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期末质量分析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班级:一年级学科:数学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一、试卷评析:(从整体印象、试卷特点和建议几方面评析)
1、内容丰富,涵盖面广。
本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根据整套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感情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
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计算题,填空题,操作题,解决问题……只要涉及到的内容,通过不同题型都进行了考查。
2、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解决问题在数学中有重要作用,它即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从统计图中解决问题,看图列式,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些活动具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感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3、整体来看,本次试卷知识点考查全面。
试卷有难度,一些基础知识文字较多学生不容易理解,题目体现了灵活性。
所出题目基本适合本年级学生的答题习惯,但超出课本的范围。
三、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
(二)数据分析:
1、看均分:
本次考试学生均分92.55分,总体成绩还不错,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了一年级学生数学基础比较牢固、计算正确率较高、学生能力较强这一现状。
2、看合格率:
合格率99.7%。
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基本的概念(位置、认识图形、认识钟表)、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及解决问题的掌握比较牢固。
但思维的灵活性不够,不认真审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重视偏常生的辅导。
3、看优秀率:
优秀率为74.1%,以后还将多对90分以下的同学进行关注。
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因而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中失分比较多。
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审题检查的能力。
4、看满分率:
从满分率看,计算题和操作题完成较好,说明平时教师的训练比较到位,学生算得多。
同时,要加强多形式的基础知识训练。
5、看高低分组得分率:
填空、操作和解决问题高低分组得分率差距比较明显,说明学生在读题时不认真容易出错,与自己的粗心以及满不在乎有关,更没有检查的习惯。
解决问题高分得分率与低分得分率之间的差距,也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及理解题意的体现,说明还需加大学生对题目整体把握的能力。
6、看高低分差:
从统计表上显示的数据,我们发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教学方式,等方面密切相关。
最高分和最低分最大相差约20分.这些情况应该引起相关老师的重视与反思。
解决问题高低分差值比较大,说明学生在理解能力上的差距,有一部分是学生本身间的差异,有的可以是教师将来还要改进的。
7、看学生习惯:
学习习惯好。
大部分学生试卷,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说明大部分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
可以说,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但是并不能排除小部分的学生,书写潦草不规范、卷面混乱的现象。
很多学生审题不仔细,没有认真读题,没有认真检查试卷,个别学生还做掉了题目。
二、
三、归因分析: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师“教”的方面:
教师能认真解读教材,把握课标的尺度,重视培优补困工作的落实。
计算教学特别重视
方法的指导和计算技巧的训练。
概念教学突出概念的本质,重在课堂讲透,比对练习。
解决问题的教学,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鼓励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学效果好。
2、学生“学”的方面:
(1)学生的计算能力继续保持较好的水平。
本次考试,计算部分的得分率继续保持较高的走向。
从卷面看,得分率均达到98%以上。
说明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算理清楚,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尤其在口算部分学生准确率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把计算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分不开。
(2)较好的计算习惯也是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阅卷时我们发现学生在逐步形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具有较良好的书写习惯,试卷整洁清晰,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成功的保障。
(3)学生的操作习惯在此次考试中大为改观,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铅笔、尺规作图,作图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的方面:
在计算方面教师的训练比较多,但错的还在继续错,没有有针对性地对出现问题学生进行分析和彻底、严格地提高训练。
解决问题时关于理解题意方面,教师还应优化方法,帮学生降低难度更容易接受,更好落实。
2、学生“学”的方面:
(1)、学生的答题习惯有待训练,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
(2)、学生对数学语言意义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问题,解决问题的第2、5题失分较严重。
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也说明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观察、理解、分析、建立思维方法培养训练意识仍有缺失。
3、学生习惯:
部分学生作业整洁、读题认真,审题仔细,少数学生字迹潦草,作业慌张,答题不完整。
四、改进措施:
1、继续做好培优补困工作,加大对学困生的辅导力度,对困难学生做到每个知识点过关。
2、加强学习,改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
增强新的数学理念,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新教材,依纲据本,提高教师把握标高的能力。
3、尊重学生、落实基础。
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情境上注意教学方法的指导,继续探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6、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习惯、兴趣、毅力等非认知结构的培养。
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重点是审题和检查。
2014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