱 导癌细胞凋亡,有望用于治疗肿瘤。

目前阿司匹林配 合物的种类还不多,有的溶解度较小,妨碍其应用。

合 成一些新型的阿司匹林配合物,特别是加入中性配体 合成三元配合物,在弄清组成和结构的基础上,开展 有关应用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D A, Walz D T, Foye W C.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tetrakis-μ-acetylsali- cylatodicopper(Ⅱ). J Pharm Sci, 1976, 65: 135. 周晓明,陈 景.阿司匹林铜(Ⅱ)络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J].分析化学,2001,29(4):496. 刘伟平,熊惠周,杨一昆,等.Cu 2(ASA)4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2] [3] taining salicylate [P]. Brit. UK: 2241168,
化工中间体
Chemical Intermediate
·30·2007 年第8 期
1991-08-28.
[21] 王素秋,徐明,觉斌温.速克痛解热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J].北京医学,1998,20(3):191-192.
[22] 高革,王福慧,索鸿勋,等.阿司匹林锌的研制[J].中国
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0,17(1):31-32.
[23] 会书钧,李怀.乙酰水杨酸锌胶囊含量的HPLC测定[J].
首都医药,2001,8(11):38.
[24] 薛淑英,陈思维,王敏伟.乙酰水杨酸锌的解热镇痛作用
[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5,12(2):133,135.[25] 姜云平,吴苏澄,曹仁杰.阿司匹林锌肠溶片的人体药物动
力学与生物利用度 [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9,8(5): 290-293.
[26] 蒲其松,雷军,张翔.阿司匹林-烟酰胺-锌络合物镇
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4,9(12):1420-1423.
[27] 曾正志,谢晓梅.水杨酸或阿司匹林二茂钛(Ⅳ)配合物的
抗氧化作用[J].化学学报,2000,58(7):862-865.
( 上接第25 页)
以有效萃取多种常见金属离子。

但是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从国内外已报道的文献可以看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唯一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是利用β-二酮类萃取剂LIX54 从氨浸溶液中萃取铜离子。

Ruchi Shukla[17]研究了用β- 二酮类萃取剂在二氯甲烷中萃取 C u(Ⅱ)、N i(Ⅱ)、C o(Ⅱ)、C d(Ⅱ)、Zn (Ⅱ)、P b(Ⅱ)、和M n(Ⅱ)的萃取常数,从理论上对用β- 二酮类萃取剂从核燃料中提取钚做出了研究。

林辉[18]对苯甲酰丙酮、1- 苯基十四烷基-1,3-丁二酮、1-(4- 十二烷基)苯基 -1,3- 丁二酮、1-(4- 十二烷基)苯基十四烷-1,3-丁二酮四种β-二酮类化合物对铜的萃取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出了pH值和化合物结构对萃取性能的影响趋势,认为β-二酮对 Cu (Ⅱ)有较好的萃取性能,为工业上从氨浸溶液中提取铜奠定了基础。

用,1994,4.
唐新根,张晓春,乐常高.β-二酮新型辅助稳定剂的合成
与应用.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1996,(3). 陈义朗,李新
生,等.四种新型β-二酮和钇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
究.稀土,2004,25(6).
石恩娴,杨红,等.Inhabit化学逻辑门:基于Al3+ 和Fe3+
的β- 二酮荧光开关的研究. 化学学报,2005,63(10):
952-954.
向能军,李狄豪,等.新的β-二酮及其E u(Ⅲ)三元配合
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中国稀土学报,2004,22(6).
[5]
[7]
[8]
[9]
[10] 庞美丽,张鹏,等.含β-二酮的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
结构表征及其性能研究.化学学报,2001,59(1).
[11] Gilberto,F.de Sa,et al.A novel fluorinated E u(Ⅲ)
β-diketone complex as thin film for optical de- vice applications. Optical materials Ⅱ ,1998:
23-28.
[12] 张祖华,吴茂英.稀土-β-二酮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
究进展.辽宁化工,2003,31(1).
[13] 葛凤燕,赵继全,等.β-二酮钴配合物催化空气氧化二苯
甲醇反应的研究.分子催化,2003,17(4).
[14] 范新刚,王海华,等.β-二酮钛配合物/AlEt2Cl催化剂催
化乙烯聚合.石油化工,2003,32(3).
[15] 闫卫东,周鼎,等.单茚钛与β-二酮钛催化苯乙烯间规
聚合反应的性能.催化学报,1999,20(6).
[16] 纪红波,许学翔,等.烃基取代的β-二酮及其相应的钛配
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化工进展,2003,22
(8).
[17] Ruchi Shukla. Solvent extraction of metalswith
potassium-dihydro-bispyrazoly-borate.Talanta(57),
2002:633-639.
[18] 林辉.β- 二酮类萃取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铀冶矿,
2001,20(2).
结束语
5
β-二酮类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其他领域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紫外线防护领域的,在机械发光领域,用于制备新的显示器材,用于气相色谱分离以及核磁共振光谱分析中的位移剂等。

随着β- 二酮类化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必定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
[2]蔡宏国.β-二酮新型辅助稳定剂. 精细化工,1992,9.
王克智. 塑料助剂开发及应用——热稳定剂.塑料科技, 1995,5. 黄云翔.聚氯乙稀加工用热稳定剂.聚氯乙
烯,1994,6. 蔡宏国.无金属稳定剂的功能及应用.合成材料老化与应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