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七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一 ?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 流亡〞。 [读史用史]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牛多疾疫〞影响农业开展的经济现象。如何理解 该经济现象? 提示:小农经济中,牛耕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
史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根本特点? 提示:①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②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唐代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___私__营__纺__织____作坊兴起
宋元
丝织工艺水平提高;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苏州等地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__资__本__主_义__萌__芽___。 明代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的“花机”用于丝织业
【知识拓展】 素纱 衣:面料为素纱,边缘为几何纹绒圈锦,仅重49 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 绚丽。代表了西汉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商代青铜铸造工艺到达很高水平,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
经相当大,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 _司__母__戊__大__方__鼎____是其出色的代表作。
3.影响 (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开展。 (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开展。
[微点拨] 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瓦解,个体小农经济形成、开展,精耕细作的 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源是: 铁犁牛耕的推广及普及 。
三、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4.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开展。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根本特点(b) 1.根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根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
c
(2016·10月,2)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试 (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
基本特点
标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2017·11月,3)考查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准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2015·10月,2)考查汉代丝织业
(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b
(2018·4月,3)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养2 史料实证——古代丝织业的进步 2.(2021 ·浙江10月选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
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到达极点。〞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兴旺,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b
(2018·11月,4)考查古代手工业成就与“海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b
上丝绸之路”
(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c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梳理·根底知识]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1.耕作方式的演变:从刀耕火种到__铁__犁___牛__耕___。
贯穿封建社会始终。 4.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不少工业
生产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5.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
欧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广受欢送和赞誉。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古代丝织业的开展 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 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__牛__耕_____技术和__铁__制_____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 统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形成。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__铁__犁__牛__耕____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中耕工具),大镰(收获工具), 耧车(播种工具)。东汉时,某些地区从耦犁(二牛抬杠)开展到一牛挽犁。 (3)唐代出现__曲__辕__犁___,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自足。
要点一 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史料
[突破·核心要点]
[识图解史] 图示中唐代曲辕犁相比于汉代耕犁①增加犁壁。②犁辕变曲,与犁壁同 用方便调节深浅。图示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与技术进步?这一方式对 农业生产模式的开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铁犁牛耕及耕犁技术的成熟。影响: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 生产模式的开展。
③正确。
答案 A
素养2 史料实证——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2.(2021·浙江11月选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以下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
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 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解析 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其主持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
素养1 史料实证——古代手工业成就及对外贸易
1.(2021·浙江11月选考)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
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
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以下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江堰,故答案为B。
答案 B
素养3 史料实证——井田制
3.(2021·浙江11月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以及“有天子存,那么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来自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解析 井田制下土地归国家公有,天子分封土地于诸侯,诸侯对土地拥有再分封
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c) 1.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 (2)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朝前期:推行___均__田__制_____。
2.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矛盾及影响 (1)矛盾: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 立锥之地〞,是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普遍的现象。 (2)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别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疯狂的土地兼并, 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乱不安;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大都直接或间接 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
要点二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史料
宋代五大名窑分布图
[识图解史] (1)图示中定窑大致位于今天的_河__北__省;龙泉窑位于今天的__浙__江___省。 (2)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结合所 学,盛产青瓷的“越窑〞是在什么地方? 提示:浙江绍兴。
[精练·核心素养]
①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开展意义重大 ②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展管理 ③宋
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④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
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根据史料“指南针的运用〞可推断①符合史实;宋代坊市界限已打破与②中 严格按坊市制度管理不符;③中“彻底放弃〞表述过于绝对化与历史史实不符;宋 代制瓷业兴盛,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与④中史实相符。 答案 A
[精练·核心素养]
素养1 史料实证——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
1.(2021·浙江4月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
〞等阶段。以下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是石斧和骨镰,因此①
2.宋代 (1)瓷窑遍布各地,有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____景__德__镇__窑____、浙 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瓷路〞)。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开展的特征(c) 1.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劳动分工不断细化。 2.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3.多种经营形态同时并存。从春秋时期开场,官营手工业与__民__营____手工业的并存
【易错易混】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 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1.唐代
(1)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形成独特的美术陶制品——“__唐__三__彩____〞。 (3)浙江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 句赞美青瓷)、河北邢窑的白__瓷______享有盛名(“天下无贵贱通行之〞),形成“南 青北白〞两大体系。 (4)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5)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____釉__下__彩__绘_____,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知识链接] 青铜器是我国早期文化的代表,西周分封时,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 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观念。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功能,礼器比例减 少,这反映了“___礼__崩__乐__坏_____〞的局面。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1)西汉:实行__铁__业__官__营__制__度___,冶铁开场用煤炭做燃料,竖炉冶铁演进到由人力 皮囊鼓风。 (2)东汉:杜诗创造了水力鼓风装置——___水__排___,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供风 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开展史?
[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了明清丝织业私营经济兴旺。其中出现何种新的经济现象, 有何主要特征? 提示:在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出现。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丝织业开展还有哪些主要表现? 提示: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花机〞用于丝织业等。
的权力,并且世代世袭,实质是一种贵族私有制,故A项正确;“专地〞出自?公
羊传·桓公元年?,谓擅自处置领地或为割据,公田为国家所有,土地实际为诸侯贵
族占有,B、C两项错误;井田制下地权相别离,D项表述错误。
答案 A
素养4 历史解释——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4.(2021·丽衢湖期末联考)战国时代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4~6亩土地只能维持一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梳理·根底知识]
新石器 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茧壳、
时代 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家蚕丝)
商周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如__马_王__堆_____出土的素纱 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 汉代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2018·11月,28)考查西周的井田制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2015·10月,4)考查唐朝曲辕犁的特点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
(2017·4月,1)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原始耕作
术的进步
b
工具
考 (2)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个人的生活。到了宋代,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两浙路地区,大约1亩多土地即可养
活一个人。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
①牛耕的普及 ②曲辕犁的推广 ③水排的使用 ④铁锄的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展,其中曲辕犁最早是在唐朝长江下游一带出现的耕作农具, 而这一耕作工具的主要畜力是牛耕,故①②正确;水排是一种冶铁的工具,是东汉 杜诗创造的,故③错误;铁锄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