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2019-2020年度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桐庐境内,峰峦竞秀,江河争流,山与水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清幽殊绝的,被誉为“秀丽天成”。
它的魅力的源泉,当首推富春江。
富春江似乎一条银色的玉带,两岸绾接起山峦、田野和村落,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画卷。
的风光形胜,丰盈飘逸的诗画情韵,让人萌发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使人地将整个生命交付给这里的灵山秀水。
清晨醒来,从所住民宿的窗口望出去,晨光熹微,笼罩着高低起伏的一片绿野。
这家乡村旅店,是由村民的三间相邻而独立的房子改建而成,取其谐音,起名“山涧房”。
店名看似随意,却委实有匠心寄寓:山,是背倚一脉青翠连绵的山峦;涧,是下临一道波光粼粼的溪流。
()。
草尖上的露珠被脚步震落,金黄色的野花恣肆地开放,三五成群的母鸡在田埂边觅食,水塘旁有水鸟梳理羽毛……
沉浸在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会不会不经意忽略了桐庐的另一种光彩?今天的桐庐经济发达、产业丰富,是多个领域中的翘楚: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长三角最具投资潜力县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一顶顶桂冠,熠熠闪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风韵钟灵毓秀义不容辞淳朴
B . 韵致钟灵毓秀义无反顾质朴
C . 风韵鸾翔凤集义无反顾淳朴
D . 韵致鸾翔凤集义不容辞质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两岸绾接起山峦、田野和村落,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美图。
B .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两岸绾接起山峦、田野和村落,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画卷。
C .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美图。
D . 富春江仿佛一条银色的玉带,绾接起两岸的山峦、田野和村落,俨然一幅美不胜收的巨幅山水画卷。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推门走下多级石阶,踩着宽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径,一直走进田野深处
B . 踩着宽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径,推门走下多级石阶,一直走进田野深处
C . 推门走下多级石阶,踩着宽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径,一直走出田野深处
D . 所以,推门走下多级石阶,踩着宽窄不一石板砌成的小径,一直走出田野深处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一上·铜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
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的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现代化起飞的阶段是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我国社会转型正处于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
这种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
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
我们的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甚至以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涉及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的能力。
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我们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到最低,顺利度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1)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 .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而形成的有序和谐的状态。
C . 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 . 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2)下列对我国目前“社会风险”的成因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类似情况。
B . 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
C . 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发展矛盾凸显时期,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蓄积,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D . 十几年来,我国将主要精力集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和谐社会”强调的并非单纯的经济指标,而是要求我们统筹社会资源,全方位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B . 虽然最近十几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快,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很多,但却不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时期,还存在很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C .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D .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及时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动。
3. (9分) (2019高二下·无锡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日,一篇《过度教育,正在毁掉中国家庭的幸福》的文章引起很多人的思考,文章描述了当今很多家庭的现状。
很多家庭不是有虎妈就是有狼爸。
当孩子开始读书,他的学习状态、他的成绩就是全家人的晴雨表。
香港记者屈颖妍是一家杂志的副总编,她感叹管好三个孩子,比做好一本杂志难100倍,更重要的是个人幸福感的缺失。
她的一个朋友,在大多数人眼里已经非常优秀,但孩子读初中,成绩不好,她整天像祥林嫂一样,后悔当初没全职在家带孩子,她说如今得到的所有荣誉,都抵消不了孩子学习不好这一个“污点”。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数据显示,39.49%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业负担重。
中小学生平均每周要花费5.4小时进行课外补习,时间最长的省份超过每周7小时。
根据调查,在全国,仅有38%的学生没有报辅导班,有62%的学生报了辅导班,其中六成以上的小学生均报名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
在所有调查省份中,北京、上海的学生参培率更高,有七成以上;而广东省、山东省相对较少,但同样有接近六成的学生接受课外辅导。
根据调查,小学生中每天可睡到自然醒的比例仅为23.9%,每天由闹钟或是他人叫醒的比例高达76.01%。
其中有29.26%的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就被闹钟或是他人叫醒。
材料四:
一般的认识里,只有学习成绩差的,跟不上班级正常教学进度的学生才上补习班或者请家教,可现在不论成绩好赖,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客观上带来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有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叫“剧场效应”,观众席上前面的人站起来了,也会带动后面的人纷纷站起来。
同样,在教育方面,前面的孩子抢跑了,也必然会带动后面的一部分人急着想要追上,从而形成了一个当下的教育生态系统,全民补课,全民焦虑。
这种大环境下,作为家长,只有两个选择,或者与大环境共舞,或者甩开大环境,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两者之间骑墙家长最痛苦,孩子最遭罪。
现实中,太多家长在骑墙,既不想让孩子成为功课的奴隶,又见不得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以上材料均来自网络)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孩子成绩的好坏成了众多家长的心理负担,甚至有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影响了自己人生的输赢。
B . 根据材料二,家长的压力和教育机构的推波助澜是学校因素之外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C . 超过六成的小学生参加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类辅导班,其中北京、上海学生的参培率更高。
D . 给孩子补课,增加孩子负担,家长并不是心甘情愿这是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冲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家庭幸福感的缺失,让家长更希望孩子有优秀的成绩,所以出现了不少“虎妈”“狼爸”。
B . 如果学校教育能够做到轻负担、高质量,对解决家庭和社会的过度教育问题会有帮助。
C . 学生花大量时间用于写作业和补课上,学业负担过重,这需要有更多的睡眠来调节。
D . “剧场效应”之下,补课抢跑的孩子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这样家长就不会再焦虑。
(3)根据材料分析“过度教育”的危害。
4. (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搭台
王春迪
老街有句老话:有钱不显摆,一生算白来。
要说富人显摆,无可厚非,可老街上的穷人也喜欢显摆。
譬如老街人买油条,卖油条的到了自家门前,他不喊,非等人走到街那头了,才出来,罩着手吆喝。
等卖油条的过来了,他们左看看右看看,用一只手捏捏,然后挑一根稍微大一点儿的。
转身进屋,把油条扔给孩子。
直等孩子把油条吃得还剩下拇指大了,这边稀粥也喝完了,接过来,擦擦嘴,擦得油光光的,这就出门了!
海爷号称老街首富,喜欢显摆也是出了名的,经常叫乞丐在他面前排成队伍进行施舍,生怕有人没吃到。
两年前他建宗祠,从初一选到十五,好不容易看上一块地儿,可惜地面不平,不过就是垫点土的事儿,海爷愣是大老远儿地让人拉了几车煤块儿填上!那年月,百姓管煤炭叫“乌金”,金贵着呢!人家却用来填坑,虽然是煤渣儿,但比泥土不知要金贵多少。
你说这人会显摆不?没想到,那年冬天冷的出奇,那些没有钱取暖的穷人则挖了这些煤渣烤火取暖,度过了这艰难的日子。
过了几年,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
鲁东南地界,家家院子里都种树。
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等闹饥荒时,没东西吃,还能用树皮果腹。
要说这一场灾真的太严重了,这年冬天,还没到腊月,好几户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家里的树都没皮了,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海爷竟然还要搭一新戏台子!
大奶奶三番五次劝海爷:“这个戏台子搭不得!外头饿死了那么多人,你这边还想着搭戏台子,老百姓要饭都
没地儿要去了,你这边还想着乐和,太不地道了!你一辈子好玩好显摆,可在这节骨眼儿上,你不怕别人骂你?”
大奶奶嘟囔了几次,海爷就急了,眼一瞪:“饿死人怎么了?外头死了人还不许我痛快了?这台子我还非搭不可了!”
府里上上下下,对海爷搭新戏台子的事儿,议论纷纷,都觉得海爷这事做得不妥,所以,对于抬砖搬瓦拉料子之类的活儿,个个不太热情,叫谁谁磨洋工。
海爷生气了,吩咐管家:“从明儿起,在门口支几口大锅熬粥,凡是给我搬砖抬泥的,哪怕搬一块,我也管他一顿饭!”
大奶奶一听,当时就哭了:“老爷,您这是要败家呀,这样值吗……”
海爷一笑:“不值,但痛快。
”
更离谱的是,新戏台子眼瞅着快搭完了,海爷又不知在哪儿听了一个风水先生的话,说戏台子方向不对,拆了重搭!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月,海爷府上的人,连个年都没过安生。
不想,直至第二年开春,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海爷突然又不建了,半拉子撂在那儿,几次风吹雨打过后,豁得像是被哪个豁了牙的天神啃过了似的。
大奶奶偷偷把管家喊了过去,捂着心口问管家:“老爷这一回又搭台,又施粥的,总共花了多少银子?”
管家皱了皱眉头。
大奶奶说:“你尽管告诉我,话进了我的耳朵里,就烂了。
”
管家近一步,悄声说:“近三年的生意,算是白赚了。
”
大奶奶眼泪唰地滚了下来。
管家又说:“大奶奶先别急,老爷有话,没对您讲。
”管家告诉大奶奶,年前这场灾,让老街上好多光景还不错的人家,都开始啃树皮了。
在这条街上,他们本是有头有脸的人,以往出了门也都显摆得不得了,最好脸面。
如今,突然要端着碗去要饭,他们可能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
这寒冬腊月的,地上连根草都没有,河里也都结了冰,不饿死才怪。
海爷就是想到这一点,才想了这个法子,这样,既帮他们过了冬,又照顾到他们的面子。
大奶奶听罢,眼一亮,骂了海爷一句,转脸怪管家道:“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管家作揖道:“老爷不让我告诉您。
”
随后几个月,海爷屡次寻思起那个戏台子,说想把那个半拉子戏台搭完。
海爷这么说,却实在抽不出时间。
因为开春后,府上的生意不知怎么的,忽然比往年忙出好几倍来,每日车水马龙,宾客如流……
不久,一股流窜的土匪听说了老街海爷的富有,想去打劫海爷,可让他们料想不到的是,别说在海爷府上找一个内应了,偌大一条老街,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一听说要打海爷家的主意,无论对方许以什么好处,愣是没有一个愿意给他们当耳目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A . 小说开头描写老街人买油条时的显摆,一是为了引出海爷的“显摆”,二是让这些人的“显摆”与海爷为他人着想的“显摆”行为形成对比。
B . 海爷用煤渣块填平土地、搭新戏台解救乡亲可以让人理解,但让乞丐排队进行施舍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虽然目的是好的,但行为失当。
C . 小说中写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即使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也要吃树皮果腹,其作用主要是突出了海爷的富有。
D . 海爷对府里上上下下那些不太热情、磨洋工的让人非常不满,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E . 小说描写人物很到位,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即使是次要人物的管家,也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
(2)大奶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完全多余,可以不要,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18·惠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烈妇传
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缧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
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①。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② ,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至于辩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固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注释】①陴:城上的小墙,这里代城墙。
②娣姒:妯娌。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B .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C .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D .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烈妇:封建礼教所提倡所表彰的不失身不改嫁以死殉节的女子。
B . 县令:一县之长,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其同僚下属有县丞、主簿、县尉、典史等。
C . 胥吏:旧时指官府的各类办事人员和差役,地位较低,属于没有官位的官府工作人员。
D . 岁满:旧时指官员任职期满,县令三年一个任期,三年后根据政绩可升迁、调任、留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 . 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 . 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
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 . 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
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②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三上·徐汇月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注释】香兼,即香蒹,有淡淡清香的芦苇。
(1)这首七言律诗对仗的共有()。
A . 一联
B . 两联
C . 三联
D . 四联
(2)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用高树蝉声意象,以动衬静,凸显出李将军书斋的清净和不流于俗。
B . “朱门”点出了李将军地位,“闲居”却写出李将军趣味与一般官宦不同。
C . 颈联运用对比,借侍儿的拘礼和野客的不拘礼,表现出李将军的宽宏大量。
D . 尾联直抒胸臆,读英雄传写出了李将军的英雄豪气与建功立业的决心抱负。
(3)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2020·龙江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________,________”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
(2)《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2017·张家口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灵感闪现不是作家的特权,①________。
当人们刻意去思考什么的时候,未必会有好的思想产生。
相反,在没有刻意去思考某问题的情况下,却常常②________。
一般人对此往往不在意,听任这些东西流失。
作家却不一样,
③________。
作家和一般人就在此开始分野。
9. (5分)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消息的主要内容。
(含标点不超过25个字)
晨报讯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目前已经完工,正在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即将正式开业。
最令游客向往的可直达119层观光平台的快速电梯已安装完毕,其速度可达每秒18米,55秒可抵达上海中心119层观光平台。
上海中心可抵达的最高点为125—126层,设置有风阻尼器。
这个神秘的空间内,可以举办一些小型音乐演奏会、艺术展示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要抵达118层、119层的观光层,必须乘坐时速达每秒18米的超高速观光电梯。
如果下行,每秒速度达10米,70秒后可抵达一层。
这样的超高速观光电梯一共有三台。
上海中心大厦相关人员表示,上海中心大厦的观光平台将设置纪念品商店、空中邮局等,还酝酿增设世界超高层建筑史展览等内容。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史上的名医很少有出版自己医方的。
中国的神医扁鹊,只在传说中有谈医理的书,并不留医方。
神医华佗,传说生前写过一本能使人起死回生的书,但被人烧掉,叫人顿足惋惜。
直到今天,医生仍不喜欢,甚至不允许病人带走药方。
良医不让医方广为流传,不是嫌医方不善,而是忧用医方的人不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