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核心思想及其对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核心思想及其对中国现当代舞蹈发展的影响
作者:赵静
来源:《西江月·中旬》2013年第10期
【摘要】“新舞蹈艺术”是三十年代在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文化运动下兴起的产物,它的起点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意义.新舞蹈艺术这个名词从广义上讲,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伴随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而蓬勃发展,成为这一时代中国舞蹈的主流.在这个运动的专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专业化舞蹈队伍,为此后的中国当代舞蹈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关键词】新舞蹈艺术;开拓者;舞蹈思想
点燃新舞蹈艺术这把火的中心任务就是吴晓邦,当代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

“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是吴晓邦先生不断探索和追求而确立的崇高的舞蹈艺术观和奋斗准则。

吴晓邦青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导发了他心中的民主思想,面对祖国的沦陷和饥寒交迫的人民,他毅然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个人前途,先后三次留学日本,向江口隆哉、宫操子等舞蹈家学习,并在在他们举办的现代舞蹈讲习会中第一次接触了魏格曼的现代舞体系。

现代舞的科学原理与自由精神给了吴晓邦莫大的鼓舞,使他终于有勇气摆脱了古典芭蕾对其身体与思想的束缚,他决心要用舞蹈去播种人类的真善美,鞭挞一切虚假和丑恶。

回国后创办第一所舞蹈学校,开始了其一生的舞蹈创作,表演及教育事业。

在这些年间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有意义的作品,如舞蹈《傀儡》是1932年吴晓邦第二次去日本时创作的,针对九一八事件后日本强占中国东三省立溥仪为傀儡皇帝的内容,用自己的艺术大胆地影射和鞭挞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卑鄙丑恶的行径,舞蹈采用木偶戏的动作,刻画了受人操控的走狗形象,在观众心中引起共鸣。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抗日战火在全国燃起,吴晓邦也投入到这场神圣的抗战斗争之中,他以高涨的革命热情创作出一百多个舞蹈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除了《义勇军进行曲》之外,还有《游击队员之歌》、《思凡》、《饥火》等等。

《义勇军进行曲》和《游击队员之歌》都以讴歌爱国战士为主题,反映出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每次演出都得到群众的共鸣,成为抗战初期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典范,而这个阶段也是他艺术上的一个转折,标志着他的新舞蹈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饥火》主要表现一位骨瘦如柴的饥民,在寒风中依偎在富人围墙下瑟瑟发抖,最后冻饿而死的过程,有力的鞭挞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社会。

从他的很多作品中,看得出他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因而所塑造的舞蹈形象更加深刻准确,他的作品大多用暴露批判讽刺等手法,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吴晓邦主要从事舞蹈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创办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确实是中国舞坛的一朵奇葩。

著作了《新舞蹈艺术概论》《舞蹈新论》等理论专著,这些著作为中国舞蹈艺术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吴晓邦的新舞蹈艺术思想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艺术观的教育”、“理论教学”、“创造力的培养”、“发挥审美教育功能”都是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其思想的前瞻性决定了其教育实践与思想适应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当今舞蹈教育改革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吴晓邦把艺术观教育置于舞蹈教育的首要位置充分显示了他对艺术观教育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是舞者从事舞蹈艺术工作的前提条件,这一史无前例教育观的提出与应用对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人生而舞蹈”是吴晓邦新舞蹈艺术的指导思想。

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的艺术观一直贯穿于吴晓邦的艺术生涯的始终。

他从《群鬼》开始学舞蹈起,不管是学习芭蕾还是学现代舞,都把舞蹈作为自己探索人生道路的过程,舞蹈常常在他脑中成为无限生命力的寄托,总想闯出解放“群鬼”的路来,解放全人类。

生活在旧中国的吴晓邦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深感同情,由此也唤起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吴晓邦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当时他学习舞蹈并非为了个人的娱乐和爱好,而是以新舞蹈艺术为手段来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

其二,吴晓邦不但注重舞蹈思想培养,也很看中舞蹈理论的研究。

反对重技术偏理论的的风气,而是要把舞蹈学科理论和舞蹈编创以及学生身体的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既有理论指导自己探索舞蹈的表演和编创的规律,又让学生们从各项实践中去体会理论的指导意义。

他以早期现代舞的自然法则为基础,又适当的结合中国民间舞蹈的特点,创立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他采用“阅读,思考,习作”的教学方法,启迪舞蹈工作者的想象与创作才能,以理论指导实践,可以减少实践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要领,培养了大批的舞蹈人才。

这对我们现当代的舞蹈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

并且他还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他把之前学习的魏格曼的现代舞理论,自己又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经过儿十年地努力,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学科体系,尽管这一体系还不尽完善,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舞蹈研究体系,这标志着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入了学科研究的层次。

同时,这一体系的建立使人们对舞蹈学科有了宏观上的把握,也为后人从事舞蹈理论研究开辟了道路。

其三,吴晓邦还比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创造是发展的前提,他认为舞蹈不仅仅是”口传身授”,不是只是模仿做动作,或者技术高超为最高境界,而是告诉我们舞蹈教育要以心灵的教育去带动身体的训练,拥有一颗具有创造力的心而不是训练一副只有技术的身体。

他的这些理念对我们的舞蹈发展是帮助很大的。

我们明白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性,才会去观察生活,体味人生,真正的用心灵去创作舞蹈,表现舞蹈,让我们真正明白,培养赋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舞者则是舞蹈艺术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

吴晓邦的思想理念为我们今天的创造性舞蹈教育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

其四,吴晓邦十分关注舞蹈美育,他认为舞蹈是以情为主的艺术,舞蹈美育首先是一种情操教育。

学习舞蹈就是在学习”美”,也就是我们寻求真理即理想的化身。

吴晓邦认为舞蹈不仅满足人民的各种感觉器官的需要,同时又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艺术美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改造
人而改变社会。

因此他大声疾呼舞蹈要真正当得起“人类工程师”的光荣称呼,去为人生而艺术、创造出能与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美育合拍的新作品,真正发挥其改造人、改造社会的美育功能。

吴晓邦对儿童美育也相当重视,并指出儿童歌舞是儿童美育重要部分,他认为根据少年儿童生理的特点和美育的需要,开展儿童歌舞教育的活动,是儿童美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他认为舞蹈的美育要得到应有的重视,舞蹈的美育功能在中国古代的乐舞教育中曾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然而随着舞蹈艺术自身的衰落,舞蹈的育人功能也逐渐被世人所忽略。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又逐渐的兴起,但是相比较国外,我国的美育发展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

所以吴晓邦的这一核心思想,指引着我们,要注重艺术教育的普及,提升全民的素质,从一点一滴做起。

综上所述,吴晓邦先生“新舞蹈艺术”的思想,给我们现当代舞蹈的发展带来了推动性的影响。

他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和领航人,“为人生而舞,为人民而舞”,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舞蹈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