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滑坡的防护和治理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滑坡的防护和治理探讨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榆林市横山县石湾镇羊岔村,该滑坡目前处于局部滑移变形阶段,主滑方向20°,后缘为陡坡,中部较缓,前缘陡立,相对高差约30-40m,平均坡度15-30°,前缘宽度约50m,主滑长度约120m,滑坡平均厚度约17.0m,体积约85000m3。

威胁站内储油罐、污水处理区及卸油台等建筑工程。

区内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
①第四系人工填土:黄色,质地较均匀,结构松散,以粉土为主,该层分布于斜坡后缘区,厚约0.5-7.8m。

②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淡黄色,风成粉土,含碳酸钙,多孔隙、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该层黄土由上至下含水量逐渐增大,底层很湿~饱和,质地均匀,软塑,厚度0.5~13.5m。

③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浅棕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构成,夹古土壤层,土质均匀,中密—密实,下部含少量铁锰质斑点及零星钙质结核,可见部分垂直节理,厚度1.0~13.1m。

④三叠系砂岩:灰绿色细粒砂岩为主,石英、长石为主,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块状层理。

2. 治理方案
综合考虑地形情况、滑面埋深、滑体规模等情况,治理设计采用抗滑桩+重力式挡土墙方案。

(1)抗滑桩工程设计
抗滑桩结构按设桩处滑坡推力与上部重力式挡土墙推力之和设计,设计参数为1153.8KN/m。

推力按矩形分布进行设计,桩中心距设计为6m。

设计抗滑桩总桩数为26根,桩长18.0m,桩截面尺寸2m×2.5m,嵌入稳定岩层深度9.0m,按最大剪力8307.3 kN,极限弯矩40238.11 kN.m控制配筋。

(2)挡土墙工程设计
设计中挡墙基础埋入坡面以下2.0m,墙高7m,墙顶宽度2.0m,面坡倾斜坡度1:0.25,采用1个扩展墙趾台阶,墙趾台阶宽0.5m、高0.5m。

每10m设置1道伸缩沉降缝,宽3cm。

墙体设置泄水孔,间距2.0m,梅花型布置,挡墙采用MU30浆砌片石砌筑。

(3)排水工程设计
本次治理工程排水主要以坡体集水井、排水沟与急流槽三部分构成。

设计集水井总数为5根,井截面尺寸为Φ1.25m,井中心间距为15m,井深H依据开挖时滑面的位置而定,深入滑面以下2.0m。

根据开挖的情况,在滑面处布置2层放射性钻孔,钻孔直径为100mm,层间距为0.3m,钻孔中埋设PVC 滤管,使附近的地下水汇集到井中。

排水沟采用0.5m×0.5m尺寸,用M7.5水泥砂浆MU30片石内勾缝砌筑。

水流顺排水沟流入坡体中下部急流槽中,急流槽采用C20混凝土砌筑。

3. 施工要点
(1)抗滑桩施工
①桩体要按桩排方向及桩心控制坐标,准确放线定位。

②桩体施工前应先将桩位附近边坡或表层易滑塌的部分予以清除,并作好桩位附近地表水的拦截工作。

③桩井应跳一挖一,从两边向中间进行,并按设计做好锁口、护壁工作。

每节开挖深度1.0米,开挖一节,做好该节护壁。

当护壁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方可开挖下一节。

护壁各节纵向钢筋必须焊接,禁止简单绑扎。

④桩井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校准其垂度和净空尺寸。

打护壁时必须保证护壁不侵入桩截面的净空以内。

⑤在开挖过程中要对桩孔进行地质情况编录,核对地层岩性。

如发现与设计采用情况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和设计方联系。

⑥在放入桩身钢筋前,先在桩井底铺设一层C20砼垫层,厚10cm,桩井挖到设计标高后进行验槽。

⑦钢筋混凝土工程应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

桩身混凝土应用串桶下放,并应边灌注、边捣固,全桩混凝土应不间断一次浇筑成型,不留施工缝,否则应采取措施加强。

(2)挡土墙施工
1)片石石料质地要求均匀,无裂缝,不易风化。

选用石料抗压强度不低于30 Mpa;砌筑砂浆标号为M10,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

2)墙体砌筑均采用座浆法分段、分层砌筑。

砂浆稠度不易过大,砌体分段位置设于沉降缝处。

砌筑时应分层错缝砌筑,基底及墙趾台阶转折处,不得做成垂直通缝,砂浆水灰比符合要求,并填塞飽满,施工时按要求设置泄水孔。

3)浆砌片石施工要点:
①砌筑前须对地基进行整平夯实,确保基础稳定。

②石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在使用前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③所有的块石均须坐在新拌和砂浆上,砂浆缝必须饱满,石块间不得直接紧靠,不允许采用灌浆方法砌石。

④应分段砌筑。

分段位置应尽量设在基础岩性变化较大处,分段间距约10m,分段处设沉降缝(伸缩缝),缝宽2cm。

⑤砌体片石长短相间,交错排列,上下层竖缝应错开至少8cm,但不能在片石上方或下方布设竖缝。

⑥砌筑上层石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石块;砌筑工作中断后再行砌筑时,原砌筑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⑦石料应采用石质一致、颜色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缝、无其它结构缺陷的坚硬石料,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正常粘结的污泥、油渍或其它有害物质。

(3)集水井施工要点
①施工测量放样时,应严格控制竖井的中心点及孔径符合要求,井口处应设固定基点,一般每向下开挖一层即吊线复测一次。

②钢筋、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浇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④钢筋、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混凝土拆模时间要根据试件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拆模过程中避免使用大锤、撬杠等工具暴力拆模,尤其对于边角位置重点保护,防止结构尺寸、表面平整度等不符合设计要求
3. 结束语
通过坡面的抗滑桩和挡土墙浇筑后,解决了坡面存在的变形破坏的问题,防护了站内储油罐、污水处理区及卸油台等建筑工程的安全:抗滑桩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支挡了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挡土墙抵抗土体侧压力,防止坡面土体下滑,增加了岩土体整体稳定性,集水井汇集附近的地下水到井中,排水引导坡面水流出坡体,封堵了地下水、降雨对坡体的侵蚀和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