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研究
作者:张思远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16期
摘要:资源枯竭以及部分资源不可再生性意味着可供社会整体利用的整体资源在不断下降,对于拥有森林、矿产、石油等重要自然资源的城市而言,朝着资源型城市方向转型成为应然出路。
在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更是显得尤为必要。
产业链延伸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力工具,能够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质量和效率。
文章就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在关联予以探讨,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主体提供启示和思路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链;清洁;延伸
一、基本理论概述
所谓产业链,主要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基于特定的时空布局关系、特定逻辑关系以及技术经济关联而形成的关联形态。
所谓资源型城市,则主要是指开采业、加工业占据城市产业主导地位,拥有大量森林、矿产、石油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城市川。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改变较大,许多资源型城市虽然在逐步转型,但资源枯竭、资源污染等危机仍然存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学界重点关注的课题以及实践操作层面的一大难题。
表面上来看,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型产业衰弱以及资源枯竭等问题是资源使用不当的问题,但究其本质,则可以发现更深层次的是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产业转型理念问题以及产业链延伸方式问题。
正是基于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的同时,防止区域经济水平大规模下降,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城市转型道路。
二、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关系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产业延伸被赋予了平衡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优质增长的功能”。
一方面,为了从根本上平衡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可以对原有产业环节进行绿色改造,延伸出新的产业链条。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污染、低物耗、低能耗”的产业结构,可以对产业链进行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
第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结构优化、产业模式调整成为发展方向,一方面,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对城市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对资源型产业进行前后延伸,更好地强化产业之间的联系,形成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资源型产业的逐步转型,防止因转型过快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快速下降间。
另一方面,通过环保政策、环保法规以及绿色技术,构建生态产业链条以及绿色产业链条,能够有效控制排污,降低产业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背景下产业链延伸的基本路径
(一)依托现代化技术,培育新业态模式第一,继续从政策、资源配置、人才引进以及设备引进等角度,发展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现代技术,对企业使用新型技术给予重点扶持和重点跟中,优先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引发产业链革命。
第二,探索建立政府产业发展基金,通过科技创新延伸产业链,带动企业科技创新、生产经营模式,鼓励资源型产业转型,推动资源型产业朝着绿色化、网络化、资源替代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积极创建产业技术联盟以及产学研合作体系。
第三,为了防止走入原有产业优势消耗殆尽,新的产业没有培育出来的误区,需要延伸产业链条,促使产品向高附加值的终端延伸。
以石油、煤炭、矿产等自然资源为例,要改变以往单纯注重采掘技术研发的思路,注重采掘技术研发的同时,倡导自然资源精加工和深加工,提升利润增长空间的同时,.真正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链增值的作用。
(二)实现发展空间从“地上”向“地上”转变
产业结构是否协调、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资源型城市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走向资源替代以及产业替代的特色道路。
一方面,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要有步骤、有政策、有规划的援助落后产能退出市场或走向转型,以免造成生产要素的滞缓。
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企业深度挖掘国外资源,加强与国外相关城市的友好协作,以国外资源替代国内资源。
同时,继续加快资源代替转化技术研发,寻找以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的路径,实现资源多元化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
例如,相关城市可以参考铜陵市的资源替代模式,将石灰石作为重要替代资源,有效应对资源枯竭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继续加快构建资源深度加工以及资源深度利用的产业集群,发展下游加工业以及接续替代产业。
第三,充分利用本区域资金、能源、土地、市场和资源等优势,加快构建专业园区,优化空间布局,防止出现布局混乱、布局不合理的现象,形成产业规模化效应和集群化效应。
(三)加快构建生态产业链
第一,政府要从政策、地方性法规等层面着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绿色能源,鼓励企业加快清洁生产、污染治理,主动构建生态产业链。
资源型城市要进一步积极引进国外清洁生产技术,参考类似资源型城市使用清洁能源和加快清洁生产的经验,立足于本城市实际状况,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资源型城市。
第二,加快对资源使用废弃物的再利用和集中处理。
一方面,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研发,立足于本地区资源存量现状以及资源类型,加快对资源使用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探索构建“循环使用生态型”的产业链条网。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资源废弃物的集中处理,通过绿色环保技术,选择对环境破坏最小的方式对资源废弃物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资源型城市转型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
资源型城市转型作为一项宏观系统工程,必须协调好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中,尤其要优化产业政策、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
当前,许多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暴露诸多弊病,相关责任主体没有厘清产业链延伸与资源型城市转型之间的关系。
未来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实践、当地产业链实际状况以及资源整体状况,选择最合适自身的转型路径,才能切实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转型路径。
参考文献:
[1]张传波,于喜展,隋映辉。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模式与政策[J].科技中国,2019(05):67-77.
[2]孙艳霞,陈文浩.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实证分析[J].纳税,2019,13(14):195+198.
[3]张丽敏.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J].管理观察,2019(08):56-58.
[4]李莉莉.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文獻综述[D]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0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