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妙的和声在课堂上交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美妙的和声在课堂上交响——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2-06-20T13:25:22.207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7月作者:王智琛
[导读] 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艺术形式,能增强学生的整体凝聚力和互动性。
由于当前合唱教学的独特性,教师对合唱教学重视不够,师资培养目标不明确,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整体齐唱,再进行个别纠正的方法,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还会忽略很多学生的错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出现学生滥竽充数的情况,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王智琛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四川成都 610097
摘要:合唱教学作为一种集体艺术形式,能增强学生的整体凝聚力和互动性。
由于当前合唱教学的独特性,教师对合唱教学重视不够,师资培养目标不明确,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整体齐唱,再进行个别纠正的方法,这样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还会忽略很多学生的错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而且很容易出现学生滥竽充数的情况,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关键词: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2)07-007-01
随着现在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单纯的提升学习成绩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需要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
教师应立足新课改背景下,采取更加新颖、多样化的策略,激发初中生兴趣及热情,使其愿意主动融入课堂,在合唱学习与练习中更积极,促使初中生合唱水平能得到强化。
得以保障学习与练习效率,进而实现初中生多项能力发展,课堂氛围会随之活跃起来,让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可大幅度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表演合作意识
合唱的表演是学生对于自我音乐情感的表达和释放,也是合唱技巧的体现。
所以,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个音乐作品所蕴含的不同表演形式,并且要求学生在不同风格的音乐合唱中合作展示出不同风格的合唱表演。
首先,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应当选取感情较为单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初步的合唱表演中,体会音乐表演的感觉。
随着合唱教学课程的深入,教师要在乐谱要求下设计指挥的动作,学生也要根据教师的指挥动作进行相应的合唱表演,对音乐作品进行更好的情感诠释。
当然,在合唱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来编排部分舞蹈动作进行表演,但是舞蹈动作设计应以动作幅度较小、队形变换少为主,避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而影响整体的合唱表演。
需要注意表演是用于衬托合唱的,通过表演来烘托合唱情感,通过表演来点缀合唱。
合唱表演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的协作,有效的培养了合唱团中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为日后的情感合作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合适曲目,激发学生热情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被动听课,这样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我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把课堂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进而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定教学主题,而具体合唱哪首歌曲应该要让学生来进行选择,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歌曲的难易程度来进行筛选,这样学生对于合唱会更加感兴趣,会更踊跃地参与到合唱中来,对于提升合唱能力有很大帮助。
比如说,教师在下课之前,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为学生进行下节课教学的提示,然后告知学生需要合唱的主题,让学生在课下思考想要合唱的歌曲。
(三)建议在初级中学音乐合唱课中,老师要尽可能地运用指挥的职能
合唱指挥是整个合唱团队的中心所在,合唱指挥应该尽可能地通过正确的肢体表情和准确的预示拍来指引合唱团,把控合唱团的速度、节奏、音调、情感、力度等音乐要素,协调合唱团用最美的声音,最和谐的音响来诠释每一部作品。
因此每个班级或者团队都要尽可能地致力于指挥的培养,如果曲目较难,音乐老师可以自己作为指挥来引导和培养合唱团或班级歌队,这样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作品。
如果曲目较为容易,音乐老师可以培养某些具备一定乐感、音乐表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较好的学生学习指挥,学生指挥有时候更能达到引发其他学生情感共鸣的作用。
(四)增加课外活动,增加合唱实践机会
活动实践法是检验合唱成果的最好方法,也是锻炼学生积累合唱经验的途径。
初中生接触音乐合唱的机会较少,且处在青春期,容易害羞腼腆,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各种合唱活动来引导学生提升合唱水平,养成自信大方的性格。
同时,在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合唱能力,优化合唱效果,提升学生合作的默契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根据节日的不同,可以在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中表演不同的歌曲。
像五一劳动节可以组织学生学唱《五一纪念歌》,五四青年节合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通过这种将节日与学生合唱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积累合唱经验,提升合唱水平,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五)重点指导合唱方法,强化合唱能力
在音乐合唱教学时,首先,教师就要从指导学生控制好呼吸的进、出气节奏。
因为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在气短、气长,以及呼吸的急促和缓慢上是有差异的,这也对学生唱歌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应要求学生直立身体、挺胸收腹、面部放松、调节呼吸,让从发声处经过的气流更加平和,得到细腻,柔和的声音效果。
其次,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对节奏和音准等方面的把握。
其中音准是学生控制音调的准确度,如果在音准上有问题,那么就容易破坏整个合唱气氛。
所以,教师就应重视在合唱方法上的指导,以强化学生的合唱能力。
(六)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合唱中提升学习认知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差异,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差异,充分发挥具有较高歌唱水平学生的辅助作用。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让其帮助其他学生进行歌曲的学习,使每位同学熟练掌握歌唱方法及技巧,全面提升学生合唱的综合水平。
塞.约翰逊曾说过“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与教师引导的学习相比,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更具说服力,在避免音乐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互进的好习惯。
合唱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音乐形式,它在当前的初中阶段有着深刻的意义。
总之,通过合唱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其特有的音乐韵味,合唱是一种音乐合唱技术,也是当前我国初中音乐教育的一个热点与难题。
在合唱活动中,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音乐运用的技巧都得到了显着的改善,在当前的音乐教育中,要正确地选用合适的、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金珏,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J].艺术评鉴,2019,(13):78-79.
[2]张顺洁.和谐课堂歌声悠扬:如何构建高效的音乐合唱教学课堂[J].音乐时空,2019,(2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